言论

如果李元玲推动社运/周若鹏

我本来不知道李元玲,现在想不知道都很难。

原来此人在社媒有近200万追随者。至于有什么内容,请你自己去看,基本上就是按了like就等着女朋友向你提分手的那种内容。

不管她说自己是钢琴家也好、是演员也罢,至少肯定是网红,而且有200万人甘冒和女友分手的风险关注她。但,网红究竟是干嘛的?

你也许听说过好莱坞影星安吉琳娜·裘莉(Angelina Jolie)领养外国孩子的事,那时我才发现所喜欢的这位演员不只是一般演员而已。裘莉在访谈中说2000年间在柬埔寨拍电影时开阔了她的世界观,回国以后开始投身人道主义工作。

她亲访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捐助联合国难民署100万美元,是当时最大的单笔个人捐款。难民署任她为亲善大使,此后她参加过40趟任务,走访30个国家接触难民。听起来更不可思议的是,裘莉还学驾飞机,帮助载送志工和食物。此外,她还参与儿童教育、女性权益等人道主义工作,不胜枚举。

还有许多名人都在用他们的影响力帮助社会,奥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游说克林顿政府通过儿童保护法案,追踪记录所有儿童性侵罪犯;奇洛·李维斯(Keanu Reeves)设立基金帮助患癌症的孩童,这些是我较有关注的好莱坞明星。

香港歌手何韵诗公开政治立场,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指责中国政府出尔反尔,破坏香港人权,也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批评港警滥用暴力。姑且勿论是否支持她的立场,她确实是在运用自己作为名人的影响力,去贯彻自己相信的事。这需要主见,需要胆识。

裘莉26岁投身人道主义

这些人本都可以安安静静地赚个饱,但他们没这么做,达到了某个高峰就不甘于独享成就,而想再出一分力让世界更美好一些。也许你会说他们的成就不一样,像李维斯的财富够用几个世纪了,当然有能力做那些事。其实无论处在哪个高度,都必然有能力拉下面的人一把,关键是有心与否,有意与否。

如果我有200万关注者,我会干嘛呢?赚钱还是要赚的,因为网红不等于网富,但除赚钱之外总有比练出六块腹肌供人观赏更有意义的事。如果我有这样的触及力多好,要推动社运就稍微轻松点了。

顺便一提,裘莉不能算网红吧,她是少有拒用社交媒体的名人,她已不需借追随者数字来肯定自我价值了。她投身人道主义工作那年才26岁,应该比现在的李元玲年轻。

ADVERTISEMENT

 
 

 

反应

 

灼见

怎样才算带风向/周若鹏

我不想知道洪律师和阿耀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对马华搞辩论表演赛没什么意见。这件事丰富了我的知识吗?显然没有;它有娱乐性吗?负能量爆灯,总有其他更有营养的娱乐。

但我终究还是知道了,因为演算法认为我应该知道。很久很久以前,两个人吵架就只是两人之间的事,牵连广些也许就两家人的事;如今两人吵架,各自都会觉得需要大费周章公告天下,仿佛是什么大事,搞到路人很难安分守己地好好当路人、好好过路,老觉得需要选边而站,插嘴开战,一发不可收拾。

公告天下者难道没有纠众声援、以声势巩固立场的意图吗?总有一些的,但把这样的行为斥之为带风向,我窃以为欠妥。

大家都有表达想法的自由,想法抛出去自会吸引同温层,这“自然风向”也许和你的看法不一致,并不代表它是被操弄的。是否带风向,依我看差别在于发言者动机纯净与否。

若是表达本身立场,那十分OK;但倘若背后隐藏着和议题无关的意图,为这个意图设计诠释议题的方向,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带风向了。

最“佳”例子便是一些劣质网媒、低等“网红”和内容农场,它们的真正目的是用流量转换成广告收入,或者提高知名度,因此往往选用最耸动的视界骑劫议题;但它们并不在乎议题的本质,也没有能力剖析,只想榨取一番流量,完全不顾相关人士的死活。(“它”不是错字)

难道民众那么容易被左右吗 ?是的,但这不是愚昧,“先入为主”乃人之常情,我们都一样。

我曾亲见风向转变的过程:我发过一则笑话,读者反应本都是连串笑脸,但在“被带风向”后,接下来的反应从好笑变成嫌弃。

把搞笑看成恶意

那些网霉抢先“帮”读者诠释了内容,于是许多后来者都把搞笑看成了恶意。

别以为只有网民狂热,某些网霉网红对流量的贪婪也几近丧心病狂,后来甚至发现当中还有我曾以为是朋友的资深媒体人。

普罗大众当然有诠释自由,然而现在但凡有点微热的事情,嗜血的网霉网红都要来蹭一脚,好歹挑最具争议性的角度切入,普罗大众还有多少空间自主诠释?一般人又懒得看完标题以外的全貌,更别说客观判断了。

那么在网路江湖该如何自处呢?我想,培养好自己的能力,捉稳自己的原则,活成一座山。风,不管是吹别人还是吹自己,总是吹吹就过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