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陆兆福祖父首创推出 捞生的“前世今生”很缤纷

报道:许世平

(吉隆坡27日讯)很多人都知道交通部长陆兆福祖父陆祯发是大马“第一鱼生王”,但大家是否知道,这道工序繁杂的美食,当年可非人人捞得起,鱼生的“前生今世”同样七彩缤纷。

捞生是大马华族拓展式的文化模式,从调配制作到享用的过程,这个饮食文化链条也展现了全民的共享性。

新年期间,大家聚集一堂,热闹欢腾的捞生宴,犹如马来西亚的“国宴”。友族在华人农历新年也一起用筷子“捞起捞起”,讨个“风生水起”的好意头。

趁着人日捞生,《南洋商报》特别专访陆祯发的儿子陆志就(84岁),了解鱼生的创始和发展事迹。

作为创新发扬鱼生的后裔,陆兆福于2020年觐见森美兰最高统治者殿下端姑慕赫力兹时,还特地将鱼生带入宫,与殿下及王室成员一同捞生。

他还向殿下介绍祖父研创鱼生的事迹,通过脸书分享多张照片及撰文,讲述祖父经营的陆祯记如何传承中国广东南海的“古早味”鱼生。

陆志就说,早于1947年书社报人吴宇康通过报刊写过一篇稿,介绍了他的父亲首创推出捞生的饮食文化,只因年代渺远,那些历史资料都散落了,他只能凭着记忆一点一点去挖掘珍贵的往昔。

他说,父亲战前从中国南来,在森美兰州芙蓉定居,并创立陆祯记,经营餐厨,二战结束后,就给客居的乡里调制广东南海的鱼生,以解思乡之情。

“那是简单的鱼生粥,还有独创及颇通销的冈州鱼肉面,用的都是鲩鱼的食材,后来应市场需要,父亲就改良传统,增加配料,推出大良鱼生、雪梨鱼生,和杂锦鱼生。”

他说,那时初二至初四,及初十三至元宵节才有卖捞鱼生,当年一卖4令吉,半卖2令吉50仙,少半卖或单人座1令吉。

“50年代普通员工月薪约20令吉,吃鱼生可谓高档消费。”

没用机械 用刀细切

在没有机械的年代,凭着人力、刀功,打开捞生美食热潮。

陆志就忆述说,鱼生制作繁杂工序都要用人力,要用刀细切,没借用机械,一般在新年前一两个月就须要准备妥当。

他说,70年代捞生文化才在国内普遍流行起来,有越来越多餐馆竞相推出各式鱼生,有三文鱼、鲍鱼、龙虾、干贝,还有素食鱼生,水果鱼生,新年前就提早掀起节庆的捞生潮。

2012年,新加坡的陈维政教授在脸书倡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将魚生列为新加坡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掀起马新两国饮食界的口水战。

对此,陆志就表示,60、70岁以上老一辈的人,十之八九都认识陆祯记这个老字号,其实在大马的年节捞生早于新加坡独立前就创生了。

各族一起捞生
形同大马国宴

陆祯发的孙子陆兆意建议国内的姑苏慎忠行及餐饮厨业公会领导,协助为马来西亚的捞生美食文化正名提出申遗。

他说,早期人们没有什么专利意识或品牌概念,更没有像肯德基家乡鸡连锁加盟的经营概念,因此没有计划申遗。

他只是感到惋惜的是,他阿爷那个时代,没有手机,没有脸书,也没有留下什么实物图照,可供后来者追溯的解说资料。

“但是最懂得吃的华族,却应该向世界推崇捞生的经典元素,因为捞生是一种社会习俗,用于庆祝佳节及欢聚团圆,和各族一起捞生的热闹场景更形同马来西亚的国宴。”

当世界各地美食都在跃跃欲试申请“身分证”的时候,他认为我们更应该致力为捞生美食文化正名,把捞生美食的申遗做成一项国家事业,将捞生成为非遗目录中全民名下的共同财富。

希盟执政初期,时任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建议,把捞鱼生列入大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防他国捷足先登。

随后马来西亚文化遗产基金会成员吴恒灿辩说,早于2009年,大马就已将捞鱼生列入了国家文化遗产。

对捞生问题掀起马新两国争议的舆情,有学者则认为大部分华人饮食脉络于中国原乡,变革创新在‘马来亚’或是东南亚。

资料还说,鱼生源自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民间料理,后来随着南来的广府祖辈引入东南亚,“鱼生粥”则较普遍。

后来衍生发展为‘七彩捞生’文化,综合了潮州、客家与闽南人的饮食文化。

马来亚华人的籍贯融合也随着南来祖辈生活在一起混搭起来,相互影响。

以生鱼条搭配腌姜及各色蔬果丝

“捞鱼生”是以生鱼条,搭配腌姜丝及各种有颜色的蔬菜丝及水果丝,如青红椒、西芹、红白萝卜丝及柚子肉等,还有一堆堆蔬菜丝排列在大圆盘上,然后洒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

“捞生”时淋上特制的麦芽糖及酸柑汁酱汁,然后一起高喊“捞起!捞起!捞到风生水起!”

捞鱼生的食材别具深刻的含义,如寓意荣华富贵的芝麻花生、满地黄金的薄脆片、鸿运当头的红白萝卜丝、青春永驻的黄瓜丝、财源滚滚的香油、大吉大利、甜甜蜜蜜的桔子汁和苏梅酱、招财进宝的五香粉。

反应

 

在商言商

全民捞生,共克时艰/吴添泉

作者:丹斯里吴添泉(华总总会长)

虽然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及正月廿客家同胞的“补开穿”已过,但我国农历新年的庆典还在持续,见面的贺年恭喜之声,仍然不绝于耳。

我还记得,前任中国驻马大使白天就曾经形容“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庆祝春节时间最长的国家”,在大马欢庆新年,让他感受到大马浓厚的新年味。

他说,大马春节气氛比中国多个地方浓厚,到处能看到张灯结彩,更形容大马春节是世界上最长的春节:“我记得在农历新年的前一个月,就被邀请出席华社多个团拜活动。

如今元宵节已经过了,我们还在这里庆祝春节,我非常高兴。”

当时白天大使还幽默的表示,若有“世界最长春节国家”的比赛,他一定会投票支持大马。

他表示,通过春节气氛,再次证明大马中华文化的传承及发扬得特别好。

不只是白天大使,我也可以非常肯定,今天的大使欧阳玉靖,以及国内许多华社党团领袖,从年关开始迄今的一个月来,都一直在“忙着过年”!

当然也包括我和夫人在内,以及所领导的大马华总、沙巴中华大会堂和沙闽福联会等,都在这期间忙着筹备各项春节活动,如挥春、新春嘉年华、团拜以及本身应邀出席其他团体的多个贺年活动等在内,真的是“过年忙”!

消费最盛内需最强

华人是经济民族,大马华裔同胞也不例外,过年期间的收工宴、团圆饭、烟花爆竹、 舞狮舞龙、开工、春运、旅游和团拜各项活动,“捞生”与“饮胜”声声响,一片歌舞升平,表面上,似乎完全没有经济欠佳行情不好这回事,好像也和“跌跌不休”的马币无关……。

虽然统计局不会有这个数据,但我深信,农历正月过年,也可说是一个国内其中一个消费最盛,内需最强的一个月份,也是华人和华商在一年之中,车流量、人流量和现金流最高的月份,再说,人人都不想当“王小二”过年(一年比一年差)。

其实,不只是在过年期间,另一个让大家都在关注的国家经济课题,便是有关马币汇率的问题,不论是兑美元或新元,最近一直有越来越“紧逼”和再创纪录的可能性。

身为企业人士之一,我在新春团拜和活动期间都发现,有关国家经济和马币波动或下滑,一直是大家在贺年之余,其中一个最炽热的话题,另一个共同点是,大家都一致希望马币不要再被低估,而能够在近期内止跌回弹!

包括在华总大厦举行的华总新春大团拜中,团结、文化、贺年和经济,也都成为了当中话题。

多元文化亲善和谐

在华总新春大团拜当天,我也对大马伊斯兰友好协会会长巴德利沙所率领的该会领导层,前来出席并和华社贺年表示感激和感动。我认为,这是我国多元国情和文化共识下,全民在文化上采取的包容、亲善与和谐的一大体现!

我也认为,不只是在文化方面的包容和共识,我国各民族也应该在经济上,互相扶持和配合,就像过去般,不分彼此携手建国、发展经济,度过亚洲金融风暴和国家经济难关时那样,全民和官民一心拼经济,并安然度过一切难关!

华人过年期间,其中一项必备和不可或缺的庆典仪式就是“捞生”,不论高官显要、党团领袖到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百姓,大家都在桌旁拿起筷子,在各式样的七彩鱼生或水果拼盘中,众口一词高喊“兴啊!旺啊!发啊!”简单是赞呆了!!

这个不分种族、宗教和文化而共聚一桌的一致动作,以及这样的场景,是令人震撼和感动的,它也是我国在多元国情下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通过齐齐捞生,全民共享共荣!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