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四无量心

文:明吉法师

佛教把天界分为3个层次,即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如果有人想投生欲界天可以通过修持十善而获得生天的果报,但是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则需要通过禅修的功夫,才能往生其天界。

居中的色界天已经没有了男女的欲望,这里的天人和无色界的天人一样以禅乐为食,只不过无色界天的天人的禅修层次更高,他们没有了色身的存在,只剩下精神活动。

如果我们想要往生色界天可以修持四无量心(定)。修习四无量心,到底与色界禅定有什么关系呢?根据《清净道论》中说:“慈、悲、喜三者只属前三禅;舍属第四禅”。也就是说修行慈、悲、喜无量心(定)可以投生(或者修到的禅定境界)到初禅、二禅及三禅天,而第四禅天(定)只可以通过修舍无量心(定)获得。

根据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四无量心的解释,慈是“与乐”的意思,意指给予众生世出世间的利益,愿众生得到安乐;悲是阐明“拔苦”之意,谓怜悯众生的苦难,并设法拔除其苦因,使其远离痛苦烦恼;“喜”具有“随喜”的意思,其解释是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喜悦,同情他人得喜乐,如自己得到一样的快乐;“舍”是“心住平等”,谓不忆念众生对自己的恩怨而分别爱恶,是怨亲平等的舍心。

虽然,南传佛教不怎么重视“四无量心”,但是四无量心在北传佛教修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四无量心是自利利他的修持,跟北传的起大慈悲心广度众生的理念非常契合。

 

 
 

 

反应

 

登彼岸

慢心作祟

图/文:明吉法师

曽经在一次参访某海外大道场时,遇到其信徒向团友炫耀自己在焰口法会时看到佛像眨眼,非常兴奋地问我们有没有看到?本来佛菩萨示现是给修行人一个鼓励,以启发或坚定其信心,自有其感应的道理。然而,像这位信徒不断地向别人宣说的心态及表情,显露了他沾沾自喜及傲慢的心态。

从佛教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净土宗的祖师慧远大师修持般舟三昧,难修能修,曽于定中亲见阿弥陀佛三次,但是他老人家秘而不宣,直到临终时,为了怜悯众生,欲为大众增上信心,才宣说此事。

该道场也有信徒说曽看过佛像转身等感应事迹,惟其开山老和尚却说自己常住在寺院数十年却一无所见。我们平心而论,难道这些见相著相的信徒的修行会比老和尚高吗?虽然,我们没有法眼或者慧眼知道他们的境界,但是从一方是傲慢自喜地炫耀,而另一方却谦虚自己的平凡,就可以判断孰胜孰劣了。

如果这些信徒在看到佛菩萨的示现后,能坚定自己的信心,提升自己的精进心的话,这算是好事,反之,到处炫耀自己所见,那也只不过是慢心作祟,还不如看不见来的清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