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物色安华接班人不易/胡逸山博士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接班人的课题不可掉以轻心。

安华作为团结政府的领军人,毫无疑问地享有最为崇高的政治声望与影响力,但团结政府整体的政治声望与影响力,却未必很高。这从上届大选,绝大多数马来选民把选票投给国盟可见端倪。这也是为什么国盟这几年来,都对联邦政权一直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即使发动又一场的喜来登政变,那也是“名正言顺”、“俯顺民意”的。

换句话说,团结政府未来任相接班人选,即使是比得上安华的政治声望与影响力,那也还是不足以延续团结政府的执政任期。即使没有喜来登式的政变,就算是与安华或与其政治声望与影响力相等的接班人领军希盟(或加上当下与希盟共组团结政府的国阵)参战下一届大选,坦白说,也还是没有绝对的胜算。

所以,接班安华相位的人选,必须是一位政治声望与影响力比安华略胜一筹、最好是高出许多者,如此方能更为确保希盟,乃至团结政府的执政前途。

3层面上面临难题

然而,要找出“超越安华”的接班人,在至少3个层面上是有巨大的难度。

第一个是安华的个人心理层面。可想而知,作为如日中天的政党与政府领袖,安华当然是不想有随时可以接棒的接班人如影随形,因为当过二把手的他深知,确定了接班人之后,所有的政治焦点都会集中在接班人身上,安华即使是时任首相,也可能会被逐渐架空权力,这一点肯定是历经沧桑,好不容易才登上相位的安华所极不情愿看到的。想在国内外历史上留名的安华,自然也不愿被接班人的更高声威所掩盖。

接班安华的难题第二个层面是有关党外党内。公正党内明显不可能在短时间推出或栽培安华的接班人选。在友党巫统(包括一些已被开除或冻结党籍者)也许有潜在人选,但公正党会甘心拱手让出团结政府的主导权吗?

但最重要的接班难题,却是颇为凸显民意的,即我国暗流汹涌的主流民意,是希望有着重独尊一族一教的领袖。接班人选若要稳健执政,须迎合民意,而如此的人选在尊重多元的团结政府中,即使有,但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接任安华也就困难重重了。

 

 
 

 

反应

 

名家专栏

薪资高低牵连甚广/胡逸山博士

上篇开始评论前国家银行行长指出本地薪资普遍低迷问题,谈到资方和劳方对此可谓各执一词,双方连沟通都很有问题,更不用说得以妥善解决了,否则也不会如该前国行行长慨叹般,一直拖了好几十年还是原地踏步。

此外,这课题也牵扯出一些相关的课题,如教育制度与改革、社会观瞻、工作与生活态度等。

本地的教育制度就如许多其他亚洲国家的教育制度般,着重传统的教学和学习,鼓励学子们生吞活剥地地死背课本上的知识,背完了再背,背完就上考场去应考,考到好成绩就上好大学,过后出来打份希望是白领吹冷气的“好工”。

当然这份工好不好也还是见仁见智的,因为就如前述般,薪金也还是蛮低的,但起码上班时有冷气吹,无需身水身汗地在烈日下干活。

背书应考教育模式

当然这种教育模式也不能说就完全不对,因为不但亚洲里的许多庞大或发达的经济体,也还是采取这种教育模式,而且甚至比本地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课后补习一直补到半夜才罢休,争考上好的大学更是拼得七彩上阵。

即便是先进美国和英国,也还是如此的着重类似的传统教育模式,本地教育制度不就是很大程度上师承英国的吗?

我在美国读书时,看到固然有什么创意教学云云,但真正重要的大考,也还是要有一定的“背书”基础的。

但也许较为不同的是,在那些其他可说是更为成功或发达的亚洲经济体,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拼搏精神,到了职场上也还是继续发扬光大,凡事敢为人先,人弃我取,加班不介意。

如我就试过在韩国时相约当地友人吃晚饭,他竟把时间定在晚上九点,而地点就在他公司附近,而十点多吃完后,他竟然就近走回公司继续加班,精神可嘉,如此可谓为公司卖命的工作态度,公司当然也就必须给予他更好的待遇了。

在这些地方,下属比上司早下班是绝对不可能的。反观我就在本地友人公司里亲眼看到,下午五点一到,他的下属们一一经过他办公室前客气地说拜拜,然后开开心心地下班了。

工作态度影响薪酬

我不敢说工作态度的差异,就是薪资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但起码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至于美国嘛,虽然工作态度未必有如亚洲国家的勤快,但美国胜在一般手脚颇为灵巧,他们在文化上就很喜欢到处自行修修补补,车坏了自己修、屋顶漏水也自己补,而不是除了会念书外也就一无是处了。

所以美国人虽然一般被认为消费量很大,一个典型家庭需要买很多东西,理论上应该很容易“钱不够用”,但其实美国人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实践,也算是一种隐性的省钱了。

所以虽然美国的薪资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也不算高,但许多民众也还是得以自给自救的。而特朗普总统就是害怕如果许多民众长期因为工作岗位外流而没有工作会越来越自暴自弃,所以才那么着急要所谓把工厂搬回美国。

以后再续。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