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别让文化断层/陈金阙

一场冠病灾难,让新闻媒体进入了新时代。冠病之前,笔者习惯不定期买报纸来阅读,而且尝试购买多份报纸,多了解各报章的不同文化,尤其是在言论方面,试图了解不同专栏作者的思路和表现手法。

当时报章售价介于1令吉至1令吉50仙左右,稍微计算一下,一年约360令吉至540令吉,不算便宜。不过,之后冠病来袭,在出入不方便的情况下,一些读者放弃了订阅或购买报纸。也在那个时候,中文媒体开始推出各种电子报。

当然,电子报是要收费的。基于大家都刚开始网络行销,在试水温的时候,报馆不敢叫价过高。当时,我国的国情,还不是很接受网上媒体或电子报。印象中那时的电子报订阅费大约一年60令吉至72令吉。非常实惠。可以说,冠病的存在,潜移默化了我们的生活习惯。难以接触外界的人们,开始对网上搜寻产生兴趣,电子报也渐渐受欢迎。

除了收费的电子报,报馆也推出电子网站。由于读者可以从不同管道,如电视或电台广播等获得新闻,所以大多数电子网站的新闻报道是免费。不过,对于一些比较独家或属于个别报章权限以内的,比如专栏和副刊等,一些电子网站选择性收费,即一些比较奇货可居或特别报道和专栏,必须缴付订阅费才能阅读。

进入2023年,有些报馆将电子报订阅费调涨了,市面上的订阅费介于60令吉至120令吉。不但如此,报馆也将免费阅读的限制提升,普通读者不能阅读的报道和专栏更多了。看着这篇是“专属会员文”,那篇也是,相信许多读者会逐渐对阅读该报章失去兴趣。

亏本生意没人要做

本来报纸收费无可厚非,因为报馆并不是做慈善事业,在商业利益的考虑下,亏本生意没人要做。不但如此,一年收费60令吉至120令吉,平均一天17仙至35仙,还可以拿来扣税,确实不贵。但是,如今人们享受免费服务惯了,对要付费的服务,可能不大愿意接受;反正,网络上有许多免费新闻。

笔者担心的是基于特定报道或专栏评论也收费,这益发让华裔子弟失去阅读这一类文章的兴趣。年轻一辈的,也渐渐趋向于网上的报道如抖音、网红脸书、部落格或优管视频等,也许他们同样获得讯息和知识。但是,却逐渐和华人社会价值渐行渐远。

还记得我们年少时,师长有以 “读华文书,阅华文报,写华文字”来敦促学华文者用心学习吗?如今阅读华文报纸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华裔,年轻人又不大愿意花钱来订阅电子报,无形间可能形成华人的文化断层。

时代巨轮不停向前转动,不符合未来发展意义的都将被淘汰。笔者对于目前还可以免费阅读《南洋商报》的特别报道和专栏评论感到庆幸;但是,观察到其他报纸都开始限制阅读范围了。笔者希望《南洋商报》坚守弘扬华人文化和思想,事实上却认为《南洋商报》加入收费行列只是时间问题。

笔者希望华社和媒体能够花些时间探讨,如何培养华裔子弟对华文的兴趣,以及多阅读社会评论,了解国内外的华裔思想。

反应

 

言论

安华须力推政纲/陈金阙

拿督斯里安华任相无惊无险的经过了一百天,不像丹斯里慕尤丁和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这两位前首相是在政局混乱时就任,几乎天天都要担心被对手拉下台。

自从2018年5月9日全国大选以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单独掌有过半议席,许多时候执政党只是形式上议席过半。

因此联盟里各怀鬼胎乃平常事,安华也不例外,远比不上拿督斯里纳吉时代的国阵一党独大,无须理会其他小党。

全心全意支持不过半

安华为什么坐拥三分之二支持票,还是一样绑手绑脚?原因是全心全意支持他的政党议员不过半,其他支持他的政党,尤其是巫统,只是利益之交。

我们看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近来似乎做事低调。但是,人民接受了他吗?既然是利益关系,近来有谣传,如果扎希不足以挽回巫裔的心,安华可能和纳吉合作,因为过去五年,纳吉的“BOSSKU”深入民心,在巫裔群众“所向披靡”,是最适合用来挑战绿潮的人选。

当然,这是臆测,不可当真。但是,谣言如果这是国盟放出来的反间计,安华要澄清或反击,确实是非常头疼。

土著团结党要一再被反贪会调查,慕尤丁一律用政治动机和选择性为难来反击。这一点击中安华软肋,因为反贪会如果要调查,为什么要在国盟失去政权后才调查?万一伊斯兰党的幻想成真,安华倒台,国盟执政,那么“不畏强权”的反贪会还查得下去不?

此外,安华声声强调打贪,国盟甚至民间还是不停的拿扎希来做文章。别说前两朝,就算是国阵执政时,也没有看到涉及贪污官司者依然盘踞高位。安华即使力辩法官未下判者无罪,也不能服众。所以,在打贪来说,始终是欠了一股底气。人民也频频追问,为什么巫统一加入团结政府,反贪会就没有再对其党的领袖穷追猛打,难道巫统的党要一夕之间全都清白了吗?

主打反贪不怎么成功

安华的政纲如果主打反贪,这头个一百天,似乎不怎么成功。再下来,如果他是要整顿公务员的作息,从他呈上的预算案来看,行政开销不减反增,许多部门似乎也原地踏步,甚至向后倒退,向局势妥协。他的行政改革,似乎不怎么受落。

再下来,讲到民生问题,首先鸡蛋缺货事件竟然以进口鸡蛋推搪过去,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亏他倚重的部长想得出来。

安华在预算案中删除了150亿令吉的防洪计划,也许当时他另有主意,不过老天不给脸,在炎热的三月天下起了大雨,让柔佛成了水灾重区导致安华必须重启数以亿计的治水工程。

虽然他口口声声表示之前的防洪计划有半数以直接谈判的方式批准,因此政府决定重新检讨。很可惜,整肃不及,洪灾先到;这些话现在才说,并不是在预算案或洪灾之前说出来,结果予人“亡羊补牢”的感觉。

安华如果想要名留青史,一方面又投鼠忌器、姑息养奸、改革不到位,那是不行的。还望他先拟好政纲,公诸天下,在接下来的1700天,全力执行。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