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乱世图的官/黄子

国共决战,高下已分,大陆变色,千千万万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但老一代的香港富豪却在大陆变色,直到抗美援朝的韩战乱世,有些是走私军资,发了大财,印证“觅财在荒年”的俗话。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举世人心惶惶,全球绝大多数行业都遭遇巨大打击,数以亿计打工族面临失业,更穷的国家继之而来是饥饿。这将是二战以来全球性的大荒年。

在中国疫情之初,邻家有位小弟迅速购入大批口罩,随后在网上卖到香港,一举赚了十多万令吉。

MCO期间,股市一开,果然暴跌,暴跌之后,必有反弹,这正是发财的好机会。

有个精明商人财势雄厚,攫准时机,一买一卖,赚了八位数的暴利,然后朋友笑他天天在家翘脚抽Behike雪茄。

“觅财在荒年”的上一句,是“图官在乱世”。也就在冠病爆发之初,在马哈迪医生、阿兹敏和慕尤丁的三角演义下,搞垮了希盟政权。

一个“喜来登行动”,开启了不知何时结束的混乱局势。希盟上台,给一辈子都没当过官的在野英雄们上朝当官。许多人当了京官,仍然一身草莽流气,像李逵者有之,像阮小七者有之,林林总总,笑话不少,像样者不多。

加官进爵换同舟共济

后门政府一上马,论功行赏,坐地分赃般,有功无功都加官进爵,才能获取一个个“同舟共济”,扩大了前所未有的内阁官群,还得分派各种官家机构的主席,安抚那些未得官位议员。

至于自己是不是当官的料,有没有能力,谁理?

看看希盟时期,敦马力捧来牵制安华的阿兹敏,成了一人之下的2号官,比旺姐的虚位副揆更大权力更多资源,22个月,他干了什么?搞反了人民公正党多元开放争斗理念,搞个土著经济大会,此外,他还有什么表现?有什么政绩?

阿兹敏当官以来,最大成就莫过于喜来登政变成功;把希盟扫出门,继续在后门政府当其2号官。而今,他还宣称若希盟继续掌权的话,死在疫情的人更多。

他是希盟的2号官,在紧要关头忙着搞政变,他可曾瞄一眼对大城堡传教士大会所带来的灾难?希盟必须负责的话,他没责任?万挠河边无执照工厂惹祸,他又宣称河边不该有工厂,怪罪雪州政权。他当雪州大臣久?还是他的前支持者当大臣久?为何他当了那么久大臣,却未关闭各种非法或无执照或屡犯的排毒工厂?

从希盟到国盟都是2号官的阿兹敏,也不过如此,所以,大家也不要怪罪从来没当过官的伊斯兰党原产业部长莫哈末凯鲁丁以身犯法,为民“表率”,回国隔离期间趴趴走;学历早就被人置疑的通讯与多媒体部副部长查希迪,财政部第一副部长采用错误资讯,霸凌爬树女生,身在其位,犯了不该错的错,还要“阿支阿佐”。

“喜来登行动”启动乱局

政客图的是官,不管会不会当官,也没谁准备当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为了支持朋党和提拔子女而当官,倒是独立那代领袖走后的新常态。

当官不一定人人都能像JJ和东姑安南,坐拥Billions身家,至少像敦马的子女纳吉的子女,在福泽之下,身家也厚厚的。

就因有“喜来登行动”启动的乱局,才有独立以来最大的图官良机。

得官的英雄好汉们,真要感谢失权的敦马,当了1号官的慕尤丁和2号官的阿兹敏。

反应

 

牧羊人

书本曾是君王贵族的奢侈消费/ 黄子

文: 黄子(文桥传播中心总干事)(由“文桥”供稿)

对一些爱书人而言,坐拥书城,犹如南面称王。

三国末年,公元280年,左思写了著名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因为蔡伦发明了纸,中国人已经开始消费书本纸张了。

在欧洲,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这漫长的600年,西方的文字都是抄写在羊皮纸上,制造羊皮纸的工序复杂而昂贵,抄写工钱同样昂贵,所以书籍“出版”不只是教会的控制品,也是超级昂贵的奢侈品。若非劳斯莱斯级别的豪车,也是马赛地的等级。当时欧洲人的识字率远远低过古代中国人,基本上,只有教会的修士圣职人员才识字,能阅读。

当时所谓的书,少得可怜,主要是《圣经》、祈祷文等等的属灵书籍。 到了11世纪,巴黎、科隆、伦敦等大学成立,文字、书籍才从修道院走入世俗社会。欧洲的君王、贵族开始买书。买书,必须先向专业的工匠下单,师傅才按单开工。西方的书本是用拉丁文,东罗马帝国是希腊文。一直到古登堡印刷术发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文字、书本,才开始飞跃式的大量印刷。

所谓大量,是相对而言,毕竟欧洲人的识字率,在500年前,怎么高也高不到哪。

古代的中国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读书的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即使到了清朝,识字的人口,也不过三两巴仙,这三两巴仙,不等于他们真的能阅读,或有能力消费在书本上。真正的知书识礼,能够阅读,会消费书本的人口,绝对少过1巴,欧洲人的识字率就更低了。

奴隶朗诵诗歌娱乐宾客

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人的识字率才渐渐提高。不过,上千年的时段,欧洲人的所谓“读书”,是由识字的奴隶读给主人或在宴席上读给客人听,朗诵诗歌娱乐宾客,是奴隶的工作(当时有些识字的人,被掳到希腊罗马或其它原因而成为奴隶,例如伊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写了小说,傍晚就站在广场高台上,为不识字的文盲群众朗读。

美国著名的黑人教育家Washington Booker,小时候,常常在傍晚放工回家,看见一个黑人站在高台上为刚刚被解放的黑人奴隶朗读报纸,激发他想读书识字。

60年代,西马好些教会的弟兄姐妹,收到唐山信,必须请牧师读给他们听,然后牧师再帮他们回信给唐山的亲戚。

在西马,五六十年代大城小镇都有书店,而且书店还有利可图,并且可以发财。80年代开始,只剩大城市的书店生存下来。因此,小地方居民,买书困难。

90年代,大众书局到全国各城镇设立分行,对于爱书人,才稍稍解饥解渴。

小城镇爱书人,另一个买书的机会,是多年一次的巡回书展。

马来西亚世俗的书店,有六七百万的华人支持,尚且很难生存。基督徒人口少,福音书局更少。全国也没多少间。喜欢阅读,想在灵命上更长进的弟兄姐妹要看书,更不容易。

举办基督教书展

十多年前,WE CONSULTANCY发起香港、台湾出版社,和本地福音书局举办基督教书展,后来书展还移师到东马和南马,这对各地教会都是一种属灵的祝福。

这两年,瘟疫闹个不停,MCO1 2 3,现在改为4个阶段,还不知何时休。

因此,去年文桥书展改在线上,今年还是继续在线上,好处少去奔波塞车之苦,对外埠弟兄姐妹,还省下一笔旅费,遗憾的是不能在现场摸到书,才决定买不买。但这也是大势所趋。没有试穿的鞋,没有试穿的衣,都在线上买了。所以,没有摸到的书,也就理所当然可以在线买了。

古代欧洲的君王、贵族要买书,先下定单,工匠才开工制作,几个月才能交货。我们在线上买书,几天后收到,相对而言,太方便又便宜了。

上帝恩典,如今我们享受的,是古代欧洲君王、贵族无法想象的,便利是百倍,选择是千倍,从中可得的知识、智慧是万倍!

买书,我们用平民的代价,消费昔日君王贵族的奢侈品!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