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合约医生何去何从/李慧珊博士

想起那段在校园的时光里,懵懂无知的我们在填写“我的自愿”的时候,医生作为一个伟岸的形象是多少孩子们的憧憬。但理想很完美,现实却很骨感;大马有这么一群医生,他们救死扶伤,为国家公共卫生鞠躬尽瘁,但他们的努力换来的终究只有一纸合约。

大马冠病疫情肆虐,前线人员早已体力透支,但大马一群合约医生非但没有受到体恤,反而因面临着薪资福利不平等,缺乏就业保障等问题而被迫辞职。

另一方面,国内的多家医院则由于疫情而面对医生慌的窘境。一边是过剩的医学生,一边是严重的医生荒,大马的医疗体系究竟怎么了?

什么是合约医生?这一切都得追溯回到大马医疗体系的发展史。在1960年时,我国只有3家公立医学系。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每一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拥有收入保证和社会地位高的医生。在大马医疗体系逐渐成熟的前提下,医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随着庞大的需求而快速增长。到了今天,单我国就设有34所医学院,而这还不包括海归的医生。在没有良好的管制下,医生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主席苏巴马念形容我国为生产医生最大的工厂,玲琅满目的医学机构增大了医生的供给,但由于政府医院、医院床位和政府诊所并没有相应增加,因此出现了医疗人才市场过剩的问题。因此,许多医生一直处在等待当实习医生的机会,有者甚至必须等超过一年以上,可谓一“习”难求。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我国已久的问题,政府创造了“合约医生”。

无法获专科培训

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虽然解决了眼下的问题,却也衍生出了另外的问题。合约医生除了无法获得专科培训,他们的薪资调整计划以及职业发展也非常受限。

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不是吗?做着同样的工,但是却拿着比别人少的薪酬还要面对朝不保夕的问题,任谁都无法接受吧。

就这样,这颗定时炸弹进入了其倒数阶段中,等待着爆炸的一天。

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点,政府责无旁贷,因为他们所影响的不仅是医生的生计,更是对大马的医疗体系构成严厉的挑战。

对于那些抱有浓烈的热忱想要学习医科的莘莘学子们,也应该重新审视和评估大马目前医学界的情况。

医生作为热门的全民志愿,报读的人数是逐年增加,但在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才能做出最有利于我们的选择。

就算是猪,只要站在风口上都会飞天;就算是拿破仑再世,只要是站在枪口上,也依旧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者为拉曼大学副教授)

反应

 

要闻

619医务人员被派砂州 仅395人报到

(巴达旺4 日讯)卫生部任命619名前往砂拉越述职的医务人员中,只有395人前往报到。

此外,50名医生宁愿成为“合约医生”,也不要前往砂拉越述职,成为正式的职员。

卫生部副部长鲁干尼斯曼说,当中也有数名接获录取通知书的医务人员,已申请继续深造。

“619名在砂拉越获聘为正式职员的医务人员,其中395人已报到,但同时,也有55名医生报到后,已正式申请继续学业。

“此外,49人申请延后。我们还在等他们的到来,因为这些人接受这份工作,但提出展延到砂拉报到的时间。”

“另有50人拒绝,即意味着他们不接受有关的安置,拒绝前往砂拉越述职成为正式员工。”

他今日巡视新生(Siburan)诊所的医疗设备后,在新闻发布会受询及砂拉越的正式医生委任情况时,这么说。

他指出,目前还有70人未回应是否接受或拒绝前往砂拉越任职的献议。

“砂拉越州卫生局(JKNS)严正监察此事,我们非常有信心,一旦所有的医务人员向砂拉越医疗机构,即诊所或医院报到后,我们将掌握更完整的信息。

“事实上,我们也承认医务人员的到来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因为安置设施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城外有很好的诊所或医院,但却面对住宿不足的问题。”

因此,他促已被指派的医务人员提前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报到,如果情况需要,可以申请在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服务。

“我们有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呼吁这些人先报到,然后再上诉,因为砂拉越的服务系统并非上周才存在的,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已有几十年了。

“目前最重要的是,我们发出明确的信息,我们也庆幸只有50人拒绝任职的献议,其他人都同意前往砂拉越述职。”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