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生的“N”种活法/许世平

中国青岛一名35岁博士裸辞,在海边做民宿,有人批评这是教育浪费,因为根据社会的教育观与成才观,高学历就应该做学术研究、做教授、做企业的高端领导。

这个博士接受访谈时却承认说,读书是家人的规划,读名校,选专业,将来谋职,都是家人根据身分教育思维进行的规划。

显然这位博士经营民宿,是经历冷静思考的,跳出职场的参考系,才是他理性的选择。

他深知民宿是一项强现金流的行业创业,他也认真算了账,民宿投资的年化收益很高,旺季还会有更高的溢价空间。

他知道择业要看大趋势,也觉得什么事都可以一试,没试过就没法判断喜不喜欢;当然他也知道,凡事也不能只以喜欢来作定义,要是人人都为嗜好而活,世界就没法运转起来。

归零心态驱使

那位博士不按套路择业,只是想走自己的路,也是一种归零心态的驱使。

所谓归零,就是要能从零开始去做一件事,我们读书受教育,原本就是要训练独立思维,要是死抱学历文凭与职位对接和薪酬匹配的话,最后可能就会饿死。

其实,读书求学,获取高学历,是为着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是为了提升自我,拓展视野。

学会淡定地活着,不好吗?面对变化的世界,不确定的焦虑,时间的枯萎和凋谢都不会影响我们,困扰我们,因为只有淡定的人,清楚自己,也会有所觉知。

陆游有首诗:“月淡烟深听牧笛,死生常事不须愁”,不就是提醒我们,要跳出来,跳出原来的生活视野。

跳出原来的标准,一条新路会出现,那就是属于你自己的路。

或许摆脱身分就业的固有思维,给人生赋予全新的内涵,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

也就是说,设计自己的另一个人生,尝试参与另一种发现之旅,正是芸芸众生的“N”种活法。

 

 
 

 

反应

 

言论

巴菲特的幸运/许世平

股神巴菲特爱说:“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出生在美国。”

他还说:“要是选择投胎,我会在娘胎里谈判,坚持一定要生在美国。”

最近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举行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巴菲特一再重复对美国的感恩:“我感谢生在美国、活在美国,是美国的时代机遇成就了我。”

“生在美国”是巴菲特承认一生的幸运。在《滚雪球》传记里,他还引用“卵巢彩票”的字眼,赞叹自己的好运。

他说:“我小的时候,各方面条件很优越。家庭环境很好,家人谈论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是世上最好的,能让我在好学校上学。我没有继承财产,我也不想要。”

他不断提醒大家:“我是在好的时辰、诞生在好的地方,让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生活还有风险和意外

其实,除了运气,生活还有风险和意外。他一生经历了18次经济衰退,却越来越有钱,活得健康长寿;可是有些人却无法躲过泛滥的枪击、九一一的恐怖袭击,或是疫情的虐杀。

运气和风险都在生活的这场游戏中起作用。每个个体都不能只相信运气,而无视意外的影响。

像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在自传《源代码》里提到的中学同学肯特·埃文斯,聪明且有远大抱负,却年纪轻轻就在一场登山意外中罹难。

肯特·埃文斯是盖茨的创业伙伴,他们一起写程式,探索电脑的无限可能。他们赶上了好时代——那时候正是半导体芯片的诞生、电脑业的崛起。可是肯特没能走到最后,而盖茨创办的微软却成为市值逾兆美元的超级企业。

原本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概率,因为一场意外风险的介入,最终给同一代的两个人带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如果运气是唯一决定因素,那拥有3亿多人口的美国,人人都应是巴菲特。

努力可拉平先天差距

然而,正是因为还有风险、还有超出控制的意外,才注定不会人人幸运。

人生或美好,或糟糕,都不是注定不变、死死钉牢的。

通达睿智的巴菲特最后提醒人们:“后天的努力可以拉平先天的差距,大家重新站在同一高度,应尽可能利用自己获得的优势,去缩小与你所期待抽中卵巢彩票之间的距离。”

因为人不像种子,必须靠风任意播种,在它不能自主的泥壤里生长;人却有手、有脑,可以去抗命,去改变,去创造。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