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马华教发展胜“小新”/许世平

新币汇率飙升,人们顿觉新加坡在各方面都深具优势,还将只一堤之隔的马来西亚远远抛在后头。

面对新加坡的轻松完胜,马来西亚并没有彻底完败,或许最能让马来西亚华人感到自豪的,应是我们的华教发展远胜过新加坡。

马来西亚是除中港台以外,拥有保留最完整的华教体系,小小的新加坡却没有了华校。

10年前,新加坡华校校友联合会举办华校校史展,就是为了要重新唤起对“消失的华校”的记忆,他们通过收集校服、旧照片、成绩单、毕业证书等,来告诉年轻一代他们没有念过华校的那段历史。

崇尚西方优势

50年代顶峰时期,新加坡就拥有多达283所华校,因为政策的使然及家长的选择,一些华校转型为以英语为主的政府学校,200多所华校后来关闭,只剩9所特选学校。

1955年,由陈六使在新加坡创建的南洋大学,堪称世界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然而,当时的新加坡领导因崇尚西方更具功能优势,而将“不具竞争力”的南洋大学关闭掉。

反观今日马来西亚却拥有1301所华小,60多所华文独中,3所大专院校,每年学华文华语的学生人数规模超过20多万人。

靠华社力量支撑

虽然受到一些政策限制,我国华教却依靠华团及华社的民间力量支撑起来,从华教先贤的兴学办校,到继承者的接力发展,教学团队的培训,课纲编整,统考制度,文化传承,均形成一个全链条的教育生态。

华教在马来西亚克难前进的艰苦经历,也让华裔的适应力变得更强,从而培养了华族一种奋战到底的冲劲与勇气。

特别随着中国崛起,未来世纪是属于能更好掌握华语华文的世纪,马来西亚的华教力量成为有可能超越新加坡的动力源。

或许我们可以说,新加坡胜在今朝,假如马来西亚能以全新赛制与营运模式,以紧扣题旨的政策对应,继续发展华教,我们就能验证大马的华教利在千秋。

 

 
 

 

反应

 

言论

巴菲特的幸运/许世平

股神巴菲特爱说:“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出生在美国。”

他还说:“要是选择投胎,我会在娘胎里谈判,坚持一定要生在美国。”

最近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举行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巴菲特一再重复对美国的感恩:“我感谢生在美国、活在美国,是美国的时代机遇成就了我。”

“生在美国”是巴菲特承认一生的幸运。在《滚雪球》传记里,他还引用“卵巢彩票”的字眼,赞叹自己的好运。

他说:“我小的时候,各方面条件很优越。家庭环境很好,家人谈论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是世上最好的,能让我在好学校上学。我没有继承财产,我也不想要。”

他不断提醒大家:“我是在好的时辰、诞生在好的地方,让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生活还有风险和意外

其实,除了运气,生活还有风险和意外。他一生经历了18次经济衰退,却越来越有钱,活得健康长寿;可是有些人却无法躲过泛滥的枪击、九一一的恐怖袭击,或是疫情的虐杀。

运气和风险都在生活的这场游戏中起作用。每个个体都不能只相信运气,而无视意外的影响。

像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在自传《源代码》里提到的中学同学肯特·埃文斯,聪明且有远大抱负,却年纪轻轻就在一场登山意外中罹难。

肯特·埃文斯是盖茨的创业伙伴,他们一起写程式,探索电脑的无限可能。他们赶上了好时代——那时候正是半导体芯片的诞生、电脑业的崛起。可是肯特没能走到最后,而盖茨创办的微软却成为市值逾兆美元的超级企业。

原本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概率,因为一场意外风险的介入,最终给同一代的两个人带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如果运气是唯一决定因素,那拥有3亿多人口的美国,人人都应是巴菲特。

努力可拉平先天差距

然而,正是因为还有风险、还有超出控制的意外,才注定不会人人幸运。

人生或美好,或糟糕,都不是注定不变、死死钉牢的。

通达睿智的巴菲特最后提醒人们:“后天的努力可以拉平先天的差距,大家重新站在同一高度,应尽可能利用自己获得的优势,去缩小与你所期待抽中卵巢彩票之间的距离。”

因为人不像种子,必须靠风任意播种,在它不能自主的泥壤里生长;人却有手、有脑,可以去抗命,去改变,去创造。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