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政治世家不过三代?/杨善勇

林吉祥出道很早。1965年,不过24岁,他已是《火箭报》主编。翌年他受委行动党组织秘书。奔走全国,尽心尽力,是建党大功臣,迨无异议。但是,誉诽交替,本来如此。林吉祥也不例外。

任内纠纷不少

替代吴福源,接任党秘书长,经他领导,火箭逐步发展;不过,在他任内,纠纷也不少。《行动党25年奋斗史》笔记,截至1974年7月国会任期结束,行动党失去13个国会议席的4席,以及31州议席的11席。

退党名单当然不止这些。因为不满林吉祥的作风,据说也引爆了柯嘉逊博士、廖金华、黄朱强、冯杰荣、沈观仰、宋新辉、魏福星及张德发陆陆续续退出民主行动党。

后来转任主席,林吉祥没有裸退。随后林家第二代的林冠英站到前线。不过,当年的拉拉扯扯,不曾因此戛然而止。

丘光耀在博士论文《 马来西亚的第三条路——民主行动党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2005)说:“林冠英的性格—尤其在出狱之后—自视过高,且机关算尽,让派系矛盾更加尖锐化。后来甚至还‘演变到林派基层在2004年大选抵制郭金福的竞选运动。’”(页231-232)

林派抵制郭金福

面向一连串的魑魅魍魉,当时的秘书长郭金福苦透了。2003年10月5曰,马六甲第十三届党员代表大会改选前,他说:“我害怕本身的癌症会复发,但是我更害怕的是马六甲州行动党因缺乏团结,而被连根拔起。”(页245)

当中另有一段咄咄怪事,丘光耀透露:“2004年大选就近在咫尺,为了不让林冠英错失一届参选资格,2月19曰,林冠英在党主席林吉祥和署理主席卡巴星陪同下,遂到皇宫提交申请宽赦书,秘书长郭金福竟然事先毫不知情。”(页247)

后来郭金福意外输掉马六甲国会,2004年3月28日的告别记者会他感慨万千,“党的内讧导致部分党员拒绝为他张挂竞选海报,甚至有不利他(指郭没有为民服务)的耳语在选区中流传。”

同年4月2人日郭金福再次表白:“我一直尝试竭尽全力地丶忠诚地履行作为党秘书长的职贵,但是我却面对一些人的背叛丶伪善和中伤,他们从未将党的利益置于派系利益之上。”(页249)

是是非非,这个党如今怎么看待这一切?老话说,富不过三代;政治世家,似乎也是这样。如果林冠英选不上中委,遑论林氏王朝3.0了。

 

 
 

 

反应

 

灼见

【灼见】土团如意算盘打得响?/杨善勇

土著团结党的仓促成立,是顺应当年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罢黜副揆丹斯里慕尤丁之后的时局发展。显然,土团党当时旨在替代巫统。一旦琢磨党名,大家想必觉察:“土团”对应“巫人”,“团结”则寓意“统一”。

但土团党终究不是巫统2.0,无论兵力、组织、财力、党产,稍加比较,便可看出两党的南辕北辙。更何况,土团党出师的定位本就尴尬:对外面向巫统,有心无力;对内则处处要看伊斯兰党的脸色。

想靠非巫裔臂膀壮大

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土团党为何试图通过“非巫裔臂膀组织”来壮大自身。

马青柔佛州森布隆区团团长林耀进、马青柔州前副团长黄玉盈、柔佛马华青年团秘书汤良福,以及马华前总会长丹斯里廖中莱的前政治秘书梁捷顺,皆先后加入。此外,民政党马六甲前主席蔡连财也已转投土团党。

显然,这些接二连三的动作并非偶然,而是提前部署,对准本届国会下半场可能出现的契机,希望争取上阵机会。

此言非虚,细读土团党柔佛州非巫裔臂膀组织主席邓烈康的谈话便可见端倪:土团党锁定来届有胜算和上阵空间的国州议席,因此求才若渴,广召志同道合的非巫裔人士,尤其青年才俊入党。

然而,母体如此,非巫裔臂膀组织岂能轻易走出“红海”?况且,不论外部环境或国盟结构,都处境艰难。夹缝在行动党、马华、民政党之间,胜算到底还剩多少?

话虽如此,现实是:此时此刻再加入民主行动党,已为时已晚,难有被重用机会;留守马华,恐怕最终连一席都无法上阵;至于民政,连前总秘书麦嘉强也已投向马六甲伊党拥护者大会党(DHPP)麾下。

门面“橱窗”稍微好看

尽管如此,有了非巫裔臂膀组织,就有了制衡势力的可能。那些原属马华的国阵传统配额,如今不再理所当然地划归民政,黄佳祯的“侥幸”未必能重演。而通过臂膀的旗帜和诉求,土团党自然也能从中获利,争取一定的国州议席。

更何况,有了非巫裔臂膀,门面上的“橱窗”也自然更好看。这笔算盘打下来,不论怎么看,对土著团结党都是一桩划算生意。

只是,一切不能一蹴而就,一切都要等到票箱打开之后再定论——如果一席不赢,啥都别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