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营行21日起 办“商业思维”课程

(吉隆坡9日讯)在市场环境持续变化、营运成本高涨与外资涌入东南亚的多重压力下,本地中小企业急需转型突围,建立更具系统性的经营模式。
为协助企业厘清方向,大脑营行将于本月21至24日,在吉隆坡KSL Explanade酒店举办第三届“商业思维”海外课程。
由企业导师苏引华亲授的“商业思维”课程,已在华人企业圈深获好评,累积服务逾40万家企业,课程内容聚焦团队管理、制度建设及商业模式重塑,协助企业打造具备复制性与可持续性的成长系统。
课程亮点包括:
·如何分钱,让团队自发性增长
·如何设制度,打造可复制的企业系统
·如何构建共赢的商业模式,实现客户、员工、企业三方的长期合作
主办单位更承诺“零风险”保障,学员完整参与1天半课程后若不满意,可申请全额退款,显示对课程品质的高度信心。
为服务更广泛的东盟企业群体,课程将提供中英双语教材与现场英文翻译,并限时推出“两人报名,赠送一人《销冠思维》课程”优惠。
苏引华表示,企业要走得远,靠的不是老板单打独斗,而是要靠制度与团队共同成长。
名额有限,有兴趣者受促尽早报名,以掌握企业持续增长的关键思维。
国民团结部将呈国会 规范博物馆活动草案

(吉隆坡18日讯)国民团结部将向国会提呈规范国内博物馆活动,相关的博物馆法律草案,目前草案的拟定已晋最后阶段,预计将在今年最后一季度的11月提呈国会审议。
国民团结部长拿督斯里艾伦达干指出,国民团结部与大马国家博物馆局正与各方接洽与协调,法案中涵盖博物馆的标准定义,因为有些所谓的“博物馆”其实只是仓库,但却打着“博物馆”的旗号运作,而此法案也将订立符合国际规范标准。
“法案中也将设立博物馆理事会,负责提供咨询与方向。惟法案目前未提交内阁,因为我们仍在与各方进行广泛的接触和协商,特别是涉及私人和州属博物馆之间的协调问题。”
艾伦达干今日在2025年马来西亚国际博物馆日研讨会开幕仪式上,这么说。出席者有团结部副秘书长莫哈未索比里、吉打州博物馆局副总监哈芝阿都贾法及吉打州博物馆主任苏海迪等。
此次研讨会邀请来自印尼、中国、印度、菲律宾与我国等地的国际专家,分享各地博物馆如何应对全球化发展的经验。主题为“博物馆在快速转变社区中的未来”,聚集国内外文化专家,共同探讨马来西亚博物馆体系的未来方向。
针对法案耗费长时间的原因,他解释,这是因为博物馆事务过去隶属于不同部门、不同法令,此前仅依赖2005年国家遗产法令。
“我国目前共有232座博物馆,包括联邦级、州立机构的博物馆,私人藏馆及个人博物馆。当中联邦辖下的博物馆只有22所。
“其实该法案曾提呈至内阁审议,惟基于须做出一些修订,特别是涉及州政府和私人机构的合作,我们决定再次优化草案。”
艾伦达干也指出,在科技爆发与瞬息万变的年代,博物馆必须从中寻找与时代接轨的方式,而不是墨守成规。
他表示,通过整合数字科技,可提升访客体验,连接不同社群。博物馆可以用数字化、虛拟实境(VR)和扩增实境(AR)互动体验、线上展览等工具,让博物馆摆脱“文物仓库”的局限。
他宣称,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自1977年起就推动国际博物馆日,并在去年布拉格大会上,50年来首次重新定义“博物馆”,加入“包容性”、“永续性”、“多元性”等关键元素。
“国际博物馆协会的新定义与大马的目标高度契合。将大马国家博物馆局纳入国家团结部,正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博物馆在推动国家团结与理解方面的重要角色。
“目标是打造不仅具有教育功能,同时也能启发创造力、批判思维与人文价值理解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