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如何辨别投资骗局/黄子伦

有位朋友知道我了解投资后,就转发了一份文件给我,说其母亲有好几位朋友已经通过某位“基金经理”赚大钱,担心其中有诈,想听听我的意见。

朋友说,该“基金经理”宣称是每个月派发一次利息,金额大约为本金的6%。

为了增加投资回报率,该“基金经理”要求投资者不要把利息提出来,而是放在里面继续利滚利。这么一来,一年可得到100%左右的回报率。

其实一听到这些信息,我已经可以确定这是骗人的玩意儿。不过,为了让可以把这枚棺材钉狠狠地敲下去,我打开了那位“基金经理”的文件。

果不其然,出自业余人士,手法极为粗糙,各种线条框框不一致就不说了,背景主题和颜色也不统一,国家名字时而用英文,时而用中文,字体大小和空行也有区别。

骗子鱼目混珠

我把该文档里的商标图案删掉,就出现了另一个商标,而且还是和文档里的某个奖杯图画一样。

当我看完整份文件,我只能说这些骗子还是懂得鱼目混珠之道。因为文件里出现的公司大部分都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合法的,只不过他们都和这家骗子公司没有关系。

这家骗子公司所使用的名字也有真实成分,就好像“阿里巴巴集团”是真实存在的,而骗子就无中生有地“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亚太区合作社”,让你以为这骗子公司是可靠且可信的,但却和马云以及阿里巴巴集团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招数,我国的刘特佐就用得炉火纯青。

之后我告诉这位朋友,其实我国的证券监督委员会(SC)就有列出警惕名单(链接为:https://www.sc.com.my/regulation/enforcement/investor-alerts/sc-investor-alerts/investor-alert-list)供投资者参考。

谁料,朋友说这家骗子公司并不在名单里,顿时不知道要怎么说服其母亲的朋友们停止受骗。

我心想,这些受骗者目前还是认为自己的投资正在“赚钱”,即使名字被发现列入SC的警惕名单里,也未必会放在心上。利令智昏就是这么来的。

还没有人举报

我只好说骗子手法是层出不穷的,你现在无法在这份警惕名单看得到该骗子公司名字,可能是还没有人举报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所警惕,才能避免血汗钱被骗走。

我给朋友列出了几个特征,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投资外汇–骗
没有官方网址–骗
公司设立在国外–骗
每年都赚大钱–骗
固定分红/利润分享–骗
诸多借口不给提款–骗

前面3个特征都是让受骗者无法通过别的方式来查证,只能相信骗子的花言巧语。

第四个特征则是一个警惕信号,因为在投资领域里,长期的年复投资回报率能够做到20%已经可以是传奇级别了。

能够轻易超越传奇水平,只能是骗子。

第五个特征用来诱骗人们上当,第六个特征则是延续骗局的寿命,避免崩盘。

希望以上资讯对各位有所帮助,祝大家不会遇到投资骗子。

(作者为Tradeview资本基金经理)

 

 
 

 

反应

 

国际

警方包围受骗老人 保住24万老本

(北京23日讯)中国辽宁省丹东市一名老妇日前险些坠入投资骗局,欲将其全部养老积蓄——逾40万元人民币(约24万令吉)转账给陌生人。所幸家属及时报警,警方和银行人员合力“上演”一场“激将法”,成功将老妇哄回银行包围起来,阻止了这场潜在损失。

事发于本月17日下午,丹东振兴公安分局站前派出所接获一名女子报警,称其年长姐姐疑似遭遇电信诈骗。报警人表示,姐姐当日神色匆匆离家,自称要进行“高回报投资”,且拒接家人来电,行迹可疑。

警方随即启动紧急应对机制,并联系辖区内多家银行。某银行证实,当日确有一名年长妇女独自前来要求合并3张存单,总额达40.2万元,并迅速离开。

警方判断该名妇女极可能受骗,迅速展开追查,同时试图联络对方未果。就在此时,银行工作人员发现该老妇在柜台遗留了老花眼镜和医保卡。民警遂决定以医保报销需要本人签字为由,借此引诱老妇返身。

为确保对方回头,警方特意在通话中表现得强硬甚至不近人情,成功激起老妇不满情绪。果然,她愤愤然返回银行,准备“兴师问罪”。

当老妇步入银行,早已埋伏在场的警员和银行职员立刻上前包围,说明原委,并展示近期本地发生的真实诈骗案例。随着警方逐步还原骗局手法,老妇终于警觉:“哎呀,他们说的跟你说的一模一样啊!”

据悉,该老妇接获自称“国家扶贫项目”来电,声称只需投资40万元,不仅可获80万元回报,更承诺安排入住五星级养老院。面对高额回报和“政府背景”的包装,她险些将全部积蓄交出。

新闻来源:新浪网、辽沈晚报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