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政治掣肘经济:不变铁律/黄詝瀚

就以韩国为例吧,三星集团继承人李在镕于周五8月13日获假释出狱。他因在2017年牵涉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案而入狱。但是,随着疫情严峻和全球出现芯片半导体短缺现象,“赦免李在镕”声浪在过去数月四起。当然,这是表面的政治说辞,忽悠人民的故事而已,背后其实隐藏多面考量。

其一,韩国盟友——美国,想借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现代汽车、SK和LG)为首的三星集团,在芯片半导体制造业的领先生产能力和中国抗衡。其二,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借用经济复苏课题配合总统大选将至,向总统文在寅施加压力。就这样,“韩国经济需要李在镕”的叙述影响了人民对此事的看法。

大家需知,韩国是亚洲拥有最健康民主体制的国家,所以民意所向容易影响政治局面,而民生问题恰恰由经济政策和政治力量主导。

3换政府漩涡不停

所以说,政治和经济是息息相关的。政治影响政策,而政策是经济的方向盘。以往,马来西亚在东南亚脱颖而出、获得外资青睐的主因,在于政治稳定和法律体系完善。可惜,在过去3年余里,我国竟三度换政府,成为东南亚除了缅甸以外陷入政治漩涡最频密的国家。

可想而知,我国经济不停下滑,就大马股市而言,外资已经连续25个月卖出并减持股票。截至 2021年7月末,外国持有我国所有股票比例的总市值降至20.2%,是历史最低点。

其实,无论是美国、香港、韩国还是本地的股市,都避免不了经济周期的效应。每一个经济都有各自的春天和寒冬,不同之处在于起因、程度和结果。但是,在政治的课题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可以摆脱被政治掣肘的现实。

封城令管不住疫情

国盟政府不得民心的缘由,在于他们无法管控疫情。为减少疫情上升的趋势,封城政策是短暂的痛,如果有成效,人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该政策至今仍无效,还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导致民怨沸腾。

归根究底,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因纳入太多政治考量,不着边际,严重影响经济,更间接制造民生问题——例如宣布紧急状态并停摆国会,非根据科学原理,而是巩固政权的手法而已。

另外,刚卸任的财长虽是资深银行家,可是在多数人眼里,他的政策除了华丽的PPT和宣传口号,中小企业与低收入群体实际受惠少。

最令人咋舌的是,政府认为允许用现有和未来的积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来自救,人民应答谢其“英明”。可见,治国和管理企业需要不一样的格局。

韩国总统文在寅出身寒门,积极参与草根运动,成为有名的人权律师。他是韩国少数的非上流社会出身的总统,并以扶持人民、打压大财团利益的竞选诺言胜任。即使一生高风亮节,但出于政治考量,也得改变其治国政策。他深知若要在来届大选获胜,须力推经济重回增长轨道,以减少民生问题。只有减少民生问题,才能缩小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赤字”。

认清政治掣肘经济是铁律固然好,但平衡政治考量更重要。如果能从人民的角度、而非利益集团的视野做决策,结果必然会让普罗大众更容易接纳。

反应

 

言论

政客恶意误导平民百姓/南洋社论

马来西亚政坛乱象已经越来越严重,政客们不断发表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的言论,恶意迷惑平民百姓,蓄意引发种族与宗教的敏感。

国盟主席丹斯里慕尤丁说,国内的政治局势发展已经将马来人和回教徒置于痛苦的十字路口。身为回教徒,他愿意与包括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内的马来人和回教徒合作,捍卫宗教、种族和国家。

马哈迪之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马来人的政治政党各自分裂,结果使他们变得软弱,也无法纠正情况。

他说:“我们分裂成许多政党,造成我们失去权力,当我们失去权力时,就无法纠正对马来人不利情况,这就是我们需要团结起来的原因。”

针对马哈迪和慕尤丁的合作,首相安华反问:“(难道)我们是偷窃马来人土地、偷窃股权、偷窃工程?这些(证据)都在哪里?”

他强调,团结政府没有背叛马来人,反之是致力提高语文、艺术与文化。

安华认为,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国家,我们提升回教之余,也需要照顾非回教徒的权利。这是团结政府的协议,也是对于和平的保证,他希望人民不会被这样的情绪误导。

除贫60年仍未达标

过去60年来,在巫统主导的国阵政府领导之下,马来民族虽然获得政府的扶持,却未能实现消除贫穷的目标,执政党也从来不敢坦然和勇敢的面对现实和承认失败。

扶持马来民族政策的失败,执政政府必须负起最大的责任。朋党主义形成的官商勾结,掠夺了国家大部分的资源,草根马来民族无法在这个计划下受益,更无法摆脱贫穷的窘境,许多人仍生活在贫穷线上。

腐败的政府不会承认失败,失败的领导人也不会向人民亲口承认失败。马来西亚政客在过去多年来,最擅长的手法就是找借口推卸责任。

其实,消除国家贫富不均是执政者的重要责任,身为负责任的领袖,施政公平、目标明确、专业执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任何利用转移视线、颠倒是非或不公的方法,绝对不能解决国家的问题。

治国须开放兼容平等

国家的前途是全民的责任,马来西亚这样的多元种族、宗教、文化的国家,种族的融合是重要的国家问题。执政者必须在开放、兼容和平等对待的原则下推行,如果强权的偏袒、欺压或一意孤行,全民的和谐与团结肯定是无法达成的目标。

马来西亚子民都知道,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多元,是这个国家的特色,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敏感问题。

人民与人民之间,彼此都懂得相互尊重,维护国家和谐与稳定;只有和谐与稳定的社会,才能推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马来西亚政治正处在破旧立新的重要分水岭,我们要的是能够公平施政、促进全民团结、打造昌明社会的有担当政府。

那些继续在种族与宗教课题上制造问题的不负责任政客,我们应该将他们请离政坛,回家颐养天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