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外劳审批谁说了算?/黄金祥

拿督斯里安华风光任相,人民仿佛在绿色海啸中看到一线蓝天。新政新气象,每个人对新政府都各有不同的愿望清单。

我这里也想为人力密集行业的业主们,包括建筑、种植、制造、餐饮、清洁与园艺养护等,对内政与人力资源的两位部长,提一提大家最关切的问题:外劳审批。

2018年希望联盟政府上台,搞了个不汤不水的“非法外劳重置计划”,结果整个程序拖拖拉拉,居然跨越三届政府,一直到2022年6月30日,才告正式结束。究竟成效如何?无人知晓。据媒体报道,内政部接获40万人申请,在当时已获审批的人数中,有28万余人是“自愿回国”者。

劳民伤财重置计划

换言之,政府劳民伤财搞了4年有余的所谓重置计划,到头来只是让近30万非法外劳掏钱回乡。同时,据媒体统计,因疫情影响而离开大马的合法外劳,约有60万人,非法外劳也由400万减少至只剩120万人。这几个数字加起来,大马的劳力市场,这几年下来一共骤减超过300万人。

上述从报章得来的数字有多可靠?我无从得知,因为国家统计局也无法告诉我们。但依赖外劳的各行各业,在过去几年叫苦连天,却是众人皆知之事。许多商家因人手短缺,有生意上门也接不了,只能缩小经营规模;更有撑不下去的,最终选择含泪结业。

新任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日前对记者说,截至2022年12月4日,当局已批准了37万份外劳签证,但已入境者仅有25万余人。这25万生力军,和流失的300万人相比,不啻杯水车薪,而且据说早被数家大集团优先包揽了,市场上数以万计的中小型商家,只有看热闹的份,继续等待。

赛弗丁也说,外劳迟迟不来,是“来源国的一些政策问题”。这说法立刻遭印尼驻马大使赫莫诺打脸。大使直言,我国需要改进机制和聘用外劳的程序,而不是印尼。

过去,让雇主们痛苦不堪的外劳聘用程序,问题不仅出在繁文缛节,程序紊乱、朝令夕改,最要命的是内政部与人力资源部两大部门,都争着主导外劳事务,而且各说各话,缺乏协调。雇主被迫耗神耗力两头跑。其中,建筑商还须过建屋发展局(CIDB)一关,制造商则要通过贸工部等等,直教人疲于奔命。

许多雇主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申请,而从赛弗丁公布的数据,不难推算,绝大部分的申请至今尚未批下,所有文件估计还堆压在相关部门的储藏室中,蒙尘发黄,而且部分资料恐怕也早已过时,到时必又是一番折腾。

两部门仍各自为政

本来,大家满怀希望,深信新政府必能大刀阔斧,纠正这些错误。万万没料到,政府日前公布,“一站式审批中心”(OSC)如今由内政部管辖,而一渠道制(OCS)则由人资部负责,两大部门仍旧各自为政。

相关公布立刻引来各界的批评,包括大马雇主联合会、大马厂商联合会、地产发展商会(REHDA)、中巨型企业联盟商会(MCMTC)等等,都一致呼吁检讨相关决定,认为应效仿多数国家一贯做法,交由人资部成立真正的一站式审批中心,划一及简化所有程序,尽速解决这个严重影响国家生产力的大问题。

简化引入外劳程序

也许是听到了业界的叫苦声,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莫哈末沙布1月3日接受电视台访问时表示,在接下来的2至3个月内,政府将简化重新引入外劳的程序,以缓解国内各领域因缺乏人力导致被迫减产的问题。他也说,希望能够在更便捷的方式下快速引进更多外劳。

多年来,大马的外劳政策,就是“没有政策”;各部门各行其道,非法外劳进出自如,大马成了全球外劳占人口比例最高国家之一,衍生诸多社会问题,却不见哪一届政府下定决心整顿。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牵涉到多方利益集团。

前三届政府的无能与无作为,让外劳问题从“严重泛滥”变成“严重短缺”,成了企业的痛中之痛——工厂倒闭、外资逃离、建筑停顿、交屋延迟、种植业亏损等等,国家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但愿有关部长大人们,能够认真看待上述问题,积极协商及加紧处理。倘若有关当局亦与前朝政府一样,“人人有话说,个个没责任”,既不懂急民之所急,也无视万千商家的心声,那么,安华欲提振国家经济的美梦,可以早日休矣。  

反应

 

言论

是时候,向南学习/黄金祥

大年三十,定居新加坡的四哥越堤回来团聚,结果他和家人在早上8点开车出门,花了超过5个小时才抵达新山,破了他历年的记录。年初三,他又在新山关卡堵了近4个小时,才回到兀兰。

据四哥描述,兀兰关卡在春节期间开放所有通道,通关程序迅捷,比平时还快。但是,除夕当天,整条长堤的车子,从新山关卡一路往回堵到兀兰,所有车子皆无法动弹,兀兰海关再有效率也作用不大。

当他在长堤上耗了数小时抵达新山关卡时,看到只有三分二的通道开放,海关人员慢条斯理的检查护照,就不由满肚子怨气。

据新闻报道,年初三有从新山出境者,在距离关口不过800公尺的路,就花了足足6个小时才通关。问题出在哪里,不言而喻。

我国的通关效率低下是多年来的顽疾,不论是在新山还是吉隆坡国际机场,都同样受人诟病。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在春节前几天刚巡视了新山关卡,可惜看来部长的威望起不了丝毫作用。

多年来,由新山出境到新加坡的旅客,都有相同的体验即从昏暗破旧的新山关卡,到灯火通明的兀兰关卡,然后驶上新加坡整洁、绿荫处处的道路,就会油然生出一种“从落后国家踏入先进国”的强烈感觉。

建设后没长期管理

我国在硬体建设方面向来不落人后,什么世界最高大楼、亚洲最大购物广场、东南亚最长大桥等等,都从来不缺。我们缺的,是建设之后的长期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政策,是追求实效的政府机关,是能够解决问题的领袖。

马哈迪在80年代推广“向东学习”政策,妄想凭一句口号来改变国家,提供大量优惠引进日本外资来大马开厂赚钱,却从不认真学习,日本人敬业乐业的工匠精神。就像他一边对马来子弟恨铁不成钢,一边却不断扩大种族特权的拐杖政策。如今40年过去,成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马哈迪对新加坡怀有心结,过去常以当地马来人的“悲惨处境”,来警惕本地族人。殊不知今日的新加坡马来人,在没有特权加持的情况下,不但可以和其他人平起平坐,各方面成就也早已远超对岸的同族。

近日,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表示,将向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取经,以探讨如何改善国内的公屋发展政策,结果引来吉打州务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努西和土著团结党国会议员旺赛夫的抨击,指倪可敏意图引进对土著不利的政策。看来,马哈迪遗留下的种族政治思维,不仅荼毒了几代人,甚至已变本加厉,成了凡事皆可泛种族化。

事实上,新加坡可供大马学习的,又岂止是公屋政策?单是一项公共交通规划,我们就望尘莫及。岛国虽小,可是每一个市镇,都有一座巴士转换站,同时连接地铁站。从地铁站出来,不是购物中心,就是商业或社区服务中心,人民不论搭乘巴士或地铁来回,都十分便利,大大减轻了对私人车辆的依赖。

反观大马的首善之都,吉隆坡的主要市镇如蕉赖、安邦、甲洞等,有巴士转换站吗?一个都没有。虽说近年来新建了几条轻快铁线,却往往缺乏巴士的充分连接;有许多轻快铁站,建设地点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搭客必须开车前往,才能转乘。

象征进步社会指标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不仅方便利民,同时也让海外游客们赞不绝口,更是该国象征进步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此近在咫尺的学习对象,大马政府过去多年来居然视而不见;人民花了几百上千亿,只换来状况百出的列车系统,以及从来都不准时不方便的公共巴士。

新加坡当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许多条件都远不如我国。如今不过50余年光景,新加坡不论在人均收入、人民衣食住行条件、教育、经济、科技、治安、硬体软体建设等等,无一不是遥遥领先大马,更别提1新元兑换3马币的汇率,正是多达百万大马人涌往该国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加坡凡事以绩效为先,之所以可以全民同心协力,就是因为国家领袖高瞻远瞩,采用廉洁与能干之才,国家的发展路线,早已摆脱宗教与肤色之争。

反观大马,坐拥大量天然资源,建国超过半世纪,至今仍陷在种族宗教的泥淖中,加上贪婪政客的恶性斗争,马来西亚想要成为先进国,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愿安华的团结政府,能够下大决心,以大魄力、用大才干,拨乱反正、破旧立新,去污除秽,扫荡众多牛鬼蛇神,让国家发展回归正轨。

而《向南学习》,绝对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也是老百姓在癸卯兔年的一大心愿!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