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视华人票为铁票/郭碧融

在刚落幕的6州选举中,行动党在竞选的47个议席中仅输1席,成为团结政府里的大赢家,大大地提升了该党的士气。
如此傲人的佳绩应是人民对行动党热烈支持的结果,但若跟基层交流,就会发现许多人投该党并非是满意其政策或候选人的表现,而是在不想投给国盟及没有其他选择下,无奈地投火箭一票。
行动党的席位来自华人占多数的选区,很多选民其实选党不选人,甚至也不认识上阵的新面孔,但都一概给予支持,就像全盛时期的巫统,只要是上阵马来人居多的选区,无论派谁上阵都会赢的情况,如出一辙。
可借鉴巫统遭遇
无论如何,花无百日红,随着巫统领袖接连爆出贪污丑闻,该党自2018年大选开始已经逐渐失去民心,来到这次的州选,在竞选的108个席位中只拿下19席,表现可说是惨不忍睹。
巫统的遭遇大可成为行动党的借鉴,虽然行动党至今仍是华人的首要选择,但这并不意味华人票会是永远的铁票,毕竟已有选民开始对该党的政策与候选人表现产生不满。
在过去的州竞选期间,有一名前州议员带着身为候选人的女儿向人民拜票时,孰料有选民讽刺他说,“阿X,你上次中选后,我5年都没有看到你出现了,现在才看到你。”
在他及女儿前往巴刹拜票时,又有另一名选民对他说,“阿X,我们八条路的马路已经坏了,你几时要叫人来修路呢?”
这反映该前州议员的服务欠佳,只有在大选时才现身,以致人民唯有趁竞选时期向他表达内心不满,就如一些选民所说,“这个时候不说,要等什么时候说啊?”
如果我国有地方政府选举,州议员当然能专注在政策的研究与制订上,地方上大大小小的设施交由地方议员处理即可,但目前我国只有受委的市议员,民众并不容易接触到他们,导致州议员成为民众的投诉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服务态度良好的州议员自然受到赞赏,若在大选时被撤换掉,就会令当地居民感到失望。
槟州峇眼惹玛前州议员孙意志就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因为在他任期内,住宅区里的公园设施都获得提升,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得知他无缘上阵后,一些居民便选择不投票。
应设机制监督表现
一些选民也表示,如果未来他们的选区有大马民主联合阵线(MUDA)的候选人,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投给MUDA,为政治注入新气象。
尽管小部分选民的想法无法代表全部行动党的支持者,但该党领导人也务必严阵以待,比如设立机制监督每一名州议员的表现,确保他们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
行动党好不容易才获得今日的辉煌战绩,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去必须拿出亮眼的成绩单方能保住选票。
不过,以现任秘书长陆兆福稳打稳扎的作风,应能推动党内上下认真为民谋取利益,以便为下届大选铺路。
大选前后两张脸/洪东水
许多马来政党平时对华人说三道四,但在紧要关头却靠华人票取得辉煌胜利。华人票举足轻重,足以动摇马来政党的根基。
有些马来政党一旦想到华人选票的作用,便会改变政治立场,开始强调“以马来西亚人为先”。然而,一旦掌握权力,又往往对华人“拳打脚踢”,华人只能无奈摇头叹息。
从过去的巫统,到如今的伊斯兰党、土著团结党、人民公正党、马来西亚民主联合阵线、国家诚信党等,皆因依赖华人票而崛起。
当他们失去华人支持,就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又想起华人的“好”,华人选票的价值再次被重视。不论是土团党还是伊党,都深知争取华人票才能获得执政机会。
2013年第13届全国大选中,反对党的人民联盟依靠华人选票赢得超过半数的选票,但由于国阵夺得过半议席,仍然保住政权。民联中的伊党当时获得华人信任,奠定政治基础;但其后坚持推动回教刑事法,最终导致民联分裂。华人曾壮大了伊党,但伊党并不领情,反而在执政州属推行更多“绿潮”政策。
敦马哈迪医生领导国阵期间,华人也曾壮大巫统,让其顺利继续执政。彼时,华人担忧巫统败选会引发种族冲突,纷纷将选票投向国阵。但巫统却未珍惜华人的支持,领袖屡屡挑起种族与宗教情绪,甚至采取敌视华人的姿态。
团结政府中的马来政党,如公正党与诚信党,获得华人青睐,因而在多个混合选区告捷。马来西亚222个国会选区中,逾半具有多元族群选票结构,华人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土团争取华人支持
国盟兼土团党主席丹斯里慕尤丁如今高喊“以马来西亚人为先”,显然是希望重获华人支持。土团党在希望联盟执政时期曾在混合选区中取胜,但与希盟决裂后,便失去了华人的青睐。
如今巫统与华人关系“藕断丝连”,因其在上届大选中尝到失去华人支持的苦果。加入团结政府后,巫统开始向华人释放善意,并对民主行动党表示亲近,希望在下届大选中重新夺回混合选区的议席。
“大选或补选时华人是宝,选后华人是草”——这正是某些马来政党对待华人的真实态度,导致一些华人对这些政党彻底失望。
大选前“马来西亚是大家的”,选后却变成“马来西亚永远是马来人的土地”。虽然这是巫青团长阿克马的极端言论,却未受到巫统高层谴责,进一步刺伤了华人感情。
相比之下,公正党与诚信党较为客气务实,他们深知失去华人票的代价,因而维持中庸立场,以期继续获得华人选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