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疯狂的表市/黄詝瀚

晨运时,我偶然听到一起活动的阿伯,说他的孩子们也到Pavillion连夜排队,等候3月26号斯沃琪(Swatch)旗舰店的大门打开。这和近日新闻报道大批的人疯狂抢购欧米茄(Omega)和斯沃琪联合推出的超霸星球系列腕表(Moonswatch),是同一件事。

那么这个腕表的推出为何如此大阵仗,即便腕表不是限量版,连夜排队的现象竟然还是全球性呢?

这就和我一个月前写的文章“神奇的表市”大有关联。

其实,无论是懂表或者毫无头绪的人,在与朋友聊天或许会听说到,高端瑞士腕表市场在过去几年都非常火热,特别是近一年,二手表市价更是疯狂攀升。高端腕表市场离奇之处,在于品牌如爱彼(Audemars Piguet) 、百达翡丽 (Patek Philippe)和劳力士(Rolex),皆是有钱也未必买得到。更离谱的是,这些品牌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普遍上竟然可以叫到两至三倍的价格。

名表贵过房子

如果是经典钢铁运动款如百达翡丽鹦鹉螺 (Patek  Philippe Nautilus)、劳力士迪通拿熊猫(Rolex Daytona Panda)或爱彼皇家橡树(Audemars Piguet Royal Oak Jumbo)呢,更是天文数字。这些经典款,价格竟相等于甚至高于一间城市里的房子。

当然,许多人会好奇的问,是不是所有瑞士腕表都是这样,还是只是某些款式?

我可以这么说吧,瑞士高端腕表的市场,主要由十家品牌称霸,而其中,最被人追捧的莫过于非上市公司控制的历史悠久的独立品牌,如劳力士、百达翡丽和爱彼。十大品牌中,欧米茄也非常受欢迎。虽然欧米茄的投资价值和涨幅没有其他三家如此疯狂,可是他的超霸专业月球系列表仍然有许多粉丝。

毕竟,这个系列多年来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相联,获得飞行资格认证,一度是陪同尼尔·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和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乘坐Apollo 11登上月球的腕表。

经典款平民化

所以,当欧米茄和斯沃琪联合推出超霸星球系列腕表,以廉价售卖经典款,造成了全球轰动。一些评论员甚至说,印象中,只有苹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时才有相同热烈的反应。

如今更多的趋势是,高端腕表已经成为了投资资产,也是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炫富奢侈品。随着社交媒体的灌输、借贷的便利和满足虚荣心的向往,原本价位门槛很高的品牌,已不构成消费的阻力。这类的欲望,与贪念极为相像,是无法满足的。虽然,我曾说过钟表设计传奇大师,杰拉德·尊达(Gerald Genta)的出现奠定了瑞士钟表的未来发展趋势,可是今日的盛况,无可否认与人性有莫大的关系。

经历了石英革命,多家日本钟表公司如精工(Seiko)和卡西欧(Casio)以石英电子技术提供了相比传统机械钟表,计时更准确,而且制造成本更低的廉价腕表。原本应走向夕阳的瑞士传统手工机械钟表领域,却扭转乾坤,找到了新的春天。经济无论如何都有周期。

任何产业,领域或者市场都逃不了经济的力量。唯有高端瑞士钟表市场,一枝独秀,违反常理。

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据说从未把劳力士腕表视为身分或地位的象征;相反,是人类成就了这图腾。他认为,人们成就了理想以后,可以通过拥有准确且可靠的腕表,作为他们日常伴侣,作为奖励与认可自己的一种方式。就是这种精神,延伸了劳力士价值和足以让他称霸世界表市,长达整个世纪之久。

依我所见,腕表应赋予更崇高的意义,如传承和美好回忆等,而非世俗的炫富首饰。

 

 
 

 

反应

 

要闻

名表店卷走顾客1500万 女业者图精神不佳脱罪

(吉隆坡15日讯)二手名表专卖店女业者以寄售和代购方式,卷走多名顾客约1500万令吉的名表后失联,过后以“精神状况不佳”,试图摆脱法律责任。

目前失联的手表店女业主(38岁)之前在灵市某购物广场开设手表店,并提供名表典当及寄卖服务,共吸引了逾20名男女将名表交托其处理。

有关手表店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关闭,女业者也带着寄卖或抵押的名表失联,造成约1500万令吉的损失,其中有受害者控诉,同一枚表卖给多人。

一名表转卖多人

逾10名曾典当或委托寄卖服务的受害者,今日通过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部主任拿督斯里张天赐召开记者会。在场者有雪州公共服务及投诉部主任陈凯荣律师及顾问律师张玮伦。

一名不愿具名的受害者指出,该名女业者的诈骗手法包括将同一枚手表转卖给多名顾客,再以“协助转售”为由要求继续保管手表;受害者揭发此伎俩,是因为发现有数名受害者委托手表店寄卖的手表型号完全相同。

一名来自隆市的42岁梁姓男子(上市公司股票持有人)于去年12月12日在女骗子的介绍下,以200万令吉现款买下6枚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名表。

他说,事主自去年12月12日至今年1月19日都与骗子保持联系,骗子在今年1月21日突然失去联络,并且专卖店毫无预警倒闭,导致事主无法拿回其余6枚寄售名表及51万令吉现款,损失145万1800令吉。

“骗子的丈夫曾经向受害者们发送一张图片信息,内容为妻子在本地一家医院进行精神状况评估情况,试图摆脱法律责任。”

受害者兴讼盼拿回钱

张天赐表示,受害者要求讨回公道,包括一名64岁陈姓退休男子,他在去年9月将5枚名表交给骗子寄售后迟迟没有拿到任何钱,岂料今年3月9日到骗子的专卖店跟进寄售情况时,才发现专卖店已经关闭,立即向警方报案。

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局副主任陈凯荣律师则表示,虽然现行法律能够应付此类犯罪,惟他不排除骗子会以患有精神疾病为由来逃避法律责任。

“部分受害者已经通过民事诉讼,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拿回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