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大马羽总祭出大企业“无情手”/黄詝瀚

“没有谁是无可替代的”。自幼,我就被灌输了这个价值观,特别是针对工作岗位的保障。

我母亲在美国跨国公司就职多年,每一年的年头,她都会比较焦虑,因为公司会公布新的架构。在她就职的12年里直到退休,总共换了6位领导,而且每一年,人事架构变动是惯例。

我还记得当时无知,问了母亲“您在公司服务这么久了,对公司的贡献不少,难道工作会不保吗?”母亲很耐心地回复“美国企业福利好工资高,但非常无情,经营管理方式都和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的著名前总执行长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理念相似,只要现年工作表现不达标,都可以革职。过去业绩已是历史,绩效评估里不会纳入考量。

后来,自己踏入社会工作,也在本地上市集团任职,后来也在中国跨国企业打拼,领悟到母亲当年的教诲。无论是本地企业,或是中国企业,全部也仿效了美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只要表现不佳或员工无法融入,就可以被替代。在攀登企业阶梯的过程中,即使升职上位,我从来都不敢位不期骄,反而无时无刻都担心会被替代。其实道理很简单,位高权重,别人都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取而代之,何等容易。

就在我打工最后的日子里,提出呈辞时,还记得一位资深领导对我说,“您今日的地位,都是公司造就了您,没有公司的平台,您的事业不会发展得那么好。如今离开公司,您想清楚了吗?相信以后的路非常难,所谓的朋友也会少了一半。”

90后球员不一样

由于年轻气盛,我也很有底气的和这位领导说,“在企业打工,除了业绩的压力,公司政治等挑战非常耗青春,想到外闯,即使知道没有组织为靠山,会很辛苦,最起码最后的成果是自己的。”

这让我联想国家羽坛近日的风云。

关于一哥李梓嘉和女单天才吴堇溦,媒体报道和文章都不少。其实,也不想蹭热度,但从事件中,我认为有很宝贵的人生经验可以供年轻一辈学习。或许从大马羽总的视野,没有一人可以大于组织,即使是李梓嘉或是吴堇溦,所以选择了杀鸡儆猴的手法。这和任何大企业是一样的,从来不认为没了谁就会倒闭。可是,大马羽总忘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非商业组织,人民国家利益大于任何商业条款或考量。

另外,90后和当年拿督李宗伟那一辈的球员不一样,今日的年轻人追逐个人梦想和开辟自己的道路欲望,往往都放在组织的综合利益之上。再加上,当组织里的成员一一离开,宁可到外冒险也不留在安乐窝里,羽总是不是该自我反省,而不是手握鸡毛当令箭呢?

国家付出金钱和多年的栽培,说白了都是双方你情我愿的安排,如果一方不愿意继续下去,何苦咄咄逼人?运动员也用了青春、泪水和身心疲惫换来一个代表国家的机会。他们也冒着被革除的风险如詹俊为,难道选择离开是忘恩负义吗?

够底气胆量可外闯

之前,我得知吴堇溦想以自由人重返羽坛,尝试联系并成为赞助商,好让她能继续职业道路。我对李梓嘉和吴堇溦,都很敬仰。想借此机会表达,无论是天王、首富或世界顶级运动员,个人与组织博弈,非易事。世界本是残酷无情,即使出发点单纯,但人性错综复杂,在社会历练多了,以后会应付得更好。这也适用于想要创业或追梦的年轻一辈,只要够底气和胆量承担任何后果,那就敢敢去吧!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精品基金创立3年·回报远超大市 Tradeview敢与巨型同行较量

独家报道

在由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如大众信托、丰隆资产管理等主导的本地资本市场,中小型参与者依然有机会凭着自身努力、毅力闯出一条血路。故事的主角,正是在2022年4月1日诞生的基金管理公司Tradeview资本。

2022年11月至今年3月,Tradeview资本旗舰基金–Tradeview可持续发展基金(TSF),取得16.4%的投资回报率,远胜吉隆坡综合指数、富时100指数、富时小型股项指数的走势。

其私人委托类投资(DPM)则在2022年4月至今年3月,取得25.2%的回报,令人啧啧称奇。

而翻开该公司的管理团队名单,全是大马资本市场、财经媒体界内熟悉的名字。

创始人兼总执行长黄詝瀚,多次在本地中英语财经媒体分享洞见。回首过往,黄詝瀚曾在2015至2017年间,任职于双威(SUNWAY,5211,主板工业股)的战略部门,随后在2017至2019年间,担任大马碧桂园的总战略长。

Tradeview资本总投资长黄椁熙,曾是肯纳格投资者有限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所管理的资产规模逾3亿令吉;基金经理黄子伦,曾任大马CFRA高级证券分析师,也是著名投资类书籍《股票分析投资揭秘》、《钱向何方》的作者。

另一位基金经理梁佳满,同样是本地财经媒体的常客,此前曾担任大众信托、大马CFRA的证券分析师。

在2022年,他们决定离开自身舒适圈,携手组成Tradeview资本,开始在大马金融市场披荆斩棘。而随着Tradeview资本迎来创立3周年,他们也在办公室内接受《南洋商报》专访,详谈自身投方法、创业辛酸史以及未来大计。

要在投资界站稳脚跟,投资绩效自然大于一切。而从上述投资回报数据来看,Tradeview资本显然已取得不俗战绩。

水务投资硕果丰盈

谈及投资或选股策略,黄子伦分享,每一天该团队都会从国内外政经新闻、政府与企业的宣布等,来判断与分析市场趋势,思考哪一些板块会是宏观环境下的得益者或苦主。确定了哪一些板块有上升潜力后,该团队再挑选合适的公司。

“我们首先会将盈利、财务、营运记录比较健康和强劲的公司列入名单,接着设法与公司管理层对话,了解其业务风险与策略。随后我们再进行一场内部讨论,探讨其估值是否诱人、其运营与成长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再决定是否要投资。

从国会议事录找到机会

“进场后,我们持续关注公司的股价走势、业绩、基本面等。若偏离了预期,我们就会小心应对,包括卖股离场。”

Tradeview资本其中一项得意之作,是从本地水务股取得亮眼回报。梁佳满说,约两年前,团队通过新闻及细读国会议事录,了解到政府已下定决心重组国内水务和调整水费,届时槟州水供(PBA,5041,主板公用事业股)、勇达集团(ENGTEX,5056,主板工业股)、力新工业(RESINTC,7232,主板工业股)等水务股将受惠。

入场后,Tradeview资本分别从上述三家公司,取得3倍、50%以及接近40%的回报。

对于这一项投资,黄詝瀚也颇为满意。

“从阅读国会议事录来看,我们会是做了大量功课才决定投资,而不是单凭感觉入场。”

任何创业项目,都伴随着一段辛酸史,Tradeview资本自然也不例外。

从夹缝求存到展翅腾飞

黄詝瀚分享,该公司成立之初,就遭遇不少“被放鸽子”的窘境。他说,创立前曾有不少朋友或企业家承诺投资Tradeview资本的基金,岂料正式集资时,却有接近一半没有兑现承诺。

“我原计划在第一年集资5000万令吉,最后只筹措得2400万令吉,那段时间真是异常艰辛。”

当时,股市还没彻底从疫情的冲击缓过气来,加上Tradeview资本的现金流尚未稳定,黄詝瀚最终脱售名下一间屋业,为公司注入强心剂。

同时,碍于Tradeview资本初创时仍是籍籍无名的市场参与者,资产管理总额(AUM)无法与大众信托等巨头相提并论,出外拜访企业时,难免会遭到冷落。曾在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任职的黄椁熙,对此颇有感触。

“此前,我不用主动开口,别人都会过来打招呼。但自从我加入新公司从零开始后,许多人会因我们的AUM规模不够大,而选择忽视我们。”

已被投资者认可

坚持下去,必会看见彩虹。随着市场逐渐稳定,且Tradeview资本一贯坚持的价值投资法已带来可观回报,投资者开始争相来敲门。

甫Tradeview资本时,黄詝瀚团队曾设下目标,要在第三年让AUM达到7200万令吉,并在第五年触及1亿2000万令吉。然而截至今年一月,该公司AUM就已冲上1亿2000万令吉,比原定时间早了逾两年!

黄詝瀚希望,在未来5至10年内,可以将AUM推高至5亿至10亿令吉间。

进军风险投资

在大马投资界拾级而上的当儿,Tradeview资本也将目光伸向风险投资(VC)领域,准备在一级市场大展拳脚。

目前,Tradeview资本已成立一家名为Hartamodal的风投管理公司(VCMC),支持国内中小企业上市。

黄詝瀚说:“我们向来积极投资股市,和处于上市阶段的公司,甚少接触初创企业。如今,是时候踏入这一领域,协助大马打造更健全的资本市场!”

谈及国内初创或中小企业,黄詝瀚的语气夹杂着一股不愿服输的态度。

“许多人都低估了大马的中小企业,常说我们远不如新加坡、泰国、印尼等。但据我们的观察,大马早已具备实力不俗的企业,且拥有相当庞大的人才库,惟碍于资金不足,不少企业最终选择原地踏步。

“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投入资金,协助企业上市和成长,甚至成为区域冠军!”

专注5大领域

各大行业中,Hartamodal会侧重于五大领域,第一是再生能源,据梁佳满的说法,这与全球绿能日益盛行的趋势、大马政府在2023年公布的“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遥相呼应。

第二是制造领域,由于大马政府正积极推动半导体业成长,且已推出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这行业自然也具备庞大潜力。接着则是农业科技、金融科技与零售业。

尽管满怀雄心壮志,但Hartamodal投资前,也会都设下条件,若企业无法满足任何一项,都无法达成协议。黄詝瀚说,如果企业拒绝给予董事席位,他们必然不会投资。

要求被投企业本地上市

此外,被投企业必须在本地敲钟上市。

黄詝瀚说:“我们的使命,是协助发展大马资本市场,因此我们会要求被投企业在国内进行首次公开售股(IPO)。”

同时,在黄詝瀚看来,作为大马企业或品牌,在国内上市所获估值或投资者的支持,应会高于在国外敲钟。

“若相关企业不曾在国外运营,国外投资者自然对其不熟悉,遑论给予合理的估值。”

Hartamodal同样已为AUM设下目标。黄詝瀚希望能为第一支基金筹集7000万令吉,第二支则达到1亿令吉。

“我们也冀望,能在首5年让AUM达到两亿至3亿令吉间的水平,但能否达成目标,仍取决于市场走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