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甘寂寞的马哈迪/利亮时教授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第15届大选大败,失去按柜金,而其领导的祖国斗士党更是全军覆没。

马哈迪在我国政治史上,创造很多奇迹,包括任期最久的首相;领导在野党击败国阵,以逾九十高龄二度任相;2022年在本身选区蝉联失败,亦是政治史上第一位失去按柜金的前首相。

本次大选马哈迪遭到选民的唾弃,基本上我们会认为他将从此退隐山林,不再理会政治上的所有事务。

手指永远指向别人

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近日又再发表高论,包括认为希望联盟与国阵合作,违背了支持者对他们的支持。接着,马哈迪又表示获得政权的我国领导人,都不愿意听过来人的意见。这些言论好像有些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了解整个1980年代至今的政治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马哈迪的手指永远都是指向别人,从来不曾反过来指向自己,这亦代表马哈迪这个老人,没有自省的能力。这是他的悲哀,还是我国的不幸呢!

马哈迪两度掌政,是否有坚定的原则呢?我们不妨看看,他可以跟四六精神党对抗,最后也可以接纳该党回归巫统。再来就是马哈迪为了夺得政权,而跟数十载的宿敌民主行动党结盟。试问马哈迪的原则在哪里?马哈迪二度出任首相,他有遵守选前承诺?对得起所有投票支持他的选民?

马哈迪主政期间,换了多少位副手?敦慕沙希淡、敦嘉化峇峇、拿督斯里安华与敦阿都拉。马哈迪最满意的副手,应该就是嘉化峇峇,因为他配合度最高也没有太多的意见。

难忍副手太多意见

马哈迪自己本身主导意识很强,会把慕沙希淡和安华撤换,主要就是马哈迪无法容忍副手有太多不同的意见。从上述例子来看,马哈迪是否是一位可以接纳各方意见的领袖?答案是不言而喻。

马哈迪这位政治老人,辜负人民对他的信任,让他第二度出任首相;另一方面,他亦错失在我国青史留名的机会。马哈迪是聪明的人,但是他对家族的重视,使得这位旧时代的马来菁英放弃所有的信义。

如今已是风烛残年,他仍想着影响我国的政治。他在访问中表示,他不能自私退休,因为有很多人需要他帮忙。我们只是渺小的人类,我们不在地球仍然运转,马哈迪真的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还是他一直都在自欺欺人?

笔者最后用两个字来结束本文:“可怜”。

(作者为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言论

安华的中国行/利亮时教授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将于2023年3月29日对中国进行4天官式访问。

这次的官式访问,除了首相夫人拿督斯里旺阿兹莎医生陪同外,尚有6名内阁部长随行。这6位部长分别是交通部长陆兆福、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外交部长拿督斯里占比里博士及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拿督斯里东姑扎夫鲁。

上述所属部门首长的随行,看到安华希望能在贸易、旅游和科技上,争取中国的投资和支持。

除此以外,从随行的名单中可以看到安华的用心,历届首相如敦马哈迪医生、拿督斯里纳吉等访华都会带华裔部长,但是随行华裔部长如此高比例还是第一次(华人部长占了三分之二)。

这在在显示安华要让中国政府看到华人在我国具备一定的政治地位,而他更是相当重视这次的访华之行。

马中两国各取所需

历经两年多的冠病疫情,我们的经济受创甚深,目前自然争取各国前来投资,而中国亦是重要的目标之一。中国方面,对于安华之行也相当重视,因为我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这次安华之行可能会谈到搁置的隆新高铁工程,还有正在进行的东铁。

安华此行,除了争取投资外,自然希望能够引进中国的技术,以让我国某些产业的升级。中国方面,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政策,自然积极在国际间争取更多的外交友谊和实际的合作。

安华这次的访华,对两国而言是各取所需,期盼安华这次的外交之行,能够为两国带来更多的实际合作与利益。

安华上任以来,面对在野力量的环伺,除了备战即将到来的6州选举外,安华积极争取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来马投资,以此让人民有感,并让团结政府的地位巩固,因此,这次的访华可说是意义重大。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