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俄乌战事会变世界大战吗?/甘德政博士

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至今,各国对这场战事的说法不一。

这个地缘政治大事,站在中立国的立场,我国官方措词一直都谨慎使用“俄乌冲突”,而西方媒体普遍上都直接定性为“俄乌战争”。

俄罗斯的官方用词,从一开始就是“特别军事行动”,至今都没有“正式宣战”。

乌克兰的官方用词是“乌克兰人民的伟大卫国战争”。对他们而言,这是灭国之战,并已总动员抗击入侵者。实际战事的惨烈程度,已经和“正式宣战”没太大分别。

最近,俄罗斯在乌东前线失利、战事吃紧,俄罗斯总统普丁宣布“局部动员令”,欲征召30万人入伍参战。

战争术语看演变

连锁反应就是,该国股汇大跌,大批男丁恐慌离境,而欧盟也准备新一轮的制裁行动。如果普丁进一步宣布“总动员令”,那距离“正式宣战”只有一步之遥。

战争术语的演变,反映出战事的扩大和升级程度,历史上有先例。

1937年日军全面入侵中国,即使丢失整个华北和上海,甚至首都南京沦陷和被屠杀30万人,撤退到大后方的中国国民政府,仍称“抗战”,并无“正式宣战”。

因为根据国际法,正式宣战后,日本可以用交战国身分,以绝对优势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禁止其他各国将军需品和原料输入中国。

此外,在日本的中国侨民众多,中日一旦正式宣战和断交,在日华侨会被拘捕或驱逐,中国没有能力撤侨,侨民得不到保护。

另一方面,即使日本动员数十万大军投入中国战场,但在法律技术上,也没有正式对中国宣战,官方措词叫“支那事变”。

日本权衡得失后,觉得扶持一个中国傀儡政府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会更省事、省时、省钱。

在这种“抗战”和“事变”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上海八百壮士的奇迹。如果中日正式宣战,日军不用避忌租界的英美势力,八百壮士也未必有机会撤退到一河之隔的洋人租界内。

“全面战争”无底线

一直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政府才跟着英美脚步向日本正式宣战。

在冷战年代,1948年马共进行“武装斗争”,并称为“反英民族解放战争”,但英国人定义为“武装叛乱”,官方正式用词是“紧急状态”。

虽然英国人动员围剿马共的英联邦大军人数,早已超越二战时对付日军入侵的规模,但在法律上不称为“战争”,而是用“危机”取代。

因为大部分胶园和矿场都在欧美资本家手中,如果是“战争状态”,他们受到的损失就不能获得保险赔偿。

另一方面,英国人精打细算后,不将“紧急状态”升级为“战争”,否则会投入更多军力和资源,对即将“光荣撤退”的大英帝国来说,这是省事、省时、省钱的明智决策。

回看现在的俄乌形势,如果两国都“正式宣战”,进入“全面战争”(Total War),那对全球的能源供应链、粮食生产、经贸路线、物流运输的冲击,肯定更为严峻。

根据西方的战争哲学,“全面战争”的军事杀戮不会有底线。

战争不等同道德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对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美国老兵,在晚年时被问,当他看到原子弹造成数十万妇孺小孩瞬间烧成灰烬的惨状,心里是否有一丝不忍。他斩钉截铁说,如果历史重来,他肯定再投一次原子弹,他从来没有后悔,每晚都睡得很好。

对于职业军人来说,执行军令是天职,他们不会把战争行为和道德等同起来。

俄乌战事是否会升级成世界大战,包括动用到核武器,很多国际时评都在热议。

爱因斯坦说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是使用石头和棍子。”

真心希望人类文明不会走到那一步。

 

 
 

 

反应

 

国际

万斯访问罗马 意大利总理倡乌克兰持久和平

(罗马19日讯)意大利总理梅洛尼17日访问美国后,18日赶回罗马接待来访的美国副总统万斯。意总理府表示,双方在会唔中讨论重点包括如何达成乌克兰公正持久的和平。

意总理府发布声明指出,梅洛尼18日在总理府设午宴款待万斯,2位副总理塔加尼、萨尔维尼皆出席;正如梅洛尼与特朗普在联合声明中所强调的,美意不仅在文化等层面有良好关系,也决心共同加强在安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声明指出,透过梅洛尼与万斯此次会晤,双方进一步讨论贸易与当前国际政治重要议题,首先是为达成乌克兰公正持久的和平而努力。

与欧盟同步

梅洛尼18日会晤万斯后,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话;消息人士透露,梅普会情况已被欧盟领导圈仔细评估,目前认为讯号是“积极的”,梅洛尼没有说出任何与欧盟不同步的话。

意大利安莎通讯社报道,梅洛尼始终坚信,要与特朗普对话必须保持直接的个人关系,她希望借着这次华府行,让欧盟也能理解这一点,在对等关税暂停实施的90天之内,让美欧达成共识、化解歧见。

报道指出,美欧领袖在6月将有2个直接谈判机会,一是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另一是6月24、25日,特朗普将到海牙参加北约峰会;在此之后,意大利将举行乌克兰重建会议,梅洛尼在与特朗普、万斯对话时,都提出了“俄罗斯是侵略者”、“需为乌克兰寻求公正持久和平”的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