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许国伟

先说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话说曹魏经历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完全掌握大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大家不会陌生。这句话,一语道出司马家族安插自己人,架空皇帝的种种安排。

司马昭拥立曹奂当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实权都在姓司马这家人手里。不过,他们仍不满足,还想着在“倒曹”。

于是,司马炎身边的亲信贾充和裴秀,就赶快运作起来,各种布置。一切安排好了,司马炎直接入宫,问曹奂,你能坐天下,是靠谁啊?曹奂陪着笑脸说,当然是靠您司马家啊。

司马炎又说,我看啊你这皇帝,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邦,何不让有才德者主持天下?

曹奂吓呆了,一时都讲不出话。

有位黄门侍郎叫张节,很勇敢地指责司马炎,结果反而让司马炎叫人拖出去打死。

曹奂吓坏了,流着泪目送司马炎离开后,转身问贾充和裴秀,自己要怎么办?嘿,这贾充和裴秀根本都是司马炎的亲信,还是“倒曹”的幕后总策划。

曹奂这根本是“请鬼拿药单”,所托非人,找错人了。

贾充说,天数已尽,陛下啊不可逆天,赶快让位给司马炎吧。这样可以上合天心,下顺民情,陛下也可以安然无事。后面的事,大家都懂了。

换皇帝需精心布局

司马炎“倒曹”成功,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晋,重赏功臣。

这故事说明了三件事:

一,如果是孤家寡人,就算坐在皇帝这位子也没实权;反观人家整个家族经营日久,麾下有人有兵人强马壮,才是掌握实权的主子。

二,换皇帝需要精心布局,通常都会砍掉皇帝身边的人,安排自己亲信进去架空皇帝,搞到皇帝遇事想找个真正能帮自己的人都没有。

三,要皇帝让位这回事,一定要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通常都会指责皇帝没有能力,应该让位给有能力的人。

魏吞汉室跟晋吞曹,就是重复一样的事,而且也重复这三件事。

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

 

 
 

 

反应

 

言论

掌权者的“三不”危机/许国伟

人民公正党多位正副部长级的重量级领袖,以及多位国州议员,在区部改选中落败。

公正党巴西古当区国会议员哈山卡林指出,这些领袖掌权后变得傲慢,跟基层群众渐行渐远。

他说,这些人当了官就表现得一副精英模样,对普通党员摆出“三不”态度:不回选区、不接电话、不回讯息。

因此,哈山卡林认为他们输掉区部改选,是咎由自取。

哈山卡林的话,其实反映了两个更严重的问题。

首先,如果只是个别国州议员落败,还可以归咎于个人在基层组织经营不善、地方派系斗争的影响,或者是个人的表现与能力问题。

但是,这么多位YB输掉区部选举,就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公正党整体的问题。

毕竟,这些领袖不只是国州议员,也在州和联邦政府拥有官职。

如果他们能对基层党员摆出“三不”态度,那么他们对普通选民又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们平常的服务和表现又是什么水平?

他们下届还能成为获区部党员认可,并愿意去贴海报助选的候选人吗?如果连自家政党的基层党员都不支持的领袖,在选举时要如何说服党外选民支持?

权力傲慢值得警惕

再来,政治精英的权力傲慢,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

时代变了,许多基层不再像过去那样满腔热血、不计较回报,愿意无偿地为领袖奔走和工作;许多基层也不靠领袖找吃,见了YB、正副部长也不会唯唯诺诺。

他们跟随政治领袖,更多是因为志同道合,是有多年的情谊往来。

当领袖越来越精英化,越来越有官样,表现出权力的傲慢,与过去这些战友渐行渐远,就不要怪基层也不再理睬你了。

一旦政治精英也对人民表现出权力的傲慢,渐渐就会不知民间疾苦,甚至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因为,当掌权者有着精英的傲慢,就会懒得与人民沟通,许多政策语焉不详,面对反弹时还指责批评者无知。

想想当年国阵长期执政时,有些高高在上的大官,不正是这样一副嘴脸,而令选民极度反感吗?

公正党执政还未满一届,多位YB领袖就被哈山卡林指责为精英化和傲慢,跟基层脱节。

这问题可大!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