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何必在维族课题选边站/林谨仕

这几天的联合国会议,美国又跟中国“杠”上了,针对中国的课题,来来去去不是“香港民主自由”,就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人权”问题。

以华人社会而言,相对香港话题,我们的确对维族比较陌生,对他们的印象大多来自中国电视节目,知道迪丽热巴、古力娜扎等演员。假如我没记错,其实在国内,特别是在吉隆坡一带,也有一些来自新疆的维族聚居;至于他们的具体情况,因为没有接触过,就暂时不得而知了。因此,实际上华人社会与他们接触很少,了解不多。

于个人而言,以前有几个客户是来自新疆的维族。这些年跟他们接触,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涉疆新闻报道,难免就比较感兴趣了。在交流的过程中,从他们口中了解到维吾尔族人和新疆并不像一些西媒报道的那么“压抑、严酷、没有自由”,感觉大家一样每天忙于个人生计和生活琐事。

马来西亚政府在这课题上的立场,好像是保持沉默,在新闻上没有任何公开的言论。我倒是认为,政府的态度符合本国利益。涉疆议题本就因大国博弈而早已脱离实质,中国官方多次声明,新疆、香港的事情纯属内政,我们没必要在这些议题上于美西和中国之间选边站。

在民间,目前为止也没有马来西亚学者就这课题做出任何公开表态。可能网络上有他们的评论,但我相信肯定不会为中国政府站台说好话,主要的立场还是在宗教上批评中国。可能华人社会不知道,其实在国内有一些马来非官方组织,时不时会举办所谓“声援新疆维吾尔族”的论坛,就如10月底有一项某副部长主持开幕的“维吾尔族人权”线上论坛。

但最近,却有一个亚洲与中东论坛(AMEF),宣称巴勒斯坦要借中国在各方面的崛起,全面加强与中国的交流,促请中国更多关注巴勒斯坦问题,以此来扩大其影响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也毫不讳言的提出“中国需要以一种平衡和公平的方式,来解决维吾尔族问题”。

同样是学者和民间组织,对同一个议题态度相差较大,不好说是非对错,因为国际关系正如人际关系,本就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我国官方和民间一向对巴勒斯坦抱有同情支持的态度。现在已有巴勒斯坦学者跳出当前纷扰,着眼长远,呼吁利用中国上升的机会,趁势发展。作为一个尚未完全摆脱战乱贫弱国家的学者,都能有这样的远见,更遑论我国了。我们不是看不到,而是不敢做或者说是不想做。

自中国崛起后,目前看到的是,要嘛就是认同中国(包括涉疆政策),要嘛就是保持沉默。类似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不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来搅合这滩浑水。我国虽然属于“沉默派”,但我们可否向巴勒斯坦那样,考虑长远一些,态度更加积极一点。

开放减少偏见

虽然中国政府就涉疆问题做了很多官方澄清,甚至也邀请外国使节团前往新疆实地考察,但是这一切还是无法让西方国家满意,给人造成的印象仍然以一面倒的批评指责居多。排除大国之间因政治博弈宣传的因素,可能是因为大家没有更多机会实地体验。

到目前为止,外国人无法以自由行形式前往新疆(包括西藏),有意去这两个地方的,都必须报名跟团,不能单独前往。这两个自治区作为中国具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的边疆地区,的确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管理措施。但能否考虑一下,做出进一步开放,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带有偏见,相信也有很多正面的看法值得大家去探讨。

很多时候,误解就是来自偏见。

反应

 

国际

中国回击“种族灭绝”指控 维族和汉族运动员点圣火

(北京5日讯)时隔14年,奥林匹克圣火再度在中国首都北京点燃。

中国维吾尔族和汉族运动员在冬奥会开幕式的最高潮时刻,一同点燃主火炬,代表中国对新疆“种族灭绝”指控的回击,以及对外交抵制的无声抗议。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4日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为历时17天的国际运动盛会拉开帷幕。

相较于时长4小时、演员多达1.5万人的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冬奥会开幕式大幅精简,全程约2小时20分钟,演员3000人左右,烟花燃放量仅为2008年的10%,遵守官方提出的“简约、安全、精彩”办赛原则。

本届冬奥会争议不断。去年12月初,美国以中国北京政权在新疆继续进行种族灭绝与反人类罪,以及其他压制人权的行为为由,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澳洲、英国、加拿大等相继跟进,日本、丹麦、荷兰虽未表明外交抵制,但也决定不派政府代表出席。

中国4日在最受瞩目的奥运圣火点火环节上予以回击,开幕式特别安排维族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和汉族运动员赵嘉文携手,把火炬送上以中国结元素构成的雪花造型主火炬台。

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将在本届冬奥会,代表中国参加越野滑雪比赛;赵嘉文是首位获得北欧两项参赛资格的中国运动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员出席了开幕式,退休领导干部则未现身。2008年北京夏奥会开幕式上,以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为首的大部分前政治局委员,也在现场观礼。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