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愚痴的行为

待人处事必须要有适当的礼数,不可以因为别人的宽容,而得寸进尺,以致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文/图:明吉法师
佛经上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愚者到朋友家做客,主人煮了许多菜肴和他一起享用。由于,主人一时忘记在一盘青菜放盐巴调味,所以,他们吃到这道菜的味道不好。当主人发现问题后,立即拿了一点盐巴来拌菜,使到菜的味道变好。
因此,愚者以为把菜变成好味道的秘诀,就是在菜里下盐巴,于是,他高兴地宴请亲朋戚友来家里尝试他的厨艺。当客人到了后,他心想当天朋友只是加了一点的盐巴就使到菜肴变得好吃,因此为了让大家吃到更美味的食物,他就多加了几汤匙的盐巴在菜里。结果,大家吃到因为盐分过多而又咸又苦的菜肴后,都吐出不吃。事到如今,他们才发现原来愚者误以越多的盐巴会带来越美好的味道,而忽略了适当使用来调味的分量。
我们待人处事也是如此,必须要有适当的礼数,合情合理的行为,不可以因为别人的宽容,而得寸进尺,以致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就如偶尔的开玩笑也要适可而止,千万要避免愚痴的行为,如把别人的残缺或憾事当作笑料,那样不但对别人造成伤害,惹下仇恨,也让别人对我们的印象不佳,败坏自己的声誉。
七种慢心

观察自己是否有这些不良的慢心行为,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忏悔改过.(明吉法师提供)
文:明吉法师
我们要对治慢心,首先必须认识慢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下略为大家介绍七种慢心:
(一)慢:以自己与他人相比较,发现他人比自己差,则强调自己优秀于他人,因内怀“高举”之心,所以叫“慢”。
(二)过慢:他人于自己相等者,硬说自己胜。他人本来胜过自己,而偏说与自己相等。这种过分的慢心,所以叫“过慢”。
(三)慢过慢:他人本来胜过自己,而却颠倒是非,说自己胜过他人,这叫“慢过慢”。
(四)我慢:这是七种慢的根本慢,执着五蕴为我,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这就叫“我慢”。
(五)增上慢:因“我慢”未除,于精进修行之时,得一种“相似境界”,其实并未开悟证果,而宣布自己已证圣果,这叫著“增上慢”。
(六)卑慢:这有两种人:一种人,对于他人多分胜者,亦承认自己卑劣,但是还要“傲慢”一下,说是自己不过少分卑劣而已。另一种人,知道自己比别人差,内心自卑,却装作自己很厉害,爱表现,其实这是自卑的伪装行为。
(七)邪慢:执著不正确的见解,欺凌侮慢他人,例如:恶人作恶,犯法坐牢。他不但不以为不名誉,反而以为坐监牢的次数越多,代表他在黑社会的地位越高,越有影响力。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己是否有这些不良的慢心行为,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忏悔改过,这样才不会被慢心所牵引,以致造作恶业,而产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