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匡正心态自我增值/南洋社论

经济部长拉菲兹说,没有上大学和专业不对口,拉低土著平均薪资,政府将通过强化技职教育(TVET)体系,改善这个问题。

配合政府发布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报告,拉菲兹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进入大学就读的土著学生,仅占学生人数30%,与华裔、印裔和其他族群大学生占学生人数的70%相较,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部长说,30%大学毕业的土著青年进入职场得到较好的薪资,另70%没有读大学的土著,大幅拉低了平均薪资。

政府必须为这些没有进入大专院校的青年提供技职培训,协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有机会赚取更高薪酬。

拉菲兹表示,我国过去10至15年薪资无增长,是大批学生没进大学深造,和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两大因素所影响。他对这种趋势的关切,正反映了职场上的切实情况。

职场上,学术、专业或技能与薪资的高低息息相关,个人的能力与工作态度也是薪资评估的标准。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企业界制定的员工薪资或奖励制度,就是按照员工的表现而付给合理薪酬,表现越优异,待遇越优厚,这就是职场的定律。

职场上竞争剧烈,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没有真材实学,就很难在求职的大军中杀出重围,或在职场上冒出头领取高薪。

今年7月间,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曾披露,2022年大马教育文凭毕业生逾40万3637人,其中逾14万4911名毕业生获录取进入政府大专升学。

高等教育是在23万7805名申请者中,录取其中60.5%的合格学生进入政府大专深造,包括在政府大学、工艺学院、社区学院和公共技职培训学院升学。

这也显示,在超过40万名毕业生当中,16万4028名毕业生没有申请升学,原因包括没有考获文凭,或缺席考试。

这些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升上大学的青年,缺乏应有的技能与知识,在职场上的竞争能力,难与大学毕业生相比,自然无法获得较高的薪资。

辍学乃复杂社会问题

马来西亚大学林立,公立与私立大学的学生来源广泛,学术水平有所参差也不言而喻。

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切合市场的需求,也自然难在职场上获取高薪资。

“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是职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界的反馈已经说明大学毕业生无法迎合职场需求的现象。这不单只是土著大学毕业生,其他族群的大学毕业生也面对同样问题。

政府在第12大马计划中期检讨报告中,将推行措施强化技职教育体系,鼓励青年投身技职领域工作,为个人创造价值增加收入,保障生活安稳。但是,青年辍学或不求上进是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

政府有需要从各个层面了解社会的状况,包括毕业生不愿继续升学的原因,这不单只是家庭问题,牵涉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

政府要设法提高青年在职场上的薪资,是从政策上提升学术水平。

个人方面,青年更应该自我匡正心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增值而在职场上争取更好的薪资与利益。

反应

 

言论

烈火熄矣?/南洋社论

反对党阵营对团结政府未落实改革承诺,以“烈火熄矣”(Reformati)对希望联盟领导作出尖刻的嘲讽,  让烈火莫熄(Reformasi)变成戏谑式的反语。

原以为国家诚信党在柔佛双补选挫败国盟的土著团结党与伊斯兰党,守住埔来国席和新邦二南州席,会让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有更大的底气,可是安华似乎缺乏自信,在面对国盟的质诘及污名化的非议时,安华却选择以绿抗绿,憋屈地面对政敌的胁迫。

希盟还有机会

其实,在“红”与“蓝”的聚力促成希盟在双补选的全胜,得票率反映了多元性的“全民”支持,已然喝退绿潮的追兵,给希盟赢得战略缓冲,让政局趋于稳定。

在朝野形成对峙之际,希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增灶添兵,迫使敌人不敢追击,深沟高垒,坚守槟、雪、森的根据地,加紧练兵,等待时机,以扭转形势。

双补选的低投票率,说明希盟还有机会争取强化中间选民的认同,只要重新修复被破坏的心理结构,将选民的焦虑与危机感引流出去,让各族都能体验到大我的价值感和力量感,就一定能得统其众。

希盟只要站稳脚跟,制订正确的政策方略,凝聚人心,就能坚持最后胜利,让更多人坚定地站在安华的那一边。

改革进展迟缓

只是让人担忧的是,面对政敌的流言纷纷和肆意污蔑,安华似乎缺乏政策定力,还因循苟且,甚至滑稽模仿,还有太多的庇护主义,未能表现出改革家的胆略与意志。面对一桩桩民生艰困问题,有作为的政府理应反应敏锐,要及时警觉体察,迅速化解,要以鲜明的主题,稳妥的节奏,做正确且利国惠民的事。

团结政府的体制改革进展仍嫌迟缓、滞后,还须换档冲击加速,为消除外部挑战,避免陷入持续消耗战,还须以霹雳手段,推行烈火莫熄的改革运动,以法制法、以法治国,制恶伏恶,导善行善,这样安华才能主动创造变量,从守势变成攻势,烈火重燃,才不会再有人以烈火熄矣作出嘲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