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政治动荡民主必经路/黄詝瀚

一年又匆匆的过去了,眼看2022年到来,许多人都希望新的一年会比过去坎坷的两年,来得更好。一般在这时间点,许多人会反思过去一年里,自己、家人甚至国家的现况如何。2021年,无论从任何层面去评估,的确是过去20余年里最难熬的一年。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人民主要受经济和政治的创伤。过去两年里,除了经济政治的不稳定,就连健康和生命都没有保障。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虽已换了两任政府,普遍上,人民的声浪反映的还是不满、失望和愤怒。这些情绪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绝望。身边的朋友,以往对大马的前景是百感交集,但如今,许多仅存负面的情绪。移民他乡已不是人生计划的考量之一,而是优先的打算。有些还真的把移民列为2022新一年的决议。看见槟城出生,但在羽球世锦赛,为新加坡摘下世界冠军头衔的骆建佑,实在让人惋惜。可是,大马真的已是强弩之末吗?

马哈迪医生是位非常具争议性的人物,但他始终堪称政治家。在他执政时期,无可厚非做了不少令人唾骂的事,但也有不少丰功伟绩。如果和过去这两届政府的首相相比,后者更是让人民苦不堪言。不只是他们本人,连被委任的内阁部长的言行举止,都无法让人信服。可是,如果我们让政治定义大马,岂不是让这些政客得逞?

实际上,马来西亚是大于政治和种族的分化。就拿大水灾为例,大家看到的是各族人民不分你我互相帮忙,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位于八打灵的锡克庙(Gurdwara Sahib)是最先开始动起来的之一,为灾民准备食物。当时,政府的踪影都无从所见。看见各族志工为灾民烹食的画面,难道不让人欣慰吗?

我们不能否认,由于政客出于政治需要,为了巩固权利,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分化人民。这个事态不只是大马独有,就连世界霸主美国,能出现特朗普这样的低俗总统,也是靠这种快、狠、准的分化战略和部署。通过社媒不断重复灌输假新闻,并且制造假想敌,是非常有效召集支持者,和让他们仇视其他群体的手段。

由于大水灾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接着看到的是政客开始百般作秀、在社交媒体宣传等。可是大马人民一点都不傻,谁是雪中送炭,谁是雪上加霜,一目了然。就连在路边郊外的灾民看见数量官车路过,都不禁嘲讽。难道目前手握大权的政客不担心吗?

对于那些认为大马已没有希望的人,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负面看法言之过早。虽然周边国家的崛起,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有所担忧,特别是当别人正在发展,我们却沉沦及政斗,可是一个健康的民主国家,是有必要经历这种政权交替的动荡。

坚持对美好未来憧憬

当年韩国著名总统和唯一的韩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金大中经历了44年的政治奋斗,才成功在1998年让韩国变成名副其实的民主国家。他个人无数次险些被暗杀、被放逐到日本、受多年牢狱之灾,甚至一度是被判死刑的死囚。可是,金大中在与军阀独裁者朴正熙和全斗焕抗衡,并与前总统卢武铉和现任总统文在寅一同参与维护人权和捍卫各种民主学生运动(包括死伤无数的五一八光州民主化运动)、披荆斩棘,才有今天强大的韩国。

老百姓或许很难理解和跟随伟人的步伐,但只要将心比心,不舍弃各族同胞,时势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坚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那国家才会有希望。大马仍有情,这是我2021年最深切的体会。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精品基金创立3年·回报远超大市 Tradeview敢与巨型同行较量

独家报道

在由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如大众信托、丰隆资产管理等主导的本地资本市场,中小型参与者依然有机会凭着自身努力、毅力闯出一条血路。故事的主角,正是在2022年4月1日诞生的基金管理公司Tradeview资本。

2022年11月至今年3月,Tradeview资本旗舰基金–Tradeview可持续发展基金(TSF),取得16.4%的投资回报率,远胜吉隆坡综合指数、富时100指数、富时小型股项指数的走势。

其私人委托类投资(DPM)则在2022年4月至今年3月,取得25.2%的回报,令人啧啧称奇。

而翻开该公司的管理团队名单,全是大马资本市场、财经媒体界内熟悉的名字。

创始人兼总执行长黄詝瀚,多次在本地中英语财经媒体分享洞见。回首过往,黄詝瀚曾在2015至2017年间,任职于双威(SUNWAY,5211,主板工业股)的战略部门,随后在2017至2019年间,担任大马碧桂园的总战略长。

Tradeview资本总投资长黄椁熙,曾是肯纳格投资者有限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所管理的资产规模逾3亿令吉;基金经理黄子伦,曾任大马CFRA高级证券分析师,也是著名投资类书籍《股票分析投资揭秘》、《钱向何方》的作者。

另一位基金经理梁佳满,同样是本地财经媒体的常客,此前曾担任大众信托、大马CFRA的证券分析师。

在2022年,他们决定离开自身舒适圈,携手组成Tradeview资本,开始在大马金融市场披荆斩棘。而随着Tradeview资本迎来创立3周年,他们也在办公室内接受《南洋商报》专访,详谈自身投方法、创业辛酸史以及未来大计。

要在投资界站稳脚跟,投资绩效自然大于一切。而从上述投资回报数据来看,Tradeview资本显然已取得不俗战绩。

水务投资硕果丰盈

谈及投资或选股策略,黄子伦分享,每一天该团队都会从国内外政经新闻、政府与企业的宣布等,来判断与分析市场趋势,思考哪一些板块会是宏观环境下的得益者或苦主。确定了哪一些板块有上升潜力后,该团队再挑选合适的公司。

“我们首先会将盈利、财务、营运记录比较健康和强劲的公司列入名单,接着设法与公司管理层对话,了解其业务风险与策略。随后我们再进行一场内部讨论,探讨其估值是否诱人、其运营与成长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再决定是否要投资。

从国会议事录找到机会

“进场后,我们持续关注公司的股价走势、业绩、基本面等。若偏离了预期,我们就会小心应对,包括卖股离场。”

Tradeview资本其中一项得意之作,是从本地水务股取得亮眼回报。梁佳满说,约两年前,团队通过新闻及细读国会议事录,了解到政府已下定决心重组国内水务和调整水费,届时槟州水供(PBA,5041,主板公用事业股)、勇达集团(ENGTEX,5056,主板工业股)、力新工业(RESINTC,7232,主板工业股)等水务股将受惠。

入场后,Tradeview资本分别从上述三家公司,取得3倍、50%以及接近40%的回报。

对于这一项投资,黄詝瀚也颇为满意。

“从阅读国会议事录来看,我们会是做了大量功课才决定投资,而不是单凭感觉入场。”

任何创业项目,都伴随着一段辛酸史,Tradeview资本自然也不例外。

从夹缝求存到展翅腾飞

黄詝瀚分享,该公司成立之初,就遭遇不少“被放鸽子”的窘境。他说,创立前曾有不少朋友或企业家承诺投资Tradeview资本的基金,岂料正式集资时,却有接近一半没有兑现承诺。

“我原计划在第一年集资5000万令吉,最后只筹措得2400万令吉,那段时间真是异常艰辛。”

当时,股市还没彻底从疫情的冲击缓过气来,加上Tradeview资本的现金流尚未稳定,黄詝瀚最终脱售名下一间屋业,为公司注入强心剂。

同时,碍于Tradeview资本初创时仍是籍籍无名的市场参与者,资产管理总额(AUM)无法与大众信托等巨头相提并论,出外拜访企业时,难免会遭到冷落。曾在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任职的黄椁熙,对此颇有感触。

“此前,我不用主动开口,别人都会过来打招呼。但自从我加入新公司从零开始后,许多人会因我们的AUM规模不够大,而选择忽视我们。”

已被投资者认可

坚持下去,必会看见彩虹。随着市场逐渐稳定,且Tradeview资本一贯坚持的价值投资法已带来可观回报,投资者开始争相来敲门。

甫Tradeview资本时,黄詝瀚团队曾设下目标,要在第三年让AUM达到7200万令吉,并在第五年触及1亿2000万令吉。然而截至今年一月,该公司AUM就已冲上1亿2000万令吉,比原定时间早了逾两年!

黄詝瀚希望,在未来5至10年内,可以将AUM推高至5亿至10亿令吉间。

进军风险投资

在大马投资界拾级而上的当儿,Tradeview资本也将目光伸向风险投资(VC)领域,准备在一级市场大展拳脚。

目前,Tradeview资本已成立一家名为Hartamodal的风投管理公司(VCMC),支持国内中小企业上市。

黄詝瀚说:“我们向来积极投资股市,和处于上市阶段的公司,甚少接触初创企业。如今,是时候踏入这一领域,协助大马打造更健全的资本市场!”

谈及国内初创或中小企业,黄詝瀚的语气夹杂着一股不愿服输的态度。

“许多人都低估了大马的中小企业,常说我们远不如新加坡、泰国、印尼等。但据我们的观察,大马早已具备实力不俗的企业,且拥有相当庞大的人才库,惟碍于资金不足,不少企业最终选择原地踏步。

“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投入资金,协助企业上市和成长,甚至成为区域冠军!”

专注5大领域

各大行业中,Hartamodal会侧重于五大领域,第一是再生能源,据梁佳满的说法,这与全球绿能日益盛行的趋势、大马政府在2023年公布的“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遥相呼应。

第二是制造领域,由于大马政府正积极推动半导体业成长,且已推出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这行业自然也具备庞大潜力。接着则是农业科技、金融科技与零售业。

尽管满怀雄心壮志,但Hartamodal投资前,也会都设下条件,若企业无法满足任何一项,都无法达成协议。黄詝瀚说,如果企业拒绝给予董事席位,他们必然不会投资。

要求被投企业本地上市

此外,被投企业必须在本地敲钟上市。

黄詝瀚说:“我们的使命,是协助发展大马资本市场,因此我们会要求被投企业在国内进行首次公开售股(IPO)。”

同时,在黄詝瀚看来,作为大马企业或品牌,在国内上市所获估值或投资者的支持,应会高于在国外敲钟。

“若相关企业不曾在国外运营,国外投资者自然对其不熟悉,遑论给予合理的估值。”

Hartamodal同样已为AUM设下目标。黄詝瀚希望能为第一支基金筹集7000万令吉,第二支则达到1亿令吉。

“我们也冀望,能在首5年让AUM达到两亿至3亿令吉间的水平,但能否达成目标,仍取决于市场走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