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缺与三个缺/许国伟
民主行动党发起“维护正义,一人十元,声援俭伟,支持美盈!”活动,引发热议。
支持响应的网民固然不少,但反弹声浪也不小。
事由是白沙罗前国会议员潘俭伟及刚中选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要筹款支付因诽谤马华前副总会长周美芬罪成,需赔偿的35万令吉名誉损失。
行动党呼吁支持者慷慨解囊,为潘俭伟及杨美盈众筹须赔偿予周美芬的名誉损失;也表明一旦潘杨两人上诉成功,这笔筹款将作为该党在雪、槟及森州选时的竞选活动资金。
我不是律师也不懂法律,不敢妄议这案件;也看到支持这活动的网友,斥责批评的网民,不懂法律就没资格批评。
或许,行动党可考虑派能言善道的代表,好好说明“揭弊”跟“诽谤”的区別,毕竟这案件是涉及诽谤个人而罪成。
这筹款活动引起不少人观感欠佳;或许,问题可归纳为三不缺与三个缺。
不缺钱 缺热度
首先,不缺的是钱,缺的是热度。
以潘俭伟和杨美盈的身家及收入,没有多少人相信他们会缴付不起35万令吉。
但是,在等待上诉期间,若他们自已付了这笔费用,这个案件就引不起关注。
反观,一发起筹款运动,喊出维护正义的口号,不但形象高尚大了,让个人及案件都保持热度。
不缺课题 缺名堂
其次,不缺课题炒,缺的是名堂。
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组织团结政府宣布內阁后,虽然唱好的人不少,但一些行动党支持者仍郁郁寡欢,总觉不是味道。
在政治上來说,这时候需要转移视线,找其他课题來炒,让支持者有新目标,有炮打的对象。
只是当希望联盟国阵合作一家亲后,行动党能炮打的课题和对手,一下子变少了。
因此,要找个名堂,出师有名。
不缺计算 缺同理
最后,不缺少计算,缺的是同理。
这个筹款活动,有着精心的政治计算,不但要凝聚支持者的心,还要借由筹款达标甚至超标,激发士气。只是,低估了民众的反弹情绪。
或许,让不少民众不忿的,不是潘杨这么有钱还要筹款,而是这种视民众捐款为理所当然,视民众的支持为理所当然的高高在上态度。
除了要民众捐款來付赔偿,还理所当然地说若上诉成功,钱就用來打选战,彷佛一切都理所当然。
无法同理民众的感受与情绪,终会弄巧成拙。
拉菲兹的警钟/许国伟
人民公正党署理主席拿督斯里拉菲兹向来直言不讳,自认是“逆耳忠言”的代言人,也不在乎是否得罪人。
他曾批评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身边尽是阿谀奉承之辈,只会说好话、讲安华爱听的话。
“感觉良好”氛围弥漫
如今,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在国会拥有三分之二多数,希望联盟与国阵的合作在几场补选中告捷,国盟的土著团结党与伊斯兰党又屡传分歧,各种迹象似乎都预示着团结政府再赢下一届大选,问题不大。
这种“感觉良好”的氛围,自然也弥漫在公正党高层之间。
然而,拉菲兹提出警示:希盟在华裔和印裔选民中的支持率正在下滑,而马来选民的支持仍显不足。
根据他引述的数据,自2020年8月以来,希盟在马来选民中的支持率从20%缓慢上升至2025年4月的27%。但若公正党要维持30至40个国会议席,至少需获得35%的马来选票。
他也指出,华印裔选民对希盟的支持率已从超过70%下降至不足60%,且近几场补选中,华裔投票率不足40%。

这无疑是一记警钟——问题是,希盟,特别是公正党领袖,愿不愿意听进去?
这两组数据的背后,多少也反映了团结政府部分政策,正在偏离希盟原有路线。
首先,马来选民支持率上升,而华印裔支持率下滑,很可能与团结政府倾向宗教保守与土著至上的政策有关,令长期支持希盟的非马来选民感到失望。
更值得注意的是:马来选民的支持率虽在上升,但速度缓慢;华印裔的支持率却快速下滑。这是否意味着更大的潜在危机?
华印支持率快速下滑
其次,那些上升的马来支持率,是真心支持希盟?还是支持国阵的巫统?抑或只是认同团结政府?这一点仍有水份,稍有风吹草动,或许就打回原形。
若希盟一味迎合国盟,以种族与宗教议题争取选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关键是,身为首相与希盟主席的安华,是否有意愿、有能力板正当前政策上的偏差?如果希盟的“非种族、非宗教”理想在团结政府内逐步妥协,又如何唤回原本支持者的热情?
多位希盟领袖在选举期间,为争取华人票,总喜欢说:“难道你要包头佬做政府?”或者“投国盟就没短裤穿!”,以致网民调侃,如今有了新的“神明”:短裤神,每次选举前必须膜拜才“有保庇”。
如今,拉菲兹直言,这一招已失效。华裔选民不会转投国盟,但只要选择不出门投票,公正党在混合选区就大势已去。
拉菲兹就像《国王的新衣》里的那个孩子,当所有人都称赞国王的新衣时,他道破真相:“国王什么也没穿。”
童话中,人们可以哄堂大笑;现实中,说得太直白,只会招人讨厌。
这,就是拉菲兹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