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鱼肚/鱼鳔/花胶 傻傻分不清楚?

乡镇味觉|黄碧贤(烹饪老师)

晒干了的鱼肚,是鱼肚干,只有下油锅炸成了如猪皮般烟韧,端上年夜饭桌,成为吃火锅绝佳配料的,才能称之为鱼鳔;而能随着新娘子陪嫁,端得上场面尽显气派的,才堪称之为花胶!

“新郎来啦!”噼里啪啦鞭炮声顿时响起,一辆甲虫车系着彩带,喜气洋洋地从村口驶了进来。

这一天是我们村里最漂亮的广府家姑娘出嫁日,村里大大小小都来凑热闹,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开心是有无限量的汽水喝!

广府家办喜事甚是气派,按照习俗,新娘家把嫁妆都贴上囍字装进红盒里,一一摆放出来,等着随新娘子一起送到婆家去。

咸鱼也陪嫁?

我一手拿着汽水瓶在啜,就注意到有一个红盒子里,放了几片呈三角形、足有两个手掌般大、中间有两条坑纹、深琥珀色、表面光滑又厚身的“鱼干”,每一片都贴了个囍字,我好奇地指着来问老妈:“妈,这是咸鱼吔!咸鱼也要陪嫁吗?”

“乜嘢咸鱼?呢个係花胶,好矜贵架!”老妈用她那半咸不淡的广东话,瞪大了眼睛跟我说。

“花胶……?”我正想动手去摸摸看是不是粘手,老妈忙着阻止:“眼看手不动, 这是我们家过年会吃的鱼肚……嗯……就是鱼鳔!”

“哦……”原来是我家过年吃火锅时会出现的鱼鳔,但眼前这片与我家晒干的鱼肚实有天壤之别。

晒干后珍藏

老爸偶时会买一只较大的鱼回来过节,老妈就会如医生动手术般,把鱼腹剖开,把鱼肚完整取出,挖掉血筋,清洗干净,再把一根根洁白如玉的鲜鱼肚剪开,平晒在竹编的笠上,充分晒干,大太阳时曝晒,雨天时收,待艳阳高照时再拿出去晾,如是般晒上一个星期,然后珍藏。

一年下来,我家也能攒下一小盒的鱼肚干,到了除夕那天,老爸会在庭院外起个炉,专门就来炸鱼肚。

金黄炸鱼鳔

热油下锅,看那萎缩成瘦巴巴的鱼肚,像炸虾饼般在热油里顿时膨胀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就炸成了金黄色、脆卟卟的鱼鳔。

是的,根据我们家几姐弟定下的标准,晒干了的鱼肚,是鱼肚干,只有下油锅炸成了如猪皮般烟韧,端上年夜饭桌,成为吃火锅绝佳配料的,才能称之为鱼鳔;而能随着新娘子陪嫁,端得上场面尽显气派的,才堪称之为花胶!

八珍中“鲍参翅肚”中的肚,指的就是鱼鳔,也只有体形较大的深海鱼鱼鳔,才可以制成花胶,而且如陈皮般“愈老愈靓”,如老妈所称:“花胶即鱼鳔,但鱼鳔则不一定能做成花胶。”

嫁妆费心思

一个鱼肚子里的气囊,尽显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人的物尽其用!

虽然说中国古时候重男轻女,但千百年来中国父母对女儿的宠爱,则体现在为女儿准备嫁妆的心思上。 

如江淅绍兴一带,女儿满月时,父亲会选酒数坛,再把坛口泥封,埋于地下或藏于地窖,待女儿出嫁时才取出招待宾客及陪嫁,即为“女儿红”。

广州的潮汕地区,女儿出世时,父母则会买花胶存起来,作为女儿日后的陪嫁品,所谓“红了嫁衣,存了花胶”,一片老花胶,多少还承载着些厚望与期许。

【鲜菇花肉焖鱼鳔】

材料(A):

100克鱼鳔(切大块状)

500克花肉(切大块状)

材料(B):

10只鲜菇(去蒂)

1条胡萝卜(切花)

1大粒蒜(整粒)

1把青蒜(切段)

调味料:

1茶匙 胡椒粉

3汤匙 蚝油

4汤匙 绍兴酒

1汤匙 马铃薯粉 (加3汤匙水拌匀)

高汤/水适量(约1杯半-2 杯)

制作方法:

1.花肉用1茶匙盐,1汤匙糖,半茶匙五香粉,2汤匙绍兴酒腌约1小时。

2.鱼鳔先用热水泡软,切成约5公分大片状;再泡下热水至软,沥干了备用。

3.蒜瓣整粒连皮只须切掉根部分,红萝卜先切花,再切约1公分厚片,鲜菇只须去蒂就可。

4.先在平底锅中,加约2汤匙的油,烧热锅后;加入花肉煎香约半熟即可。

5.加入蒜粒和鲜菇炒一下至闻到菇香味,就可加入调味料。

6.加入处理过的鱼鳔和约4 杯高汤/水(可自行调整),将它焖软。再加入胡萝卜和青蒜焖5分钟。调点淀粉勾芡就可上桌。

 

 
 

 

反应

 

美食

用一种粄 回忆一场雪

乡镇味觉|黄碧贤(烹饪老师)

最近一部大马电影在台湾金马奖获得9项提名,让我特别留意在心,片名就叫《五月雪》。

第一眼瞅到片名,就想起数年前在这专栏里,曾以“人间五月雪”为题,写的是客家人的粄,说的是那白色米团子,衬以一片绿色蕉叶,就像台湾苗粟一带5月开花的油桐树,彼时满山遍谷的铺上一层霭霭白雪,那是洒落一绿地的桐花,故苗粟客家人把他们喜爱的粄,形容为“人间五月雪”。

那是餐桌上的浪漫,但在戏院里播映的这部《五月雪》,诉说的却是一段尘封的往事,一个充满遗憾的历史,也唤起了我遗忘许久的一段回忆……

对飘雪的憧憬

我记得那一天老妈一早买了椰丝回来,说是要给老爸做他最喜欢的“甜粄”。

椰丝是向村口的友族买的,我唤他作Pakcik,是老爸杂货店的老顾客,每逢过年都会来店里吃年糕。他家后院一大片椰林,从摘到剥榨椰丝椰汁,一手包办。我最喜欢看他剥椰子的动作,在那锋利的刀刃前动作利索,游刃有余。

午后,老妈把一筐装着甜粄的竹篮交给我,吩咐我送去店里。天色灰蒙蒙下,我加快了脚步,但经过一处小山坡时,不禁停了下来,本来清明节过后开满山的小黄花凋谢了,眼前是一大片一颗颗白色的小绒球,起风时,小绒球随风漫天飘扬,我兴奋地跺着脚,嚷着:“飞吧!飞吧!”那是一个生于热带未曾看过雪景的孩子,对于飘雪的憧憬,及对自由的向往!

天边响起雷声

“轰!轰!”天边响起了雷声,我拎起篮子赶紧往店里飞奔,远远就看见两位大叔正匆匆忙忙把店门板一一栓上,是老爸与卖椰子的Pakcik,只听Pakcik神色慌张的对老爸说:“快回家吧,快回家,这几天都不要开店了!”

相对镇定的老爸一边把门锁上,一边说:“没事的,没事的!”当他转身一看到我,楞了一下后,马上抓起我手臂,几乎是用拎的丢我在脚车后座,我还想俯身去拾掉在地上的甜粄,老爸已经跨上铁马,一路往家里飞奔。

当时,天微微飘着雨,我一阵惊慌中只知道紧紧地环抱着老爸的大肚腩,且不断回头望向Pakcik,他一直站在店门口目送我们离去,直至他的身影在我视线逐渐中消失,我才回过神来,这才发觉我双手紧抱的身子,也在微微颤抖……

种子与希望

那天之后,家人与老师都三缄其口,我是在许多年以后,才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事。

以后的岁月里,偶尔吃到粄时,总会想起当天那一筐掉在地上的点心——Pakcik 那不知所措的眼神,和老爸的一路狂飙,还有那满山谷的蒲公英,迎风起舞,如果你侧耳聆听,它在风中轻语:“如果流离飘荡是我的宿命,我不认命,愿带着种子与希望,继续在这蕉风椰雨的土地上播种,开枝散叶,无所畏惧”。

今日,再做一道烟烟韧韧的“人间五月雪”,致敬那一部在国外引起很大迥响的《五月雪》。

“雪白米糍”食谱

椰糖椰丝馅材料:

椰糖125克

水70 克

盐1/4 茶匙

班兰叶2 叶

鲜嫩椰丝150克

玉米淀粉水(1 1/2 茶匙玉米淀粉 + 3 汤匙清水)

制作方法:

1.把椰糖、热水和香兰叶放入小锅中,以中火煮至椰糖完全溶化。

2.加入玉米淀粉水,拌匀再加入椰丝拌匀。用中火把椰糖椰丝炒至酱汁收干,备用。

糯米糍皮材料:

糯米粉200克

粘米粉20克

澄面20克

玉米油20克

温水350克

糖10克

制作方法:

3.把材料放入蒸碗里,搅打均匀至无颗粒状态。

4.盖上碗盖,入锅,隔水蒸熟。

5.在蒸时,另取一些糯米粉(不是皮料用的,约100克),放锅里用小火炒熟(可多炒些,放凉装瓶里,以后备用)。

6.蒸熟的粉团用大一点的勺子从碗里取出,放案板上,用勺头底部压在案板上来回推搓至光滑细腻有弹性。这样省去手揉。

7.搓好后的粉团非常光滑细腻,切分小块(约25g 1个), 取一块皮料包入馅料(约12g 1份)成圆团。

8.放在糕粉(熟糯米粉)里滚一滚,即可上桌。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