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和内坦亚胡卖什么药?/霍咏强
本轮巴以冲突、战火已经蔓延至最南端和埃及接壤的拉法市,超过150万巴勒斯坦人在当地避难,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不久前表明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以军需要对拉法展开地面进攻,并且已经定下日期,一旦发动地面攻势,将造成更多平民伤亡。然而,就算在白宫政府猛力批评内塔尼亚胡在加沙问题上的做法,总统拜登更指“我认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无法改变以军进攻拉法的计划 。
为何以色列在受尽外方压力?现在还加上白宫的情况下、仍然一意孤行?白宫政府虽然毫不犹豫地批评内坦亚胡在加沙问题上的做法,但为何不作出任何具体行动?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分析,以色列进攻拉法甚至和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有一些共通点?
耶伦访华真正目的何在
耶伦4月4日下午抵达中国广州,展开6天访华行程,距离她上一次9个月前访华,会见的人员也大致相似。耶伦访华真正目的何在?过程中提出什么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9个月前,耶伦访华传达了不认同中美“脱钩”的信息,表示要建立和深化与中国经济团队的联系,减少误解的风险。但效果如何?现实是美国并无作出任何“扭转”中美贸易关系的改变,甚至可以视为加紧脱钩,并且透过对TikTok和TEMU等强势中国企业作出限制,表达出“担忧”中国新科技发展的趋势,这种态度让中国反过来加紧为可能被欧美彻底孤立,而作好“被脱钩”的准备。
那么,9个月过去了,这次耶伦再访华又说了什么?
美国不接受新兴产业
耶伦一方面以光顾中国著名粤菜和川菜馆来标签其“贴地”,但却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其首要或优先产业提供大量补贴……中国的期望是在这些行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来定调这次访问。强调美国将不会接受新兴产业、即内地称为“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清洁能源产品,如同10年前美国钢铁领域,被获得补贴的中国廉价进口产品摧毁。
但是,这些都是新时代每个国家都认为属于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更直接点,这些行业是目前的“风口”,现实里有哪个国家不重视、不支援?美国不也对本地生产清洁能源和芯片作出大量补贴、税务优惠,以及政策上倾斜吗?而且为何在中国巳经开始减少、或政策完成才来提出?
耶伦解释背后的逻辑非常奇怪,例如说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行业出现过度投资,产能大幅攀升,但国内需求疲弱,商品价格被人为压低,当这些产品出口到欧美,当地企业的生存将陷入困境。
中国电动车真的便宜吗?在中国市场的确如此,但低价外溢吗?没有,例如在欧洲国家,Tesla 3和同级的比亚迪海豹售价持平;在英国,Tesla甚至便宜近两成。当然,中国电动车的确是挡了Tesla的路、妨碍了它的垄断地位,这是否才是关键?为什么是新能源而不是其他中国同样强势的产品?关键在于“新”。美国政府对此也很坦率,明言要中国乖乖停留在低档行业,但中国能接受吗?
“诚恳”演戏离不开选举
还有猜测耶伦访华是要卖美债?中断俄罗斯的“输血管”?还是一场戏?表面“诚恳”的一场戏、始终离不开选举。对民主党支持者来说,拜登上台前一直承诺的理智务实对待贸易关系,调整关税、改善贸易合作,在现实里从未兑现,也兑现不了。选举又来了,耶伦又再要粉墨登场,向全世界展现白宫政府的务实理智,要选民认同:“我已经尽力了,是中国人不识时务!”
这也是当以色列政府向加沙步步进迫时、白宫依旧毫无实际动作的原因。以色列像个流氓,把美国拖入战争和对抗,表面对美国十分不利。同样地,在以色列内部,内坦亚胡正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指责内坦亚胡摧毁了以色列,撕裂了这个国家,但如果这些都扭转过来呢?
当中的关键是以色列政府在等候一个承诺,等候拜登政府向内坦亚胡承诺在他下台后,直系党派不会被秋后算账。而白宫政府就在等待适当时机:何时缓解巴以冲突,才对民主党选举形势最有利的时机。
【灼见】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了吗?/霍咏强
5月初,中美就关税达成“和解”协议,出现了双方罕见的共识,目前立场早已南辕北辙的中美媒体,都在强调“中方的要求几乎完全得到满足”,又或者说“会谈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现实是否如此?
5月12日,中国发布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将关税降到10%,第一轮美国加征的24%关税暂缓90天实施,中国将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此前双方加征了三轮巨额关税,意味着中美出现事实脱钩,此后,金融和经贸市场出现了连串大震荡。现在,双方仅保留10%的基础关税。
更像一轮喊价虚招
特朗普在关税战上败了吗?又或许说,他从未真打算推动所谓的“对等”,这更像一轮喊价的虚招。双方用了两天、十多个小时的讨论,结果只是将双方贸易关系回拨到4月2日,不做阻碍贸易的行为。
美国对中国的待遇也和其他没有发声或低头的地区一样,先拖90天再说。就公布的协议内容来看,双方只需要会面5分钟就可以达成,因为这是中方一直的“入门要求”。因此可以判断,双方肯定曾就更多方面进行讨论,但并没有取得更大共识。
那这次特朗普挥刀乱劈后,还有什么后着?真正目标何在?特朗普从始至终都要“钱”,四万亿进口货品如果平均抽取20至25%关税,上万亿的政府收入可以用来填补国债利息。只要说辞够漂亮、能让支持者相信,自然也无须理会税款到底从何而来。
因此可以预期,未来两个月仍将风起云涌,张嘴就来!所以在协议达成后,特朗普就改弦更张,表示感到兴奋的事情不再是重建美国工业,而是变成了“打开中国市场”!中美之间的极限战仍在继续,而且倾向回到民主党的“小院高墙”策略,或者更明确地说,是“科技脱钩”。
几乎在中美达成关税协议的同一时间,美国商务部发出了两道表面上截然不同的命令:宣布撤掉拜登政府遗留的《人工智能扩散的暂行最终规则》,但又同时宣布采取额外措施加强全球芯片出口管制。
“扩散规则”在拜登政府卸任前出台,原计划5月15日执行。一旦实施,将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出口管制规则,当时英伟达(NVIDIA)和甲骨文(Oracle)都提出强烈抗议。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将全球市场划分为3个等级:英、法、日本等18个盟友属于第一级,AI芯片采购不受限制;新加坡、以色列、墨西哥、巴西等其他百多个地区是第二级,严格规定采购数量;中、俄、伊朗、朝鲜属于第三级,无法获得先进AI芯片。
3管制措施剑指中国
表面上看,美国商务部撤销了全球AI芯片出口限制,但同时加强打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所宣布的3项新出口管制措施,其实都与中国直接相关:
(一)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Ascend)芯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
(二)警告公众使用美国人工智能芯片、训练中国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在后果。
(三)向美国企业发布指引:保护供应链免受转移策略的损害。
特朗普政府上台不到4个月,已经3次针对中国发布芯片或AI出口管制规则。
传出“扩散规则”将被撤销时,中国业界对美国放松出口管制并无任何幻想,反而持续采取强硬立场。
美国商务部此次发出的3项新出口管制确认了这一点,而且更赤裸裸地针对中国的芯片和模型。
美国的管制目标是:既不让中国的芯片被全球市场采用,也不让中国的模型获得广泛应用,直接动用长臂管辖,精准打压中国AI产业。
“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表面上是针对华为,但昇腾系列是中国应对英伟达AI芯片禁运的替代品,包括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百度等大量中国科技公司都在使用。
在缺乏详细指引的情况下,从广义上考虑,一种可能的危险趋势是,这些中国科技企业就算只是在中国境内使用华为的昇腾芯片,仍可能被视为违反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则。美国商务部后续可以循此方向,任意打击成为目标的中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