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捞生”铸造和睦大环境/南洋社论

持续多年的政治缠斗,一直是人们没法摆脱的梦魇;人日初七同桌共餐“捞生”的人文情怀,是马来西亚人欢腾团聚的春节场景。

餐桌上用筷的习俗是纽带,是一种规矩的演示,连结着我们的生活;圆盘代表着团圆、和谐和美好;以组合变化的创新实践,七彩鱼生是舌尖上的马来西亚。

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更是赞叹地说,捞生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年节创新”。

在此春节的宴欢畅饮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捞生,是维系人们关系的纽带,是一种团契精神。

当各族欢聚一堂,团圆共餐时,没有交流障碍和精神隔阂,更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福。

早前拒绝加入联合政府的伊斯兰党领袖还穿上唐装,以春节的红,表示“各族应发挥个别优势,以创建更紧密的关系”。

1998年,因政局变化而与马华分道扬镳的拿督斯里安华,在时隔25年后的大年初一,历史性再度踏足马华大厦三春礼堂,以主宾首相身分出席马华公会举办的马华新春大团拜,昭示大家的重新归队。

因为领导团结政府的新任首相安华理解,要打破藩篱,较劲不如借力,就要草船借箭,要抵挡万千杂芜,更要嘉言懿行。

迎接新开始

因此,春节捞生可被视为一种仪式,一种契机,是迎接新的开始,与旧的决裂。

过去因捞生的创始问题与邻国掀起争议,其实马新两国都可以联合组织力量,就像中国与大马联合为“送王船”成功申遗,印尼与大马联合将“班顿”申报列为非物质国家遗产名录,共同为全民共享的捞生饮食文创正名。

其实捞生就具载着圆融、饱满,和丰富的含义,只要传播就有饱满的内涵,只要接纳就有勃发的活力,只要交融就会越变多姿多彩。

捞生共餐的情感共通,和和美美,原是全世界人民热渴追求和实现的。

过度执拗,就会让自己闭锁起来,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只要打开心锁,卸下心防,打开紧闭的心窗,才会有昌盛开明的大马。

不同种族,宗教,文化都有同样的爱与希望,有着对美好,温暖生活的向往;捞生文化能帮我们铸造一个和睦的大环境,让接受差异,尊重价值的情感共鸣,克难奋进,创新实践的努力,成为马来西亚人的主流思想。

反应

 

森美兰

鱼生销量涨3倍·元宵后仍热卖 捞生宴订单源源不绝

报道:熊力恩

(芙蓉17日讯)阔别了几年无法群聚捞生的农历新年,今年终于可以“大捞特捞”,使到鱼生成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前菜”,在元宵节后,订单还是源源不绝!

一向来,在元宵节后,新春活动也随着告一段落,可是今年在年廿补天穿后,新春活动继续接踵而来,特别是华团组织,直至如今还是继续庆新春捞生。

仍有社团组织捞生订单

餐饮业者纷纷表示,今年鱼生的销量非常好,平均至少涨超过20%,一些甚至披露,鱼生销量比过去两年暴涨3倍,成为新年餐桌上的“主角”,更是一碟可以营造欢乐气氛的贺年菜。

芙蓉餐馆披露,由于还有许多社团组织捞生宴会的订单,所以还是会继续卖至本月杪。

捞生越来越普及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上象征好意头,且充满吉祥的意味,所以深受华裔的喜爱,甚至成为许多大型团拜活动的“主角”,大合照都是以捞生为主。

捞生已成为新春活动的主要仪式,同时也成为打破种族藩篱的贺年食物,友族也喜欢捞生,所以捞生似乎成为了我国文化之一。

芙蓉包山包海餐馆董事经理萧国栓:库存售罄为止

过了元宵节也会接捞生宴的单,一直到本月杪。

比起过去的两年,今年的捞生宴销量增加了3倍,甚至是比疫情之前来得还要好,出现报复性消费的迹象。

过了元宵节,除了社团的团拜,只有周五和周末才会有较多的捞生宴,而初一至元宵节几乎每天都有捞生宴。

比起之前,今年的消费者都以家庭为主,从初一至今已卖出3000桌。

目前还可以上门点捞生,一旦仅剩的300份的库存售罄,将不再售卖。

芙蓉大好运酒家总厨吕国良:新春高朋满座

过了元宵节,已不接受上门的顾客单点捞生,因为要保留给之前的订单。

由于过去两年因疫情的关系而无法让群众一起捞生,所以今年可以看到鱼生的销售量节节上升。

除夕到元宵节,几乎每天都高朋满座,而在元宵节后,宴会都是以社团为主。

芙蓉永香楼海鲜酒家业者兼行政总厨沈元文:不再接受订单

目前的捞生宴订单都是在元宵节之前预订的,所以担心捞生的材料不足,无法补货,所以不再接受上门的订单。

今年鱼生的销量非常好,除了堂食外,也有许多打包的订单。

我们接到最迟的捞生宴订单是在3月,由于是在元宵节前已经预订,所以还是会上菜。

视频推荐: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