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民对高铁的喟叹/南洋社论

根据报道,印尼将于11月中旬承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向外界展示雅万高铁建设的成果。目前该高铁全线箱梁架全部完成,铺轨通道全面开通。

这条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3公里的高铁,预计将于2023年6月正式投入服务,成为东南亚第一条高铁。

高铁是一项涉及巨额资金、技术复杂、流程监管严密的超大型计划。

它需要专家通过多视角、多领域的深入研究,全方位的专题论证,跨国咨询的商议和谈判,在达致协议后才能具体落实。

半个世纪前,日本与欧洲最早发展高铁,随后中国倾资发展高铁,崛起成为高铁强国,近期东盟区域国家均紧随策划,掀起高铁经济圈的效应。

在“早建,好过晚建”舆论导向下,10年前我们策划兴建隆新高铁,可是却从兴奋的期待,惊喜的想象,最后变成疑虑的幻灭。

在即将推展施工时却生变,希望联盟执政时,却因债务破兆,国力难于承受,准备废止后又考虑延展。

国盟执政后又另有议论,最后还是终止,因协议谈判破局,隆新高铁计划告吹,还须对新加坡作出因毁约而终止协议的巨额赔偿。

缺乏政策定力

然而,不论以什么理由作解释,或还有其他说不出的政治隐情,一切也只能说明我们缺乏政策定力与善治的效率。

根据对现行高铁状况的实证分析,高铁不仅缩短城际的时空距离,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催化作用,通过构建多元化交通系统模式,还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隆新高铁构成的“一小时半”高铁经济圈,所带来的同城化效应,不仅加速空间格局的渐变及区域空间格局的重塑,促进城际联系,优化沿线经济聚落的空间结构,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房地产等沿线产业的升级,更推进沿线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及带动民生经济增长的叠加效应。

然而,最后这一切都是画饼。继印尼雅万高铁,中泰高铁正加速推进第2期从呵叻至廊开段的工程。

看到周围邻国紧起追赶的步调,我们却还忙着为细末琐事的问题钻牛角尖,为一大堆没有实用的死问题争扰,怎不让人喟叹和无奈。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马新“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南洋社论

新加坡总统哈莉玛3月20日抵达我国,展开3天的国事访问。这也是哈莉玛上任以来,首次到我国国事访问。哈莉玛的到访,获得我国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及元首后东姑阿兹莎阿米娜的热情接待。

在国宴开始前,苏丹阿都拉也特地安排植树和胡姬花命名仪式,一株新培育的胡姬花被命名为“哈莉玛莫哈末万代兰”,这也是首次有到访的国家元首获得这项殊荣。这点也显示我国与新加坡“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

哈莉玛在国宴上致词时指出,下个月是冠病疫情爆发后,两国边境重新开放一周年,两国的航空和陆路交通都稳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一旦柔新捷运系统(RTS)2026年落成后,原本就已经非常靠近的两个国家,将更加互联互通。

在外部环境方面,哈莉玛表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国和合作伙伴,有义务协助本区域继续保持团结和维护信誉,以应对超级大国的竞争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动荡及挑战。如果没有稳定的外部环境,东盟各国将更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哈莉玛相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可以共同努力,促进双边和东盟的利益。

政治经济唇齿相依

我国和新加坡在地缘方面是一衣带水的国家,关系相当密切。在加上历史渊源的因素,两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可谓唇齿相依。

在政治方面,正如哈莉玛提及的,马新两国都是东盟组织的发起国,增强互信非常重要。

马新两国的政府官员经常举行高层会晤,加强了政治互信,并在重要国际事务上相互支持,包括东盟的事务。之前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反恐方面深入合作,有助于提高两国的社会稳定程度。

在维护区域和平方面,尤其是南海争端,两国在南海争端等地区问题上的立场相似,两国领导人都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促进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各领域合作互补共赢

在经济方面,马新两国的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相当深,两国的合作将发挥倍数的经济效应。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在东南亚地区排名前列。两国也签署多项自由贸易协定,促进货物和服务的流通,有助于推动双边贸易增长。

马新两国在各自的发展战略中都非常注重吸引外资。马新的企业在对方国家的投资和合作项目中也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进行产业互补,尤其是在制造业、金融业、旅游业等方面具有互补性。两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能够实现共赢。

我们认为,总体而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加强合作带来的政治和经济效应都非常显著,有助于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而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和稳定。

视频推荐: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