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华人需要有“第十人制度”/甘德政博士

中国有一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蒋介石后台是美国,毛泽东背后有苏联,汪精卫则有日本撑腰。最后无论是哪一方赢,中国都是战胜国。

这个故事点出中华民族的生存哲学,任何时候都不要完全“一面倒”,一定要留一点后路。

放在我国的情境,反而是马来人充分发挥了这种政治智慧。

巫统霸权崩解后,马来票看似四分五裂,实际上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却是高度统一,那就是马来民族主义结合回教主义。

马来人可以在国阵、希望联盟和国盟之间随时替换,完全没有思想包袱。马来票三分天下,各方阵营都要抢,得到糖果也最多。作为人口最多的族群,无论哪一方执政,肯定都是他们掌权。

现在,希盟最终拉上巫统组织团结政府,那么,已经和巫统主席闹僵的其他国阵成员党,何去何从?

和巫统拆伙,过去国盟那边,一起做在野党,未必是最坏选择。

第一、国盟严缺非土著代表,马华及国大党过去可以填补这个空间。

第二、国际新冷战格局下的大趋势,谁执政谁倒霉,执政党要搞好经济,难度非常大,背上执政黑锅,吃力不讨好。

第三、议席最多的伊斯兰党在野,让国盟更容易操作马来人不安的情绪,下届大选可凝聚更多的马来票,一次过歼灭希盟和国阵。

第四、巫统掌控马来票每况愈下,国盟的马来票还在扩张中,马华及国大党用国盟马来票替换巫统马来票,说不定可以在更多混合议席过关。

总之,华人政党就如马来政党一样,有在朝,必有在野,行动党在这边,马华就必须过去另一边,不要被虚幻的“民族大义”绑架,也不要纠结于“汉奸走狗”的扣帽子。

优先照顾家族利益

政治现实的剧情所需,各自扮演角色,这是游戏规则。大家没有深仇大恨的血债关系,只是存在抢饭碗的现实利益关系。

马来人在政治上非常清醒,就算政治再如何恶斗,也会留后路。很多马来家族的成员,都分散在朝野不同政党,例子比比皆是,无论哪方掌权,都要优先照顾家族利益。

华人之中,也许只有拿督邓章钦家族才做到,其父亲是马华元老,叔叔当过马华副部长,弟弟当过民政党州行政议员兼内定的槟城首长,自己则当过行动党的雪州议长和现任的行政议员。

无论谁掌权,谁在野,大家回老家吃团圆饭,绝口不谈政治,只谈家族事务。

我们华人很现实,不管谁赢,我都要赢。在这个国家,不需要精神分裂,只需要清醒的脑袋和冷静的判断,才能保住最大利益。

就如电影《僵尸世界大战》(World War Z)的剧情,经历大屠杀厄运的犹太人总结出“第十人制度”(The Tenth Man):如果前面9个人得出一样的结论,第10人必须提出异议,而且必须假定其他9人都错了,并设法证明。

一个组织或族群,如果完全没有异议存在,并采取防范措施,万一发生小概率的灾难事件,就足以亡国灭种,这是犹太人的血泪教训。

第十任首相上台,我们华人也需要“第十人制度”。少一点脑袋发热,就少一点去“荷兰”的几率。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战争重演”可带动旅游业/甘德政博士

最近在登州的回教青年集会上,有部分参与者打扮成中世纪的圣战士,手持各类冷兵器参加游行,引起各方热议。

站在军事迷的角度,这类活动有点像国外流行的“战争重演”。

如果和国际接轨、搞出名堂的话,不但可以带动旅游业和文创产业的发展,也能促进军事史的国际学术交流,甚至还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请,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的国际名声。

“战争重演”(War Reenactment)是一种体验或娱乐活动,参与者可以有计划、有准备地再现某一历史事件的场景。

按照历史制作道具

专业的重演参与者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会严格按照历史事实来制作道具,不仅有战场的军事对抗,连后方的营地、牲畜和物流运输设备都一应俱全,让今日的人们可以一睹多年以前的历史景象。

古战场是实地重演的最好地点,如比利时的滑铁卢战场,会定期重演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吸引全球军事迷投入参与,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与其盛。

现代人可以在现场感受到拿破仑时代的战争方式,观赏法国的胸甲骑兵向苏格兰步兵方阵冲锋的震撼情景。

在美国,1861年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是“战争重演”的重头戏。著名的盖茨堡战场每隔数年就会举行大规模的重演活动,参与者从八、九岁的儿童到六旬老人都有。

经过多年演练,他们能成功扮演南北双方的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和海军陆战队等各个兵种。

据估计,最近一次的参与人数达到2万多名,这也方便了好莱坞的电影工作者来现场拍摄战争题材的片段。

在日本,右翼分子穿二战皇军服装出席靖国神社活动,一直引起国际争议,但当地军事迷最热衷投入的历史题材,还是中世纪的战国时代。

无论是奠定德川家康统一日本的“关原大战”,或者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川中岛决战”,这些古战场一直都有大批军事迷穿着武士盔甲参与重演,为当地带来不少旅游活动和经济效益。

“战争重演”活动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由于人类的战争史实在太长,题材取之不尽,从古代、近代、到两次世界大战,可以拿来重演的著名战例多不胜数。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军事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上法律环境宽松,土豪级玩家可以搬出战马,甚至动用坦克和飞机来重现昔日战场,气派十足,这些浩大场面在网络上随意就可搜到。

在我国,大部分民众过惯“太平盛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的“尚武风气”,对“战争重演”活动肯定感到很陌生。

可采日本入侵题材

如要进行和我国有关的“战争重演”,日本入侵马来亚是不错的题材,如在金宝古战场举行过的重演活动,但只有少数军事迷打扮成日军和英军,缺少宣传效果。

另一个适合的历史题材就是1511年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在红屋博物馆里的历史图像和资料可作为参考,说不定有潜能发展成像滑铁卢或盖茨堡的层次,成为旅游卖点之一。

“战争重演”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反战而不是鼓吹战争。

世人可借助历史体验的方式,对战争的残酷、先辈的牺牲、和平的珍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战争重演”必须与当地的真实历史有关。

如果意识形态狂热的主办者选择的题材,竟是源自遥远的中东地区,和我国历史完全搭不上边,还要操枪弄炮、耀武扬威、自我意淫,这就违背了“战争重演”的初衷,反而更像是幻想穿越的低级cosplay笑话。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