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匮乏里的人情味/许世平

有茶室有个规定:“没点饮料,须付费”。一个老者拒付50仙茶位费,被店东上载网络公审,掀起舆论纷纭。

其实,“生活越来越艰难”,好些人喊着“钱不够用”,甚感迷茫时,都祈求能有“慈悯之餐”,让他们得到短暂的温暖。可是却有好些餐室,肆意涨价,还对吃不起的贫者恣意讥嘲,就是缺乏人情味。

何谓人情味?人情味是对匮乏的体恤,是对弱势者堪怜境况的理解与宽容, 对吃不起的人,也不应冷漠对待或轻蔑歧视。

就算衣衫襤褛的两个人只叫一碗面,店东也会随手额外加多半把面条,再端上桌面,这就是人情味。

看看今日生活周围的世界,很多人都带着伤痕,要是有人能给匆匆路过的人亲切呼唤一声“你好”,简简单单的一句问候,来一杯热茶,“让人感觉还有人在意我啊”,那样有人情味不是很好吗?

只是在人流匆匆的闹市里,大家都在辛苦赚吃,却没有匮乏里的体恤,没有能温暖记忆的人情味。

要是经营餐室的老板能笑迎八方来客,能牢记熟客的口味,更能有出自内心深处的温暖和亲切,去相助、去分忧、去抱团取暖、去雪中送炭、去解围、去解困,就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放心和踏实。

邻家饭香他人救命稻草

话说有一部特别治愈的日剧《深夜食堂》,让各式各样的人走进小店,依靠一份食物穿越寒夜,让驿旅途上彷徨的路人从那微小的温暖中,看到一丝光亮,迎来天明。

因为一餐一宿的生活成本不断飙升,邻家的炊烟和饭菜香,其实就是另一家人救命的稻草。

现在,外面大雪纷飞,府宅里的人在家闲坐,还能喝上一碗热汤,可是屋外却有饥寒交迫,敲门哭求的人。要是能给予那些在寒夜中的人“一角屋檐”的抚慰,为夜幕下苦苦为生活打拼的人送来一碗热汤,就能让人从无滋无味的淡食,吃出至美天物的甘美。

只要每个人都能心怀慈悯,给匮乏世界奉献一份怜老恤贫的暖意,如此人情温暖就会让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反应

 

言论

马哈迪的人话与鬼话/许世平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最懂营销术,刚与伊斯兰党缔结签署“马来人宣言”,忽然又接受中国《环球时报》专访,警惕美国“必须接受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时代的到来”,还说“中国哲学不是征服和占领别国”,更提醒东盟国家“须远离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挑衅”。

他让人见识到政客高超的变脸术,一边将领导团结政府的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狠批到半文不值,但一坐上捷运线,却又惊叹形容像踏足先进国。

一时鬼话连篇,一时合乎情理的人话,的确让人拍案叫绝。

政局幻变无常,搞政治的政客总是给人感觉魅影幢幢 ,而马哈迪确实是一个具有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政客,驾驭谋略,奇谋百出。

展现马基雅维利主义

然而,在政治上只考虑有效和有害,不顾虑正当或不正当,只相信结果,更不必伪装仁慈宽厚,只信仰黑暗的管理与领导力,随情境改变策略,出尔反尔,任由瞎猜,防不胜防,这般狡诈地玩弄权术的确是挺可怕的。

了解受众口味和说故事的技巧,通过技巧将故事与受众对接起来,正是马哈迪惯用的伎俩,单只凭着“马来人宣言”的标题,就能增强内容受关注的点击率,帮他拉拢同盟。

曾经有小说家说过,“人有一半是哈克费恩冒险,另一半是马基雅维利的冷静务实”,就是提醒人们,要从经历中学到些东西,更要从旁观中发现些东西。

可是,马哈迪纯粹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信仰者,在漫长而刺激的政治漫游中,他精通政治,甚至还有政治的毒瘾。

因为他有百折不挠的韧性,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表演,会有好些追随者为之痴迷。

只要你学会他那一套独特的权术语言,就能在这个冷酷无情的报复和精明狡诈的世界讨价还价,在这个不断幻变的政海里移形换位,将角色旋转表演得出神入化。

只是马哈迪体内却不会有另一半的哈克费恩。哈克费恩是美国小说家马可吐温小说“哈克费恩历险记”里的主角,他反对蓄奴,帮助黑人吉姆逃亡及获得自由,他浑身充满着追求新生活,开天辟地的热情与毅力。

马哈迪却不属于这一类,他只是一个完美展现了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狐狸。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