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全是媒体的炒作”/沈小珍

周一,我们跟印度战略伙伴召开视讯会议,在谈正事之前,难免问候:“听说你们那里的第二波疫情很严重,每天数十万人确诊,你们还好吧?”屏幕那一端却在摇头叹息:“哎呀,你们知道的,全是媒体的炒作!”

我是前报人,每次听到别人信口一句“媒体炒作”就会有自然反应:又赖媒体?

话说印度正上演疫情和选举的激烈交战。4月26日,当印度新增冠病确诊超过35万例之时,东部西孟加拉邦依然在进行当地选举第七阶段投票,投票站外排起长长的人龙。西孟加拉是印度人口第四大邦,邦政府选举投票从3月底就已开始。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印度确诊增长率最高的地区,远超新德里等疫情重灾区。在民调支持率高达70%的印度总理莫迪,被批评为“不是为抗疫而战,而是为选票而战”。

“疫苗外交“曾经是印度的光环。今年初,这个制药大国的策略得到美国的支持,跟中国分庭抗礼,送疫苗援外交。3月,印度对外出口的疫苗数量超过国内接种数。截至4月25日,印度向95个国家出口6626万剂冠病疫苗,而国内仅有8.54%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除了社交媒体,包括《金融时报》、《卫报》、以色列《国土报》、《澳洲人报》在内的主流媒体也纷纷发文,批评莫迪政府在疫情中的表现,印度不得不叫停疫苗出口。

这样的报道,我不认为有渲染炒作之嫌。

作为官联机构,吃公家饭不应当公开批评公家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将事实与数据归咎于媒体炒作,我就无法苟同。在疫情吃紧之际坚持举行选举,赢的是政权,输的是人命,这样的政权简直是草菅人命。

政客媒体互相尊重

政客的天敌是媒体,媒体的宿敌是政客,是紧密互动的两大势力。媒体勇于揭发政客的隐议程,因此轻易成为政客的眼中钉。

媒体和政客各有专业准则和社会责任,互相尊重,以礼相待,凡事摆事实讲道理,才是文明之举。

战胜疫情显然是印度政府目前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疫苗的量产再多再快,也快不过病毒的突变。

莫迪促请民众尽快接种冠病疫苗,并呼吁民众不要听信关于疫苗的任何谣言。这一点,跟我们的国情相差不远,在这个节骨眼上,媒体就能协助政府扮演宣导的重要角色。

抗疫期间,正确信息的透明度是所有关注的核心。目前我国平均每日2000多宗确诊病例,雪兰莪州经常名列榜首,身为雪州子民,我们被无色无味无形的病毒包围,却不得不继续繁忙的生活节奏,路的尽头似乎只有两个出口,一是确诊中招,一是接种疫苗。在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之后只能听天由命的客观环境下,我们唯有依靠媒体的正面信息,一步一步往前走。

反应

 

要闻

张念群:设媒体理事会 防政府被视为打压媒体

(吉隆坡23日讯)数字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说,成立马来西亚媒体理事会,将防止政府被视为打压媒体。

她说,这个拟议中的自我监管理事会,将制定可自我监管的行为准则,同时将使到政府停止对媒体采取行动。
 
“任何人如果跟报章或电视台发生争议,他们可把问题带去这个理事会,因为它有解决纠纷的申诉机制。”

张念群在国会下议院指出,成立媒体理事会后,政府就不用经常对付媒体,并被视为在打压媒体。

她希望媒体理事会能够促成更加独立的媒体事业及提升媒体的水准。

张念群如此回答万宜国会议员谢瑞詹提出的问题。

较早时,张念群说,该部门指示重组该理事会的临时委员阵容,因为多达21名成员已不属于媒体人士。

她说,一旦该部门修饰相关法案后,将开会以取得共识,然后才把法案带上国会。

视频推荐 :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