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10%到20%/黄子

说起话,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态—马哈迪医生呼吁选民否决沙巴13名跳槽州议员。因为这群政治青蛙据称以金钱为依归,导致州会解散而改选。

马来西亚人,政客、公务员、到商界,以金钱为依归,整个国家贪腐一日千里的发扬光大,是从何时开始?

答案并不难寻:敦胡申翁下台之后,2M打出打造一个“有效率、廉洁的政府”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久之后,Mr 10%的声名开始传播,继而蜚声国际。

因为在上者有10%的示范,在下者必定风从。风从巫统刮起,到了安华组成宏愿队伍,击退嘉化峇峇之后,据传一个巫统区部主席必须耗资若干。犹如古代天下大乱,豪强散家资—招兵买马。豪强散尽家资,举兵失败,可能就此倾家荡产;但巫统诸侯毋须家资散尽,他们只是投资。

巫统占尽资源,按权力势力分配。要守住或攻打各高职者,早已家资雄厚,那些若干粮草算什么?一旦攻下高职,回酬自然滚滚而来。

若非当年安华太天真浪漫,当时宏愿队伍气势如虹,倘若一举问鼎主席宝座,措手不及的老马可能就遭滑铁卢了。宏愿队伍夺下所有高职,几乎孤立的老马在巫统代表大会上,一再凄然落泪说什么金钱政治,将亡党亡国。

过去巫统议员不会跳槽,是因为金子银子都在巫统内滚动,绝非政客们不以金钱为依归。离开巫统,就是自绝于金河银海。

青蛙大收购

而今老马一副高风亮节状态,指责沙巴那群青蛙以金钱为依归。沙巴这宗青蛙交易,银额有多大,不得而知。而1994年,推倒百林团结党政权,没有人相信那会是一场纯情文艺片,更不会是正义挂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为了推翻腐败的政权。那可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青蛙大收购。即有购,就有售,金额还会小吗?

自从2M打造一个更“有效率、廉洁的政府”以来,金钱政治的“理念”,就不断“光大昌盛”。巫统是在党内,其他小党,只有出售或收购跳槽过党。

80年代,Mr 10%已叫国家蒙羞,到最近一位前部长在法庭案件中被指开口要价,却已经翻一番,是要20%了。

政治人物,以金钱为依归,已是制度化,已是马来西亚文化,深入朝野所有领域了。

从80年代到2010年代,漫长的三十多年,政客要的“甘先”,才从10%增到20%,很温和的成长了。

反应

 

牧羊人

书本曾是君王贵族的奢侈消费/ 黄子

文: 黄子(文桥传播中心总干事)(由“文桥”供稿)

对一些爱书人而言,坐拥书城,犹如南面称王。

三国末年,公元280年,左思写了著名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因为蔡伦发明了纸,中国人已经开始消费书本纸张了。

在欧洲,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这漫长的600年,西方的文字都是抄写在羊皮纸上,制造羊皮纸的工序复杂而昂贵,抄写工钱同样昂贵,所以书籍“出版”不只是教会的控制品,也是超级昂贵的奢侈品。若非劳斯莱斯级别的豪车,也是马赛地的等级。当时欧洲人的识字率远远低过古代中国人,基本上,只有教会的修士圣职人员才识字,能阅读。

当时所谓的书,少得可怜,主要是《圣经》、祈祷文等等的属灵书籍。 到了11世纪,巴黎、科隆、伦敦等大学成立,文字、书籍才从修道院走入世俗社会。欧洲的君王、贵族开始买书。买书,必须先向专业的工匠下单,师傅才按单开工。西方的书本是用拉丁文,东罗马帝国是希腊文。一直到古登堡印刷术发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文字、书本,才开始飞跃式的大量印刷。

所谓大量,是相对而言,毕竟欧洲人的识字率,在500年前,怎么高也高不到哪。

古代的中国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读书的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即使到了清朝,识字的人口,也不过三两巴仙,这三两巴仙,不等于他们真的能阅读,或有能力消费在书本上。真正的知书识礼,能够阅读,会消费书本的人口,绝对少过1巴,欧洲人的识字率就更低了。

奴隶朗诵诗歌娱乐宾客

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人的识字率才渐渐提高。不过,上千年的时段,欧洲人的所谓“读书”,是由识字的奴隶读给主人或在宴席上读给客人听,朗诵诗歌娱乐宾客,是奴隶的工作(当时有些识字的人,被掳到希腊罗马或其它原因而成为奴隶,例如伊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写了小说,傍晚就站在广场高台上,为不识字的文盲群众朗读。

美国著名的黑人教育家Washington Booker,小时候,常常在傍晚放工回家,看见一个黑人站在高台上为刚刚被解放的黑人奴隶朗读报纸,激发他想读书识字。

60年代,西马好些教会的弟兄姐妹,收到唐山信,必须请牧师读给他们听,然后牧师再帮他们回信给唐山的亲戚。

在西马,五六十年代大城小镇都有书店,而且书店还有利可图,并且可以发财。80年代开始,只剩大城市的书店生存下来。因此,小地方居民,买书困难。

90年代,大众书局到全国各城镇设立分行,对于爱书人,才稍稍解饥解渴。

小城镇爱书人,另一个买书的机会,是多年一次的巡回书展。

马来西亚世俗的书店,有六七百万的华人支持,尚且很难生存。基督徒人口少,福音书局更少。全国也没多少间。喜欢阅读,想在灵命上更长进的弟兄姐妹要看书,更不容易。

举办基督教书展

十多年前,WE CONSULTANCY发起香港、台湾出版社,和本地福音书局举办基督教书展,后来书展还移师到东马和南马,这对各地教会都是一种属灵的祝福。

这两年,瘟疫闹个不停,MCO1 2 3,现在改为4个阶段,还不知何时休。

因此,去年文桥书展改在线上,今年还是继续在线上,好处少去奔波塞车之苦,对外埠弟兄姐妹,还省下一笔旅费,遗憾的是不能在现场摸到书,才决定买不买。但这也是大势所趋。没有试穿的鞋,没有试穿的衣,都在线上买了。所以,没有摸到的书,也就理所当然可以在线买了。

古代欧洲的君王、贵族要买书,先下定单,工匠才开工制作,几个月才能交货。我们在线上买书,几天后收到,相对而言,太方便又便宜了。

上帝恩典,如今我们享受的,是古代欧洲君王、贵族无法想象的,便利是百倍,选择是千倍,从中可得的知识、智慧是万倍!

买书,我们用平民的代价,消费昔日君王贵族的奢侈品!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