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贡盐白梨枇杷 配吃莆田蛏子

福建直击报道|吴梅珍

照片|莆田饮食集团提供

第一次来到中国福建莆田紫菜第一村“蒋山”,认识到——原来紫菜还分头水、二水和三水。

第二次体验了黑泥滩挖蛏,方知盘中蛏,个个皆辛苦。

第三次,终于邂逅荔枝,可惜莆田人不催果、不催熟,品尝不到陈紫老树荔枝。

2025年,也是第四次再到福建莆田,除了再见当季正当美的蛏子,心为之颤动的还有——白梨枇杷。

莆田创始人方志忠(方叔叔)在他的美食视频《方叔叔挑食记》就常感概的说:“做餐饮的最终本质还是材料……”。

世界人口愈来愈多,好食材愈来愈少。莆田餐饮集团25岁了,方志忠就在“寻找好食材”这条路努力耕耘了25载,你说25年的岁月长吗?足于让一位青年,变成中年人了。努力了25年,方志忠接受《南洋商报》专访也忍不住苦笑:“青春不待,体力大不如前了。”

做好“专业”手艺人

4月中旬,白昼,莆田带了丝丝冷意,24-25摄氏度的哆头村闯进了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中国等百多位媒体、网红。其中两位还是美食界赫赫有名的大卡:电视节目《中餐厅》参演嘉宾林述巍(林大厨),以及台湾哲学系美食家高文麒。

一家餐饮集团邀请媒体走入食材产区,初次接触以为方志忠的目的是宣传餐厅,提高莆田餐厅在世界的营销和品牌行销。其实,方志忠在介绍好食材的背后,是希望借媒体手中的笔,鼓励每一个努力做好“专业”的手艺人,因为他们的付出值得被尊重、被看见。

贡盐全人手制作

先从一粒盐说起。

李绅的“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在在劝勉世人应当爱物惜物,更要感谢农夫们锄下的努力付出。

下午2时零11分,3辆载着各国媒体的巴士陆续抵达位于秀屿区东峤镇境内的莆田盐场。一下车即见盐工们,全副武装长袖长裤帽子口罩,脚套白色高筒水鞋,一队人在大日头下搬运海盐;另一组人则在耙盐。阳光虽然不如夏天的猛烈,但在一棵树都没有的盐区工作,盐工的辛劳付出叫人肃然起敬。

彭姓盐场管理人之一则告诉我们关于“莆田盐场”的故事。

《中国盐业史》载:“世界盐业,莫先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世称盐宗。此海盐所由起。”

在远古的神话中,煮海为盐的夙沙氏,便被称为海盐之神。闽盐中最独特的当数“福建贡盐”。据记载在宋代时福建海盐被列为朝廷贡盐,“福建贡盐”名字便是来源于此。而莆田贡盐生产基本上是居于两大主要因素:地理环境和古化工艺。

海岸线纯净

莆田市海岸线长343.6公里,3大海湾分别是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兴化湾和湄洲湾附近有工厂,工厂会带来大量污染物和重金属可疑物,只有莆田盐场附近没有工厂,也远离村庄,纯净的天然环境是他们晒造好盐的第一条件,引海水入池,他们第一关就是检验海水的纯度,确保它没有重金属。

要制造贡盐,还讲究气候和阳光。在莆田,当地也只有农历十一月和十二月,这两个节分适合生产贡盐。

莆盐的制造工序最迷人之处就是——都是人工制作。尤其是贡盐,连最细微的盐中杂质都是以人手挑选。用心晒造的贡盐曾经被试验并发现,它富含76种矿物质。

盐的成分是隐性的,身体的吸收和反应我们很难察觉,人在莆田盐场,我们讶异于入口的海盐居然是先甜后咸,且咸也不是刺人的死咸。

枇杷园吃白梨枇杷

未曾想过有一天能会在“枇杷园”园区里进行野餐下午茶,而“白梨枇杷”吃到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下午茶的饮料甜品是枇杷花煮成的枇杷花茶与枇杷冻。其它还有一些莆田传统糕点,如红团。

枇杷树说高,也不太高。果实长在比较矮的枝桠上,纵然是5尺高的女生不用垫高脚,都可以摘得到树上果。当天,安排媒体们感受摘枇杷的体验,想体验的媒体手上都提了一个篮子和一把剪刀,建议用剪刀是因为如果直接摘,它的保存期就缩短了。

尝鲜期仅二十多天

在车上,导游在介绍枇杷时提到,枇杷的品种有百多种,白梨枇杷是属于珍贵的品种之一。大马人吃枇杷的机会不多,这一次到福建,遇上枇杷季节,无论是人在福建泉州、永春,街头巷尾只要遇到枇杷,都买来试味。

有一回见到果实硕大的,以为果大必甜,真的是误会。尤其是黄皮,基本上都蛮酸。目前吃到最好的,还是莆田餐厅推荐的“老树白梨枇杷”。名字有白,它的果实表皮也是黄里透白的,甜度很甜,酸度也刚刚好。

白梨枇杷的产期很短,一年只有短短20多天,又极娇嫩,运到大马不耐收藏。想要品尝“白梨枇杷”,可以到中国莆田餐厅一探它的滋味。

莆田哆头蛏节

四五月是莆田蛏子当家的季节,而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坐在田边吃蛏子的环结,叠砖烧炭在天空下撒盐、花椒烤蛏子;莆田工作人员搭棚用大锅用下老酒煮蛏;林大厨和方叔叔联手烹调蛏溜兴化米粉汤。那一碗米粉汤,蛏子的鲜汁都流到汤里了,莆田米粉又很细,一下就入味了!

无论蛏子米粉或者汤都非常好,呼噜噜的吃粉喝汤剥蛏,四月最乐的活动,就是遇到了“2025年莆田哆头蛏节”。

个头大与肥美

说到贝壳类,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吃时怕有沙。每一次吃哆头蛏都没有遇到半粒沙子,直到方志忠提醒,莆田哆头蛏是生活在黑泥中,泥里含有丰富的天然物质,滋养出来的蛏子个头大、肥美,肤质还很细嫩,最重要的是无沙。

蛏子怎么煮都好吃,推荐两个口味是铁板盐焗蛏和老酒蒸蛏,莆田当地老一辈原汁原味的吃蛏法在当地叫“竖蛏”。他们会拿一个瓦或陶制罐子,蛏洗干净了,一条条头向下竖着放,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塞满一个罐子,再往罐里灌酒,少许盐,一些姜丝,不加水,拿去蒸,这是莆田当地民间最简便、最地道的吃法,因为他们用的是福建老酒。

生吃新鲜海蛎

这一季还遇到的好食材海蛎、黄花鱼……

说一下福建当地人口中的海蛎,不同国度不同称唤,会造成人们认知上的错误。福建人口中的海蛎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蚝、Oyster,产于江口珠蛎身型很迷你,所以多用来做成海蛎煎。由于都是用来入肴,因此很多人以为它不能生吃。

方宴当天,方志忠鼓励媒体敢敢生吃,一定要试一下它的新鲜度,大伙一试都讶异于它的咸度,鲜度一流,海水的咸度却偏高,实在好吃。

 

 
 

 

反应

 

雪隆

莆田与SEGI及循中 “万童送温暖”关怀弱势群

(吉隆坡17日讯)为了关怀弱势儿童,并唤起社会大众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莆田餐厅与SEGI University & College联合循人中学,于本月12日在该校举办“万童送温暖”活动。

同时,为了契合该校初中二年级的年度主题——培养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让他们学会将爱传递给身边的人,本次活动将以全体初二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

约560名初二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每一名学生皆自备了水彩等美术用具,于下午3时在各班进行绘制。

本次活动主题为“家”,学生们在环保袋上发挥各自创意,有的使用手掌绘制,有的则使用水彩笔及各式各样的用具来辅助作画。

此活动获得志工协助,义工是分别来自莆田的员工以及SEGI University & College的学生,他们在初二班级外的走廊上摆置桌子,并放置许多装饰品及颜料供学生们使用。

在作画的过程中,该校美术老师们也积极投入学生的创作,在一旁给予他们指点;班导师播放万童送温暖活动曲目《满天都是小星星》,为现场制造温馨气氛。在结束绘制环保袋之后,学生们带着自己所创作的环保袋移步至循人中学大礼堂,进行活动曲目大合唱。

领唱人员在台上带动着全体学生一齐高唱,现场氛围热烈而温馨。

主办方赠送著名书法家赖全合的书法作品予循人中学,以示感谢。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