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阻碍民企发展的隐性壁垒/魏开星

今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学习时报》在其头版刊文发问,为什么民营企业发展的“隐性壁垒”长期破而不除?文章认为,根本问题还是在人的心里、头脑里、观念里,这才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隐藏得更深的“隐性壁垒”。

那么,“隐形壁垒”究竟表现在哪?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而且这些正是党刊明知而不便道明的内情。

企业主政治地位动摇

第一,民企经营者政治地位动摇。按中共文革及之前的阶级斗争理论,民营企业主是资本家或起码是小业主,属于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是剥削阶层,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共的中心任务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国家的发展阶段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国家经济形态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主雇工及剥削工人“剩余价值”被合法化;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也被归类为等同于工人阶级的“劳动”。企业主与工人之间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关系。

这样,极大地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刺激民营经济的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经济的壮大,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需要更明确地加以确立与提高。于是,在江泽民、朱镕基时代,“三个代表”被提出来,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三个代表”之下,中共的大门向民营企业主敞开,成千上万的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昔日的斗争对象成为同志,民企的地位空前提高。

然而,中共十八大后,强调“不忘初心”,似乎回到了共产党是工农阶级先锋队的前期定义,“三个代表”成了过去式。民企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动摇;加上中国内地在2021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提出“共同富裕”为新目标,且并未对何为“共同富裕”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清晰地定义与解释,动摇了民企及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巩固政权优先经济活力

第二,巩固政权优先经济活力。中共担心民企做大削弱执政基础,担心再现类似俄罗斯的“叶利钦效应”。后者是地方政府架空中央政权,而中国内地非公经济壮大超越公有经济,可能致使中共政权经济基础不牢,政权不稳。

2012至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万7000户增长到4457万5000户,10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民营企业经济总量超过60%,就业人数占80%;加上外资,非公经济这一块超过公有制经济已经十分明显。关键是前者有效率,后者还滋生贪污腐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国进民退”自胡锦涛、温家宝政府时期即构成政府的一些政策行为。“国进民退”是巩固政权的需要,却将导致经济活力及经济增长的丧失。

国企垄断构不公平竞争

第三,民企始终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国企垄断地位对行业、对资源、对公平竞争环境的侵蚀,对民企构成不公平竞争。国家政策层面要求的国企与民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四个平等”,在现实中并没有很好地做到。

第四,政治、政府对民营企业正常经营的干预。泛政治化使得民企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政治学习、政府检查、企业设立党支部、工会等,不仅流于形式主义还劳民伤财,更是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与破坏。

企业家都入了党,成为中共的一员,中央就不必担心壮大了的民企不听党的话;没必要在企业设立党支部,企业老板可由当地党委直接领导;若不是党员,企业领导可由当地党委统战部的关联团体即工商联在政治上指导,对其进行统战工作。

因此,看不出有何必要将党支部设在企业上。让企业管理层既要面对党委又要面对工会,夹在两者之间,消耗经营者的精力,削弱了企业面对市场的动能。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蓝白合破局 台选战更有看头/魏开星

酝酿已久、本月15日曾签署6点共识的台湾大选“蓝白合”,24日上午正式确定破局。

“蓝白合”未成,表面原因是对于柯文哲让几个百分点民调予侯友宜,存在理解上的分歧;实际上,其背后有更为复杂的因素。然而,导致破局的最大责任人指向柯文哲是没有问题的。这固然与柯本人所谓高智商、实则低智慧、小格局有关;同时相信与其幕僚黄珊珊不无干系。

黄珊珊以白营总管自居,实则其真实身分成疑;别忘了,其家人有蔡英文上台后首个拔擢的台军上将。此人更是台湾“自制潜艇”的积极鼓动者与执行者。台湾“自制潜艇”尚未完工,蔡英文就公然宣称“下水”,这已成了世界军工行业的笑柄。岛内评论认为,所谓的台湾“自制潜艇”,花了大钱,注定只是一只“大白象”,其中的猫腻日后极可能构成蔡英文执政期间的弊案与污点。

郭台铭使命已达?

还有一位搅局者就是台湾曾经的首富郭台铭。就在24日当天,当各组人马纷纷前往登记参选时,郭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退选,其尴尬之状可想而知!郭台铭花了大价钱,搞了90万人的联署,尚未登记及宣布退选,何等狼狈!其副手——艺人赖佩霞稀里胡涂地陪他在2300万台湾人面前亮了几个相就黯然退场,也够寒碜的了。郭台铭草草收场,似乎已完成了某些方面交给的“任务”。蓝白各自对其曾有所倚重,还不是看中郭的“钱袋子”?

当23日侯柯郭三方公开做最后的合作谋合演变成三方相互指责后,郭台铭盘算蓝或白或许有一方会拉拢他。事情的结果是无论侯还是柯都弃之如敝屣。这让郭再次体认到“有钱并不是万能的”。郭台铭已有两次充当了台湾大选搅乱蓝营的角色,其目的十分明显,其用心十分阴暗,显然是背负着某方势力的“使命”。经此一役,郭算是对某方有所交代,应该还能在某方讨到几分好处与利益;然而,要想在中国大陆经商、设厂,再玩得风生水起,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国民党极地反弹?

堂堂百年老店国民党再一次被小党玩得团团转,既可气又可怜!希望其能够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图自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还不能唤醒国民党吗?这一切就要看党主席朱立伦的表现了。此次“蓝白合”的过程,国民党被耍弄,反而让外界看到侯友宜的坚忍与刚毅。在24日上午11点,侯还打电话给柯文哲,结果柯没听电话。蓝营可谓仁至义尽,而柯更显无信誉与情义。

“蓝白合”破裂后,笔者反而看到了蓝营的希望。这个希望首先从侯挑选赵少康做副手开始。笔者与赵认识多年,曾经是笔者所在媒体的专栏节目《骇客赵少康》的主角。他既是政坛人物又是资深媒体人,赵为了2024这场选战,已筹备很久。俗话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果不其然!他在蓝营创建的“战斗蓝”,团结了一大批蓝营的中生代,将在日后选战中发挥作用。

赵外表俊朗,口才极佳,与侯友宜恰成互补优势。他在24日登记总统候选人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救亡图存”、“蓝营归队”都切中要害。由于赵是台湾“中国广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专业特长将令其团结众多媒体在身边,对于善于利用媒体、雇佣网军炮制虚假信息的民进党来说,这回正撞到他的枪口上。

白营将靠害绿营?

至于背负骂名的柯文哲团队,尽管挑了一位富三代美女、民众党“不分区立委”吴欣盈为搭档,然而注定是陪跑的角色。看白营输多少就看在立委席次上能斩获几席。白营因无法与蓝营合作,又与郭富豪“割席”,其在全台尤其是南部缺乏地方组织及选举经费囊中羞涩的困境,均无法突破。作为小党,民众党的破坏性还是有的。这种麻烦制造者对谁更具危害性呢?普遍的看法是对国民党的侯团队,笔者倒以为是对民进党的赖清德。支持柯文哲的都是些年轻的亲绿选民。

“蓝白合”失败后,台湾的2024大选反而更有看头了!最终结果究竟怎样?端看明年1月13日的点票数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