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匮乏里的人情味/许世平

有茶室有个规定:“没点饮料,须付费”。一个老者拒付50仙茶位费,被店东上载网络公审,掀起舆论纷纭。

其实,“生活越来越艰难”,好些人喊着“钱不够用”,甚感迷茫时,都祈求能有“慈悯之餐”,让他们得到短暂的温暖。可是却有好些餐室,肆意涨价,还对吃不起的贫者恣意讥嘲,就是缺乏人情味。

何谓人情味?人情味是对匮乏的体恤,是对弱势者堪怜境况的理解与宽容, 对吃不起的人,也不应冷漠对待或轻蔑歧视。

就算衣衫襤褛的两个人只叫一碗面,店东也会随手额外加多半把面条,再端上桌面,这就是人情味。

看看今日生活周围的世界,很多人都带着伤痕,要是有人能给匆匆路过的人亲切呼唤一声“你好”,简简单单的一句问候,来一杯热茶,“让人感觉还有人在意我啊”,那样有人情味不是很好吗?

只是在人流匆匆的闹市里,大家都在辛苦赚吃,却没有匮乏里的体恤,没有能温暖记忆的人情味。

要是经营餐室的老板能笑迎八方来客,能牢记熟客的口味,更能有出自内心深处的温暖和亲切,去相助、去分忧、去抱团取暖、去雪中送炭、去解围、去解困,就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放心和踏实。

邻家饭香他人救命稻草

话说有一部特别治愈的日剧《深夜食堂》,让各式各样的人走进小店,依靠一份食物穿越寒夜,让驿旅途上彷徨的路人从那微小的温暖中,看到一丝光亮,迎来天明。

因为一餐一宿的生活成本不断飙升,邻家的炊烟和饭菜香,其实就是另一家人救命的稻草。

现在,外面大雪纷飞,府宅里的人在家闲坐,还能喝上一碗热汤,可是屋外却有饥寒交迫,敲门哭求的人。要是能给予那些在寒夜中的人“一角屋檐”的抚慰,为夜幕下苦苦为生活打拼的人送来一碗热汤,就能让人从无滋无味的淡食,吃出至美天物的甘美。

只要每个人都能心怀慈悯,给匮乏世界奉献一份怜老恤贫的暖意,如此人情温暖就会让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反应

 

商余

解忧杂货店/梅亚

文|梅亚

我们家的孩子大约到了十岁,就会在不上学的时候当起小当家,上街购买早餐和一天的食材。

新村的街上是整个村子最繁荣的地方,那儿有一排老店,经营了五六家杂货店,每家杂货店都有自己吸引顾客的特色货物。我记得 “谢全记”有大哥爱吃的虾条,我给他当跑腿时,老板娘总会先抓一把让我试吃。谢氏杂货店的货品琳琅满目,甚至头顶上的横梁木都被挂满一包包的货物。“美顺”的太子爷是二哥的好朋友,是我当年经常光顾的杂货店。当时没有收银机,老板会拿起算盘,头在舌尖上滑过,然后“嗒嗒嗒”地打算盘计算费用。偶尔,老板娘也会跟我讲解打算盘的规则。

那排老店的第一家铺子也是杂货店。但由于离家最远,所以我很少上那儿去。不过,外婆却是这家杂货店的常客。外婆从郊区搭巴士来新村探望我们时,一下车没走几步便到“张吉利”杂货店。外婆每次送来的罐头、快熟面、油米等,都是在这家杂货店买的。有时买的杂货多了,张氏还让伙计送货上门呢!

名副其实排忧解难

张氏老板娘不但与外婆熟络,后来,母亲也经常上这家杂货店去,有时一去便是待上个把小时。由于老板娘认识外婆,母亲与老板娘说起家事时不免多了一份熟悉感,张氏老板娘个性温柔,说起话来轻言细语,在店里没有其他顾客时,会搬出椅子和母亲索性坐在门口聊天。老板娘成了母亲抒发心中郁闷的对象,也是请教各种育儿问题的前辈。说着说着,母亲不免触及伤心处而落泪,我能想象老板娘一定曾给母亲拭过泪,因为有好几次,母亲回来时眼眶是红红的。

东野圭吾写过一本《解忧杂货店》小说,故事叙述一家神秘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让温情、惊喜与感动悄然渗入读者心中。张氏杂货店对外婆、母亲而言是名副其实排忧解难的杂货店,而谢氏、美顺杂货店则让我的童年充斥了快乐的人情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