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期盼的年度汉字“安”/锺启章

年度汉字的评选已经成为使用汉字地区一年一度的盛事。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大事,选定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汉字,以反映全年焦点。
汉字的言简意赅,使年度汉字具备相当的概括性,一个字就能褒贬国情政局,因而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民意,投选者无非是希望当政者可借以改善施政,采取应对措施惠及百姓民生,造福社稷。
这就是年度汉字评选在全球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在成为一项极具仪式感的“文化年俗”的主要原因。截至2022年12月,可以看到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海峡两岸相继公布年度汉字。此外,《亚洲周刊》也有自己的年度汉字评选活动。
前十汉字皆负面
12月7日,由新加坡《联合早报》举办的 “字述一年2022” 汉字投选结果揭晓,“涨”字获选为最能代表2022年的汉字。同一天,2022年“台湾年度代表字”投票活动也出炉,获得最高票的年度代表字也是“涨”。消息曝光后也引发网民热烈讨论,更有人发现前十名年度代表字竟没一个好字。
巧的是,12月11日公布的2022马来西亚年度汉字,“涨”脱颖而出中选。“涨”字当选3个国家和地区年度汉字,相信是头一遭,这是形势使然,主要是因为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爆发,能源和全球产品供应链被破坏,导致百物涨价,直接影响到民生。
台湾票选第一到第十名的字依序为“涨”、“撑”、“骗”、“假”、“望”、“盼”、“困”、“乱”、“转”和“伪”。媒体和网民纷纷感慨,真是没一个好字。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马来西亚,去年11月13日公布的年度汉字十大候选汉字“涨”、“选”、“复”、“乱”、“灾”、“骗”、“牢”、“贬”、“猪”和"解”,当时年度汉字工委会主席拿督吴恒灿就慨叹大部分候选字都是负面的。
2022年也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连续第二年选出同一个年度汉字,两国的2021年度汉字都是“盼”,反映出两国人民皆盼望政治稳定、疫情早日消退以及经济更快复苏。
事实上,2022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汉字都是负面的,包括12月12日公布的日本全国民众票选的代表汉字“战”,直接指向俄乌战事,它让全球陷入大战边缘,冲击世界经济与区域安全。在日本,去年也因为前首相安倍晋三遭刺杀事件,凶手的“复仇之战”引起强烈的社会心灵不安,使得日本经历动荡的一年。
此外,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三大教授团体创办的《教授新闻》评选的2022年韩国年度汉字成语为“过而不改”。这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去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对于2022年的韩国来说,梨泰院踩踏事故成为韩国人刻骨铭心之痛。而且,韩国总统尹锡悦去年上任之后,将总统府搬出了富有传统的青瓦台,加之他带着夫人到处外访,一些新闻媒体传出各种有关第一夫人在外交场合衣着举止不得体的报道,给人一种颇为尴尬之感。
也许,中国的“汉语盘点2022”当选汉字“稳”是唯一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汉字。“稳”,体现在经济要稳中求进,社会要长期稳定,改革要蹄疾步稳,发展要行稳致远,中国饭碗要端稳,就业民生要保稳。
这项由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2”12月20日揭晓,“稳”、“党的二十大”、“战”和“俄乌冲突”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安华让华社安心
鉴于多年来马来西亚年度汉字都是负面的,值此元旦,我祈盼2023年的年度汉字会是积极正面的“安”字。“安”在年度汉字圈其实并不陌生,2022日本年度汉字票选中,“安”就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情绪较为晦暗的“战”字。
在这里“安”可以是指安华,相对于上一届全国大选后产生的三任首相,安华的确是让华社感觉比较安心的首相。希望安华能够安定全体人民的心,让2023年成为平安的一年,各族都相安无事,问题都可以转危为安,家庭是安乐窝,社会是安和乐利,国家是国泰民安,人民是安居乐业,而最重要的是,安华相位安如泰山!
搞好民生·提“升”经济/锺启章
2024年12月15日揭晓的2024马来西亚年度汉字,“升”以微差击败“昌”字首次当选。“升”字以18.52%的得票率脱颖而出,“昌”字获得18.18%,两者差距仅为0.34%。
年度汉字,一字乾坤,是年度最有影响力的字。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或国际大事,选定一个字反映全年焦点。年度汉字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读懂年度汉字,往往就意味着读懂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一年民众所关注的焦点事件。
“升”字有褒贬义
汉字有多音多义的特点,在几千个常用字中,约有四百多个是多音多义字,这些字形相同而读音、意义、词性不尽相同的字,较容易造成误读误解,甚至会有迥然相反的释义,就像“升”字,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并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它有两个面向和含义,既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
属于褒义的是它代表着人民对国家过去一年的情境给予正面的总结,包括经济有所增长,令吉升值,股市综合指数升高,而在职场上打拼的则获得升职加薪,收入提升,同时去年适逢马来西亚、中国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不断提升,总之,一切都往积极美好的方向去看。而另一个则属于贬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反映了人民对过去一年来物价普遍上升、生活压力山大感到担忧。
要判断“升”字在这里到底是褒还是贬,可从过去几年来当选的年度汉字看出端倪。2023年消极负面的“贵”字当选年度汉字,主要是因为当时令吉贬值,导致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对民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贵”字就是对大马整体经济的最直接的表达。
而2022年的年度汉字是“涨”,很明显的反映了马来西亚民众在2022 年也是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民众的生活面对沉重的压力,“涨” 字当选似乎是“众望所归”。
纵观2022及2023两年来民众投选年度汉字的趋势,可以看出2024的年度汉字与之前两年的年度汉字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感觉。因此,“升”字在这里属于贬义的可能性比较高。
2024年中选的“升”与排名第二的“昌”字相差仅有0.34%,可说是险胜。“昌”字代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所创的“昌明马来西亚”口号,这也反映了民众所关注的课题,多数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升”字的当选,可以给当政者一个很好的警示,那就是民生经济问题毕竟还是治国理政重中之重。默迪卡民调中心于去年10月10日至11月27日所展开有关安华政府施政绩效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53%受调查者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民调指出,多达65%受访者仍担忧大马的经济状况,仅有39%受访者认为我国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多达53%受访者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方向前进。
受调查者中有65%认为经济课题如高生活成本、低收入、高失业率、令吉贬值、总体经济状况不佳等,是当今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对安华改善人民经济的作为表示满意的民众,只有45%。这项民调结果和年度汉字“升”所表达的民众心声可谓不谋而合。
治国口号是工具,民生经济是目标,“昌明大马”口号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和政策方向,但它必须落地,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才会赢得民心。
口号与行动应一致
实践证明,治国口号是否具有生命力,最终要看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如果一个口号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到实处,那么这个口号就是空洞的。
治国口号是方向,民生问题是目标;治国口号为民生问题提供指导,民生问题检验治国口号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特朗普首次担任总统时高喊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曾凝聚大量选民,但却未能解决医疗、移民等关键民生问题,以致争议不断。
一个成功的政府应让口号与行动一致,将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改善民生措施,譬如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口号,透过扶贫政策让数亿人脱贫,使口号变为实际成果。
因此,团结政府不仅要高喊“昌明大马”,更要将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才有望在下届大选中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