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会再衰退?/曾志浩博士
进入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世界经济仍然不稳定,全球市场的共识仍在迅速变化。
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虽然美国和欧盟区进入衰退的可能性已显露近一年,但美国是否会带领全球陷入实体经济衰退,尚未确定。当然,全球各区域的信心水平有所不同,对经济复苏的期望也不一致。
自2022年7月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10年期减2年期)一直处于反转状态,这通常意味着12个月内可能会发生经济衰退。
此外,其通货膨胀达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未曾所见的高水平,在2022年6月达到9.1%的年度增长率。
欧盟无明确解决方案
尽管在2023年6月下降至3%,但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它在2023年8月份又升至3.7%。同时,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由去年8月的50,下降至今年8月的47。
在欧盟区,欧洲各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从人口问题到能源问题,再到乌克兰战争——都带来了重大发展阻力,但欧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欧盟区近期的经济增长率持续放缓,修订后的第二季度GDP年度增长率仅为0.5%。通货膨胀率虽然在8月降至5.2%,但相对于美国及发展中国家而言,欧盟区的通货膨胀下降速度要慢许多。
非欧盟区的英国,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其消费者价格指数(包括房屋成本)在2023年8月达到6.3%的年度增长率。而且英国自2022年第二季至2023年第二季,几乎没有经济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2023年英国的GDP增长率仅为0.3%。
近年,乌俄持续的战争及全球供应链问题,使得大西洋两岸的中央银行仍然担心通货膨胀的恶化。
美英欧盟升息无休止
美国、英国和欧盟区的中央银行已经积极提高利率。目前尚不明确紧缩货币政策是否会持续,以抑制通货膨胀。
美联储在最近9月的会议上保持利率不变,但没有排除未来可能再度提高利率的可能性。
较高的利率和中央银行的紧缩时机不确定性,正在影响世界经济。显而易见,金融或地缘政治的不利风险仍然偏高。
在亚太地区,中国的经济增长已明显放缓。中国政府正面临政策重心的转变和结构性挑战,接下来会否有显著的经济反弹,目前尚不明确。
今年8月,中国的年度通货膨胀率从负值略微上升至0.1%,勉强避免了通货紧缩,但也显示了市场需求的薄弱。
为政经变化做好准备
相比之下,日本最近达到了40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截至2023年8月,其年度通货膨胀率为3.2%。
这对曾长期近零通胀或通缩的日本,无疑是见到了经济复苏的曙光,其股市也稳定攀升,反映了市场需求与信心在增长着。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仍然面临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欧美经济趋缓但通胀高涨,中国则经济与通胀皆偏缓,而日本却经济和通胀都在重新启航。
在不确定性消失之前,政府与企业界有必要为各种经济和地缘政治情景的变化做好准备。
至于大马与东南亚区域的经济状况,由于篇幅限制,容我下期再叙。
逊于预期 我国首季经济增长4.4%

(吉隆坡16日讯)我国今年首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4%,与统计局早前发布的前期预测相符。
根据国家银行公布的最近经济数据显示,我国首季经济增长,受到正面的劳动市场状况和政策支持之下,家庭消费持续增长;稳定扩张的投资活动;以及在电子电气带动下的出口增长所支持。
但是油气生产走低,以及汽车销量正常化成了最主要的拖累因素。
因此首季增长已从去年末季的4.9%放缓,同时也未达到彭博社调查的4.5%增长预期。
不过和去年末季相比,我国经济环比仍增长了0.7%。
今年增长难达标
随着首季经济增长未达到预期,国行承认我国今年经济恐无法达到早前目标。
“内部的增长预期,稍微低于早前设定的4.5至5.5%目标。”
这普遍也符合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对我国今年增长的预期。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市场动荡,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已于上月杪将我国今年增长预期分别下修至4.1%和3.9%;而经济学家的期望中值则落在4.2%。
下行风险
国家银行也确认,目前经济下行风险更高。
主要的下行风险包括:贸易伙伴经济放缓更为严重;高不确定性下更为疲弱的市场情绪;以及低于预期的大宗商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