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灾区重建与赔偿 进展缓慢灾民处境艰难
(吉隆坡8日讯)自4月1日雪州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发生天然气输送管爆炸事件以来,灾区重建与赔偿进展依旧缓慢,灾民处境艰难。
这场爆炸造成超过227间房屋和365辆车辆受损,其中87间住宅被判定为全毁。受害者目前正踏上一段复杂、漫长的灾后复原与索偿旅程。
法律保险体系存缺陷
多名专家受访时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我国在保险保障制度、公众财产风险意识、地下公共设施绘图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漏洞,同时凸显天然气基础设施管理、土壤移动及污染物监测的急迫性。
泰莱大学法政学院高级讲师威尔森博士指出,此事件凸显我国法律与保险体系在灾后救助方面的结构性缺陷。尽管多数人以为火险保单能涵盖爆炸事故,但实际上,只有事前投保足额火险的屋主才能获得赔偿。
他在接受马新社专访时说,虽然银行贷款的房产通常强制购买火险,但已还清贷款的旧屋主往往没有续保,或保额严重不足,导致无法获赔。此外,即使已投保,一般火险也仅涵盖建筑结构,移动财物如笔电、手机及纪念品并不在保障范围内。
“车辆方面,许多车主仅投保第三方责任险,尤其是旧车、摩托车和商用车辆,因此也无法就爆炸造成的损毁申请赔偿。”
他指出,事故影响了约200家食品制造与金属加工厂的运作,属“纯经济损失”(即非直接财物损害的财务损失),但现有法律对此不提供赔偿机制,反映出我国法制在应对现代工业区相互依存方面存在明显空白。
他补充,根据多项法律,包括1997年天然气供应条例与1993年天然气供应法令,持牌天然气运输商有责任确保管道安全。目前事故责任仍待调查结果厘清,尚无法确认管道运营方是否疏忽。
他说,即使日后证实存在过失,也未必能确保对方具备足够财力或保险能力来赔偿所有受害者。
因此,他呼吁政府推动高风险行业强制投保责任险,并加强基础设施周边开发工程的监管与问责机制。
气候政策专家德斯拉博士指出,布特拉高原事件或与土壤移动有关,呼吁在任何发展项目启动前,必须落实系统化的土壤移动监测,以避免地下管道破裂或山体滑坡等风险。
他强调,地下设施如天然气管道、光纤电缆、水管、电缆等皆应列入定期检查清单,尤其在曾发生类似事故的高风险区域。
严守气管缓冲区限制
石油与天然气安全公司Innoveam董事经理扎米尔指出,发展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天然气管道缓冲区的限制,避免在周边挖掘或施工。
他建议,地方政府应定期更新应变计划,并引入智能感测器与自动阀门系统,以便在泄漏初期即进行侦测与控制,提升居民区安全。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系讲师莫哈末沙鲁博士则建议,采用“地理资讯系统”(GIS)等低成本感测技术,结合物联网(IoT)与空气品质监测仪器,作为城市规划与灾害预警工具。
他指出,虽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本身无毒,但其高度易燃且属强温室气体,其20年内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6倍。一旦燃烧,还可能释放二恶英、氰化氢及多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雪政府或当中间人 协调灾民保险赔偿谈判

阿米鲁丁(中)巡视雪州生水保障计划项目。
(瓜拉雪兰莪13日讯)雪兰莪州务大臣拿督斯里阿米鲁丁表示,雪州灾难管理单位将召开会议,讨论州政府是否可以担任协调人,居中协助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爆炸事故中灾民与保险公司之间的赔偿谈判。
灾民资料不齐未获补贴
“州政府或可以担任中介角色,因为这是涉及保险公司与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协议……州政府愿意提供协助。”
阿米鲁丁今日在八丁燕带出席雪州生水保障计划(SJAM)A和C配套项目移交仪式后的记者会上指出,会议也将讨论部分灾民,被指仍未获得州政府所提供的临时租房补贴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灾民无法出示完整的相关文件。
据报道,在4月1日发生的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爆炸事故中,一些居民申诉在索赔房屋及车辆保险方面困难重重,在事发逾一个月后仍无明确结果。
灾民申诉,尽管他们的住家与车辆在爆炸事故中,长达近8小时暴露于高温之下,但保险公司所批准的赔偿金额却偏低,令他们感到有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