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能否“兔”飞猛进?/陈文坪
当中国人民还沉浸在癸卯年新春佳节期间,就传出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将访问台湾的计划报道。
这一消息,对中国人民来说,肯定产生错愕。是因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于2月访华与中方高层会谈。这时传出麦卡锡计划访台,不就是在“打”布林肯的嘴巴吗?
日前,路透社根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unchbowl News的消息报道,五角大楼正在为麦卡锡的出访行程进行初期规划,包含可能会在今年稍后访台的行程。
第118届美国国会于2023年1月3日正式展开议期。不过,会期一开始就面临众议院议长选举结果难产的情况。共和党领袖麦卡锡面临来自党内超级保守派议员的坚决反对,虽然共和党拥有多数席位,却迟迟无法取得议长宝座所需的过半票数。国会经过5天15轮的投票,在众议院434名到场议员中6人投“出席票”后,麦卡锡获得其余428张选票中216张全部来自共和党的选票,才“勉强”得票过半当选议长。
从麦卡锡在国会破百多年纪录须15轮投票才能当选美国众议院议长的过程来看,他是一位受争议的人物。即使在党内,也无法获得自己同僚的全力支持。
麦卡锡(58岁)是一位美国共和党籍的政治家,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第20国会选区的众议员,曾任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他曾在2022年中期选举时称,若当选众议长,将组建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关注并且反击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所构成的影响。他的这一计划,也获得民主党的强力支持。
去年8月,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麦卡锡也公开给予佩洛西支持,并表示若他当选为众议院议长,也会访问台湾。
拜登“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现在已当选众议院议长的麦卡锡,对其政见的兑现,是不会改变的,更何况麦卡锡属于共和党党派的人。当拜登政府都“无力”阻止同属自己民主党党派前众议长佩洛西访台时,拜登更加“无能为力”要求麦卡锡不要到台湾去的理由。更何况美国国会的运作是独立的,不受政府(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支配。
去年8月,佩洛西访台后,引发中美关系陷入低潮。中美在两国元首于去年11月峇厘岛会面后关系稍微缓解。两国也同意稍后由高级别层次人士进一步跟进两国元首会谈精神而举行实质会谈内容。
美国政府已宣布国务卿布林肯将在2月份访问中国与中方高层进一步协商。但此时却爆出麦卡锡将访台计划,一些政客实在是不让中美关系获得改善。
这也多少说明,美国想利用这一消息与中方谈判,来换取更多利益。
这也符合美国一贯做法,“以台制华”的方略。从中捞取两边的好处,把利益最大化。
以麦卡锡的参选美国众议长的过程来看,他不但“厚脸皮”,也是不服输的一位众议员。会坚持下去,从不轻言放弃,直至取得胜利。
换句话说,他若要访台,拜登也阻止不了他的计划。他会不懈努力,直到任务完成。这样的话,美国五角大楼只能提前拟定一套行动计划来保护麦卡锡一行出行顺利。
中方如何应对麦卡锡访台?这不但是政治问题,也是军事问题,更是外交问题。
有了上次佩洛西访台的应对经验后,相信中方会更加以娴熟的手段、睿智的说词、果断的措施,在外交、军事、经济上给予美方有力的“制约”。也让国际社会清楚知道,谁才是台海和平“麻烦制造者”?谁才是台海稳定“破坏者”?
中方须拟方略
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访台的消息,虽没有获得官方的证实,但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unchbowl News的报道相信有一定的可靠性。
至于何时访台?已经不重要或不是重点。中方能否阻止他访台才是问题的关键。或者,若麦卡锡成行的话,如何将损害降到最低?这才是中方须及早因应与拟定的大方略。
2023癸卯年开春之际,中美关系能否来个“兔”飞猛进?应难以做到。如能保持循序渐进的方式,已算是扬眉“兔”气了。
视频推荐:
【灼见】司法是社会公义防线/陈文坪
在民主国家或地区,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正因为司法的独立存在,人民才相信社会存在公平,司法可以主持公正、公义。
如果司法机关“自甘堕落”,沦为执政党打压反对党的政治工具,那这道防线就被突破了,人民也将失去信任。
4月26日,台湾在野党国民党与民众党号召人民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凯道),举行“反绿共、战独裁”示威游行,抗议民进党政府执政无能,将黑手伸进司法,借司法打压在野党,造成社会严重不公。
同一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台湾被课以高达32%的关税,震撼社会。然而,民进党政府与总统赖清德非但未能为企业、商家与人民提出解决方案,反而把精力集中在密谋罢免在野党立委的政治操作上。
赖清德态度令人错愕
面对近10万人民从台湾东西南北中集结凯道“反绿共、战独裁”的浩荡场面,赖清德不仅不反省、不谦卑、不检讨自身施政失误,反而公开放话称:若在野党真要战独裁,应找对地方、找对人,应去北京天安门,至少见到中国独裁集团时不要再卑躬屈膝。这番言论,令各界震惊,对赖清德的姿态深感错愕。
台湾民众上凯道,是在抗议民进党的执政无能,以及其通过操作罢免、司法迫害、舆论抹黑等手段打压异己,把黑手伸进司法系统,破坏法治与公义。
赖清德以区区40%的得票率当选为台湾总统,可谓弱势总统。然而自去年5月上任以来,却干预司法,更对在野党领导人展开司法羁押。其政府拒绝面对新一届立法院的监督,反而绕开民意、操控体制,破坏宪政基础与民主制度。
尹锡悦杜特蒂前车之鉴
回顾过去,民进党在野时一再主张政党必须退出军警、媒体与司法机关。然而执政之后,不仅未退出,反而变本加厉,深度渗入各体制领域,甚至指挥司法办案,利用特定媒体宣导、抹黑对手,进行人身攻击,撕裂社会,令正义与公义荡然无存。司法,如今已沦为民进党政府的政治打手。
人民走上凯道,是对民主的守护,对正义的呼唤。此刻必须正告民进党与赖清德:执政须谦卑,不能蛮干,必须恪守宪法与法律。
否则,任何滥权、违法行为,终将付出代价。韩国前总统尹锡悦、菲律宾前总统杜特蒂因任内滥权、不守宪法遭清算,便是前车之鉴。
在全球局势剧烈变化的背景下,特朗普提出的对等关税虽暂缓3个月,但其背后的风险并未解除。
执政党应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首要目标,提升居住条件,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建设,并制定有效政策以引导社会不断进步,这才是真正造福人民之道。
无论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司法对弱势群体而言,是他们眼中最后的希望,是社会公义的象征。司法机关必须确保其作为人民的保护伞,而非政党的工具,成为稳定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唯有人民相信司法,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与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