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政治掣肘经济:不变铁律/黄詝瀚

就以韩国为例吧,三星集团继承人李在镕于周五8月13日获假释出狱。他因在2017年牵涉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案而入狱。但是,随着疫情严峻和全球出现芯片半导体短缺现象,“赦免李在镕”声浪在过去数月四起。当然,这是表面的政治说辞,忽悠人民的故事而已,背后其实隐藏多面考量。

其一,韩国盟友——美国,想借韩国四大企业集团(三星、现代汽车、SK和LG)为首的三星集团,在芯片半导体制造业的领先生产能力和中国抗衡。其二,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借用经济复苏课题配合总统大选将至,向总统文在寅施加压力。就这样,“韩国经济需要李在镕”的叙述影响了人民对此事的看法。

大家需知,韩国是亚洲拥有最健康民主体制的国家,所以民意所向容易影响政治局面,而民生问题恰恰由经济政策和政治力量主导。

3换政府漩涡不停

所以说,政治和经济是息息相关的。政治影响政策,而政策是经济的方向盘。以往,马来西亚在东南亚脱颖而出、获得外资青睐的主因,在于政治稳定和法律体系完善。可惜,在过去3年余里,我国竟三度换政府,成为东南亚除了缅甸以外陷入政治漩涡最频密的国家。

可想而知,我国经济不停下滑,就大马股市而言,外资已经连续25个月卖出并减持股票。截至 2021年7月末,外国持有我国所有股票比例的总市值降至20.2%,是历史最低点。

其实,无论是美国、香港、韩国还是本地的股市,都避免不了经济周期的效应。每一个经济都有各自的春天和寒冬,不同之处在于起因、程度和结果。但是,在政治的课题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可以摆脱被政治掣肘的现实。

封城令管不住疫情

国盟政府不得民心的缘由,在于他们无法管控疫情。为减少疫情上升的趋势,封城政策是短暂的痛,如果有成效,人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该政策至今仍无效,还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导致民怨沸腾。

归根究底,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因纳入太多政治考量,不着边际,严重影响经济,更间接制造民生问题——例如宣布紧急状态并停摆国会,非根据科学原理,而是巩固政权的手法而已。

另外,刚卸任的财长虽是资深银行家,可是在多数人眼里,他的政策除了华丽的PPT和宣传口号,中小企业与低收入群体实际受惠少。

最令人咋舌的是,政府认为允许用现有和未来的积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来自救,人民应答谢其“英明”。可见,治国和管理企业需要不一样的格局。

韩国总统文在寅出身寒门,积极参与草根运动,成为有名的人权律师。他是韩国少数的非上流社会出身的总统,并以扶持人民、打压大财团利益的竞选诺言胜任。即使一生高风亮节,但出于政治考量,也得改变其治国政策。他深知若要在来届大选获胜,须力推经济重回增长轨道,以减少民生问题。只有减少民生问题,才能缩小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赤字”。

认清政治掣肘经济是铁律固然好,但平衡政治考量更重要。如果能从人民的角度、而非利益集团的视野做决策,结果必然会让普罗大众更容易接纳。

 

 
 

 

反应

 

东海岸

马青领袖批评希盟执政表现,呼吁公正党反思

(关丹13日讯)马青淡马鲁区团长黄启政批评希盟执政以来的表现,认为其理财和施政路线未能达到预期,并指出非马来人对希盟的支持度显著下滑。

黄启政针对公正党署理主席拉菲兹承认非马来人支持率下降的言论表示,非马来人并非“投票机器人”,不会持续支持未能兑现承诺的政党。他认为,公正党应在党选期间反思人民的政治观感。

他在文告中指出,虽然公正党党选受到关注,但其意义不在于参选者的输赢,而在于制度化改革和良政善治是否能重获活力。

他认为,公正党执政两年多来,包括拉菲兹和努鲁依莎在内的新生代领袖,都应对大选承诺未能兑现、制度改革停滞、理财施政不力以及民生建设停摆等问题承担责任。

他指出,公正党党选并非路线理念之争,而是党内派系为争夺党权和官职而展开的权力斗争。

他认为,这场权力竞赛并非政治革新和国策重塑的开端。由于公正党掌握执政权,党内派系为布局下届大选而争夺政治资源,展开政治斗争,这是其他执政党曾经历过的成长历程,公正党也不例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