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美车业罢工 中国勤加工/蔡元评

华为正红的时候,另一个代表工艺能量的汽车业开始在中国工地上弯道超车,而且马力全开,风驰电掣!

在国际市场最前卫的日本和德国汽车,开始受到史上第一回合的激烈竞争。

白发苍苍孤芳自赏

一度称雄世界的美国国技命途多舛。这回,动手的是自家人——15万名汽车工业联合会(UAW)工人,针对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发起大罢工。

美国有线电视(CNN)称,3巨头高管以往薪酬涨幅高达40%,而工人仅6%;因此,汽车工业联合会要求同等薪涨,与每周工作4天的待遇。此案若过,工人每小时的劳动成本,将从64美元(约300令吉)飙升到160美元(约750令吉)。3厂每年的营运成本将暴增800亿美元(约3753亿令吉)。

汽车业每年为美国经济提供1兆美元(约4.69兆令吉)的养分,或5%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100万就业岗位。

美国总统拜登放话,表示支持汽车工业联合会诉求,并指出,2023年上半年,3巨头的利润就超过了200 亿美元(约140亿令吉),但工人却未分得一杯羹。

不论后果如何,车业罢工肯定掀起美国各行业的"2.0版",影响通货膨胀;搞不定时,也将导致一些产业倒闭。汽车业的风潮,也必然给拜登附加了一口嘴炮:“都是中国惹的祸!”

联合国贸易数据(UN Comtrade)、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 (OICA)报告显示,中国即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这是中国领跑全球生产和销售两大项目后,再一个的突破。

国际汽车工业评论指出,过去的20年,汽车两雄——日本车系的完美人性化设计、德国的高超工艺,将被异军突起的中国挤到二线。而白发苍苍的美国,只好留在国内“孤芳自赏”!

全球车市改头换面

电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前导。政府致力支持开发电动车,光是2009到2019年间,当局就拨款1000亿美元(约4691亿令吉)发展相关的科技。

成绩有目共睹,目前,电池驱动车占中国内销的五分之一、外销的三分之一。日本和德国电动车只各占其出口的4%与20%。

中国“车速”惊人。2015年,中国汽车外销仅35万辆,落后印度;2023年上半年,起飞到200万辆,换算每天1万辆。

中国汽车出口、生产与销售稳坐钓鱼台。2023上半年,中国汽车外销234万辆,首次超越日本的202万辆。2022年,产量2702万辆,远远高于排名第二,1006万辆的美国。同年,国内销量2686辆;美国的1386万辆望尘莫及。

日前,慕尼黑车展上,以电动车为旗号的中企展位占40%,压倒东道主德国。中企的排场使美西方车业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立即在议会上发难,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理由是欧洲须自我保护,预防“不公平贸易”侵袭。中国电动车在华为手机爆红后,再掀起了美西方新一股的政治龙卷风!

尚为被外媒关切的,是华为与汽车业深度协作的智能汽车。智能车采用智能化技术,例如人工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等;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和安全的出行体验。这项技术一旦突破,也必然再引起西方世界的“政治关切”。

放下低智转型高档

拜登动用政治手巨灵掌为企业谋出路,祭出高关税和制裁,逼使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劳力低廉地区,稀释中国底气,进而全面打击中国科技势头。

结果,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稀释了自己,忽略了国内产业纵深与横向的发展,流失了美国能量。

美国权威智库指出:“拜登的中国策略失禁”,而且造成“全球供应链纠结晦暗”。

报告称,没错,中国的一些产业迁到了印度、越南、墨西哥;可这些地区的物料和配件仍须依赖中国供应链,因此,成本并未如想象的下行。

中国出口实力不但未破口,反而因工厂放下低智工作,把目标对接高档产能;经过了转型的阵痛后,竞争力反而有增不减!

结语称,和中国脱钩“是风险上再冒风险”。西方企业须发掘中国一波又一波的弯道超车的成因!

国家政策、领导人的作为,是群众鲜明的标杆。政府带动文化,政治和文化相互贴着,关系密切;有咋样的政府,就出现咋样的国民,倒过来也是如此。

美国是消费型、重福利、高度自我的社会;和中国人认命、服从、规律、愿意参与艰辛,比如风吹雨打,基建等苦差事的意向形成尖锐的对比。因此,美国工人转型不如中国工人上心,也因此,中国人有弯道超车的绝对优势。

视频推荐 :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汽车工会大罢工 揭美制造业深层危机

报道:丁果

美国3大汽车制造商面临工厂工会集体罢工,再加上面对来自电动汽车行业冲击等挑战,深陷竞争力衰退危机,也已经成为总统大选议题。

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密苏里州和俄亥俄州的3大汽车制造商、被称为“底特律3巨头”的通用、福特、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的工厂工人最近集体罢工。

事缘约15万名汽车工人与上述3家汽车制造商的劳资合同于9月14日到期,而由于劳资双方没有在到期日之前对新合同达成协议,属于美国最有势力的汽车工人联合会的3个厂家的1万3000多名工人,即刻从15日凌晨开始举行联合罢工,震惊朝野。

由于这3家汽车制造商的近15万名工人占据美国汽车制造业全部工人数量的56%,这次罢工使本来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中,已经不占优势的美国传统汽车工业陷入一片混乱,从而影响已经不稳定的美国经济。

罢工压力逐渐加码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主席萧恩·费恩威胁道,虽然暂时没有举行更大范围的“总罢工”,但是如果劳资双方不在短时间里达成新的合同,“任何选项都是可能的”。

事实上,该工会的资金储备很充足,让工人维持较长时间的罢工并不困难。当然,工会已经建立高达8亿2500万美元的罢工基金,并采取逐渐加码的策略,在罢工初期只让3州3家工厂的1万3000名工人走上罢工纠察线,让本来预计参与罢工的10几万人作为蓄势待发的后备军。

这样可以保障罢工者在罢工期间获得足够的补偿(每周500美元),也给资方带来悬念满满的压力。

但是资方认为,如果满足工会的集体谈判要求,加薪40%以及1周4天工作及固定福利养老金,“底特律汽车3巨头”的劳动力成本,每年将增加450亿至800亿美元,使美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大幅度衰退,甚至影响未来的生存能力,资方所能答应的就是在目前合同的基础上加薪20%。

福特裁员鱼死网破

为此,福特汽车公司资方率先使出“鱼死网破”的撒手锏,即刻直接裁撤约600名工人。通用汽车通知堪萨斯厂可能因为缺乏零件而关闭,2000人将失业。而斯泰兰蒂斯的北美首席运营长也启动紧急应对机制,表示工会的加薪要求“非常离谱”,同时也威胁要将公司旗下部分车型的生产,从美国底特律转移至墨西哥。

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使事态变得更加棘手,甚至逼得白宫不得不表态。

罢工致巨大损失

罢工对资方的压力显而易见,有专业分析师认为,虽然3大汽车制造商这两年总体经营不错,导致工会要争取恢复在过去疫情前和疫情期间,因为经济困境而被削减的福利。

前总统奥巴马甚至说,当年雷曼兄弟引发经济危机,美国全民付出拯救汽车行业,汽车工人共体时艰,如今公司赚钱,应该给他们加薪加福利。

但是大罢工不是闹着玩,即使乐观估计,这样的罢工持续进行,前10天的累积损失就可能超过50亿美元,而进入总罢工的话,损失就会增加10倍。

这场日烧数亿元资金的劳资双方角力,不但关系到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可能也会对进行中的总统选举带来微妙影响。

马斯克落井下石

这次汽车制造业工人的大罢工对“科技神人”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来说,则是“天上掉馅饼”。马斯克正因为关闭“星链”,不让乌克兰攻击俄罗斯舰队而遭到爱国者围剿,而且因为被传“不伦”介入而导致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婚姻破裂而受到千夫所指,对他的行业竞争对手陷入困境当然幸灾乐祸并落井下石,借此转移舆论的视线,同时自我吹捧一番。

一贯反对工会的他,不但炫耀拒绝工会的特斯拉和SpaceX工厂的工人薪资,比工会要求加薪后的数字还要好,业绩要求也很高。

马斯克甚至大吹自己工厂的工作氛围很优越,鼓励大家演奏音乐并享受乐趣。因此,与传统汽车制造业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相比较,自己企业的工人更“期待上班”。

3大车商转型困难

汽车业分析专家也毫不犹豫地站在马斯克一边,声称不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成员的特斯拉,是这场罢工的最大赢家。

因为福特、通用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在大力砸钱发展电动汽车,不让特斯拉一枝独秀,如今因为罢工停产,拖慢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对特斯拉独霸市场当然利多。

未来即使劳资双方达成新的合同协议,但是因为劳工成本提高,自然影响到这些汽车制造厂电动车的价格,对不断用降价来拖垮竞争对手的马斯克来说,也是利多。

事实上,即使在罢工之前,传统汽车制造业公司的电动车业务亏损已经超过预期,以福特公司来看,今年上半年的电动车业务亏损为18亿美元,整年的亏损将达到45亿美元。而工会的诉求是,“电动汽车制造不能成为低工资竞赛”。

可见,这场罢工在传统汽车制造业向电动车制造转型的关键时刻,具有“塑造未来”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关系到拜登政府全力推动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见破坏力之大。

拜登手里没“魔杖”

马斯克向来就不怕别人说他“不爱国”,也对流行的“政治正确”嗤之以鼻,他孜孜以求的是让特斯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大发展、大赚钱,实现他自己“拯救人类”的梦想。

但是,跟马斯克向来不和谐的美国总统拜登,则对汽车工人大罢工进退两难。

美国工会是支持拜登的政治基本盘,他在2020年大选中就自豪地自称是最支持工会的总统,工会也空前地给他投了近300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

在这次罢工发起之际,费恩批评白宫,数月前为福特电池工厂提供90多亿贷款时,在与资方的协议当中,却未能加入保护现有工作岗位的条款。

费恩点到了拜登的“死穴”,因为拜登为了对抗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不惜支持福特等汽车制造业巨头发展电动车。但是如果按照工会的加薪和福利要求,将增加成本,这些制造业巨头连特斯拉都无法竞争,怎么能与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一争高低?

难怪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高登不无调侃地说:“总统处境非常艰难,想要成为史上最支持工会的总统,以及史上最具环保意识的总统,他真的需要一根魔杖。”

恐影响连任之路

拜登在选举年当然不敢得罪工会这个基本盘,他在上周五发表简短讲话,声称汽车制造商没有将庞大的利润与工人分享,故此表态支持罢工,要求福特等大公司,在政府提供巨额款项支持传统汽车向电动车转型的过程当中,必须保护工人的权益。

但是拜登十分清楚,要在维护经济稳定和捍卫劳工权益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而任何顾此失彼,都可能破坏他争取连任之路。

其实,美国商会已经向白宫发出警告信,表示“汽车3巨头对我们的经济至关重要”,而罢工将导致大规模裁员和一些企业破产,使物流和供应链出现混乱。

为此,拜登宣布派出代理劳工部长和白宫高级顾问前往底特律,帮助协调劳资双方的谈判。拜登深知,罢工如果无法及时结束,甚至发展到总罢工,不但他号称的“经济成就”要大打折扣,甚至他的共和党政敌也会乘机攻击,对他再“捅上一刀”。

加上拜登还面临国会众议院的弹劾调查,以及儿子亨特遭司法部起诉犯重罪等事件,拜登极可能还没有出战,就会被民主党内临阵换将,彻底阻断连任之路。

特朗普攻击汽车业转型

事实上,拜登的死对头、共和党最有可能的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已经向工会和白宫发起攻击,声称这些罢工工人是被“工会出卖”,因为“电动汽车将在中国制造,而非美国制造”。

他认为:“根本没有过所谓公平过渡(由汽油车制造向电动车制造)这种事,只会使工人的生计受损并抹杀他们所珍惜的美国工业。”

评论人士认为,特朗普正在试图利用人们对电动车转型,将由中国主导的担忧,制造对绿色转型的恐惧。因为特朗普已经将罢工与电动车联系起来,声称推动制造电动车,“对美国汽车联合会和美国消费者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他还威胁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联合汽车工会的工人,将与美国所有其他汽车工人一起被消灭。”

新能源车或酿失业潮

《纽约时报》则直截了当地评论说,底特律3巨头面对特斯拉以及中国电动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只能开发新能源车款,以捍卫汽车行业的利润和市场地位,但是新能源车的零件比较少,所需要的工人大幅度降低,这种转型必然带来传统工厂倒闭,工人面临失业或者重新学习新技术。

这就是大罢工除了薪资纠纷,背后的难解症结,充分揭示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业,在熬过日系和德系汽车竞争之后,面临虎视眈眈要搞垮传统制造业的特斯拉,和中国电动车制造崛起的挑战。实际上,即使特斯拉电动车制造的半壁江山也在中国。

这就使一心要跟中国对着干的拜登政府干着急,却束手无策。如果围堵中国的芯片制造,无法遏制华为的突破,而传统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又受到美国工会牵制,不要说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是一句空话,连曾经带来美国近代工业起飞的汽车制造业,也会“无可奈何花落去”,百年荣景难以再现。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