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亦君令补选的启示/林楷骏
霹雳亚亦君令补选官方成绩出炉后,国阵巫统候选人尤斯里以5006张多数票成功捍卫这一堡垒议席,相较于2022年大选时的2213张多数票,胜得更为漂亮。
这预示着国阵在打巴国席的势力依然稳如泰山,并维持该选区“三大民族代表”的特色——即亚亦君令州席由巫裔代表、积莪营州席由华裔代表,而打巴国会议席则由印裔代表出任。
亚亦君令州议席的选民结构为56%巫裔、22%华裔、14%印裔及8%原住民。因此,补选主轴围绕在国阵能否在以马来选民为主的半城乡选区守住基本盘,以及希望联盟的非巫裔选票能否成功转移至国阵巫统候选人。
此次补选结果不仅延续国阵在柔佛马哥打补选大胜的气势,也显示国盟的“绿潮”势力在北马4州之后,未能南下扩展。
这也说明,国盟近期在多场补选中均遭团结政府击败,包括伊党强区吉兰丹能吉里州议席,也以3352张多数票意外落败。
尽管华裔选民投票率偏低,国阵仍成功获取大部分由希盟转移而来的华裔选票。例如,在最大华裔票仓冰冷河投票站中,国阵斩获797票中的708票,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
国阵马来票逐步回流
反观国盟伊党因操弄“巫统—行动党合作(UMDAP)”及“养猪场”课题,遭到华裔选民明确拒绝,仅获23票,甚至不如社会主义党的66票。
此外,本场补选也预示着国阵的传统马来选民正逐步回流,尤其是在上届败给伊党的两个以马来选民为主的投票站,本次成功收复。
与此同时,国阵的马来传统支持者坚定不移地投下信任票,原住民选票占比虽仅8%,国盟亦未能在该群体中打开突破口。
社会主义党的选票则有所上升,从2022年大选的586票增加至1106票,主要吸纳了对团结政府感到不满的选民所投下的抗议票。
社会主义党额外吸纳的520张选票,加上仅58%的低投票率,也为团结政府敲响警钟。这是否意味着,部分选民因对团结政府感到失望而选择弃票,或将支持转向第三势力,值得深思。
综上所述,亚亦君令补选的成绩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国阵与希盟的合作基础,也反映出选民普遍接受团结政府的施政方向。
同时,这场胜利也再次证明,选民拒绝玩弄种族课题的政党与极端分子,为团结政府未来的选举征程注入一剂强心针!
马大自主招生学费暴涨/林楷骏

日前,马来亚大学公布2025/2026新学年自主招生通道的学费,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根据马大官方数据,大部分科系的学费均有所上调,其中热门科系如医学系、会计系、法律系和牙科系等涨幅显著。尤其是医学系,学费从29万9200令吉大幅上涨至50万令吉,涨幅近70%,令社会各界哗然。
由于自主招生通道尚未被大众熟知,笔者在此作简要介绍。通过该通道入学的学生,其申请条件、课程内容和上课地点均与UPU(Unit Pusat Universiti)入学机制录取的学生相同,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学费。
自主招生通道的学生须缴纳全额学费,而UPU录取的学生则享有政府补贴,仅需缴付部分学费。
加重经济负担
因此,本次学费上涨将进一步加重普通家庭,特别是 M40 和 B40 群体的经济负担,使他们在承担高昂教育费用时更加吃力,犹如雪上加霜。
此外,自主招生通道的学生在国家高等教育基金(PTPTN)仅能获得与公立大学相同的贷款数额,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往往只是杯水车薪。
不仅如此,公共服务局贷学金(PIDN)也将自主通道学生排除在外,进一步限制了他们获得经济援助的机会。
笔者理解校方为增加收入而调整学费的考量,但学费调整幅度应更为温和。同时,校方应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适当的经济援助,例如学费减免或生活补贴,以最大程度保障贫困生的受教育权。
学运组织“马大新青年”已对此次学费上涨表达强烈反对,并批评校方将自主招生学生视为“敛财工具”,推动国立大专教育商业化,偏离教育初衷,可谓本末倒置。
尽管部分人认为自主招生通道涨价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通过该通道入学的学生都来自富裕家庭。由于UPU录取机制的不透明,不少各族优秀生在UPU放榜时被“遗忘”,或未能获得心仪科系的录取,最终只能选择学费高昂的自主招生通道来追逐梦想。
综上所述,国立大学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使命,教育本应以公平与可及性为核心。大幅上调自主招生通道学费,不仅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的学生,也可能加剧社会阶层分化。
因此,笔者呼吁马来亚大学相关单位在调整学费的同时,应平衡财政需求与教育公平,确保高等教育仍是所有优秀学子的希望曙光,而非富裕阶层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