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社媒是法国暴乱元凶?/霍咏强

法国巴黎郊外一名17岁少年在交通检查时遭警方枪击致死,演变成全国大范围暴乱。总统马克龙批评社交媒体煽动暴乱:“在近几日的社会运动中,社交媒体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看到TikTok、Snapchat还有许多平台上,有聚集并组织暴力行为,青少年受电子游戏影响、模仿暴力内容。这让年轻人脱离现实。”

流量产业链煽风点火

火上加油的是现代社交媒体“曝光链”特性,当有可供炒作的事件发生,网台就会组织策划主题,并且“借东风”增加曝光量,夸大事件推波助澜。一些平台也参与进来,不仅乐见负面信息刷屏,以迎合受众心理,还穿插真真假假资讯,吸引网友转传。可以说,并不是网友决定了热搜,而是流量产业链上的各方配合网友对“色、腥、膻”的起哄心态,对所谓热门话题煽风点火。

所以,马克龙在遭受舖天盖地的负面舆情下,把责任归咎于社交媒体,也是自然反应,再加上这些年发达地区撕裂情况严重,新兴国家又屡次发生通过社群策动的颜色革命,自然更为警剔。然而、社交媒体又是否真正元凶?

这次暴乱最令笔者感到印象深刻的地方,正是不同立场对事件有不同的看法。

作为当事人的非洲及中东少数族裔和难民组织,自然申诉几十年来从未真正得到关注的贫穷悲歌。然而更真实的景况,却是政府长期以来逃避核心责任,漠视社群撕裂的现象。正如当地人都习惯了巴黎螺旋型的“分区鄙视链”,由中央区域出发、越往外、收入越低、治安愈差、环境愈混乱,外围地区住的都是黑人和阿拉伯人,生活困境又形成吸毒、抢劫和打斗,警察都是提着枪巡逻。

非法移民破坏治安

从数据上, 这些来自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非法移民犯罪比例,远较其他族裔高,所以就他们被视为问题的根源。然而,这种情况到底是因还是果?是成长背景令他们走入歧途?还是贫困被歧视铤而走险?

在中东人眼中,欧洲白人一直带着永恒不变的种族歧视,而欧洲就认为自己种族平等,法国本地人并不认同种族歧视,反过来认为这是非法移民长期破坏社会治安,从而引起不幸的个别事件。

日积月累的矛盾又反过来激化居民的不满情绪。2022年12月23日,一名69岁的法国白人手持自动手枪,冲进巴黎第10区的一家餐馆和一家美容院,连开了十几枪,当场打死3人、打伤3人。

第10区住着许多库尔德族人,虽然该区已经并不属于最混乱的区域,但显然社会矛盾都被转嫁在外来人身上,令当地白人老头变成种族主义者,形成对外国人的病态仇恨。

对香港人来说,法国暴乱令他们回忆起2019年香港黑暴,对社会遭受暴力破坏犹有余悸。一件全民关注的社会事件、社交媒体催化情绪、外国媒体推波助澜,让一些潜藏的社会问题演化成躁动情绪、街头暴力,而更类似的是大批未成年少年在前线冲锋陷阵,成为破坏社会的罪犯。这不就是香港人“熟口熟面”的剧情?

美国人认定,这是另一次弗洛伊德“黑命贵”事件。当法国因暴动而疲于奔命的时候,美国主流传媒不仅对骚乱大肆炒作,同时还冷嘲热讽,法国和美国一样、也有着“系统性种族主义”。从利益角度来看,在法国大暴乱期间,曾有高达46亿美元从欧洲流入美国。显而易见,只要欧洲的动荡无法平息,美国就能毫不费力地收割欧洲资本。

社会缺乏真正公平

法国暴动是难民问题、是种族歧视、是族群排挤、是社会撕裂、是社交媒体煽风点火、是美国对欧洲的另一次收割,但是一个最基础的关键是缺乏真正公平的社会,而且还越走越远。

当然法国并不想深入问题、更不打算捅破天,于是要找替罪羊,但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把责任推向当事人却是不道德的,正如美国与英国把矛头指向警察执法不当,要改革警务工作。所以法国风向也变了,似乎准备把矛头转向“制度错误”:只因为警察动用武力的条例过度放宽了、条文也不够仔细了?

但,这是根源所在吗?让执法人员动辄得咎、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不就成强盗社会了吗?

 

 
 

 

反应

 

国际

联合国谴责枪杀案 法国加强安保

(纽约23日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2日通过新闻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谴责21日晚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发生的2名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遭枪击身亡事件。

古特雷斯表示,这一令人发指的行为毫无正当理由;他谴责针对外交官员的袭击行为,呼吁警方将嫌疑人绳之以法。

以色列驻美使馆2名工作人员21日晚在距白宫仅约2公里的犹太博物馆附近遭枪击身亡,法国政府22日开始加强犹太人聚集场所的安保措施。

外媒报道,法国内政部长布鲁诺·勒塔约当天指示警方加强监控犹太人聚集场所,安排警力在犹太教堂、学校、商店和相关媒体、文化活动地点周围巡逻。勒塔约说,安全措施必须“看得见”,这样才能让潜在的袭击者打消念头。勒塔约还要求军方为巡逻行动提供“额外支持”。

以色列外长吉德翁·萨尔22日在耶路撒冷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反犹、反以色列的煽动与这起谋杀案存在“直接关系”,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领导人与官员也在煽动反犹主义,“尤其是在欧洲”。萨尔没有说明是哪些国家或官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