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大陆“文攻”应对蔡英文外访/魏开星

蔡英文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卸任前,来了个“毕业之旅”,借访问中美洲小国危地马拉与伯利兹,去程与返程分别过境美国纽约与洛杉矶。
过境纽约时,蔡英文领取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颁发的全球领导力奖;4月5日返程过境洛杉矶时,除了会在里根图书馆发表演说,外界也聚焦她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会面。
蔡英文的这趟行程,除了想在明年1月份的大选前增强选民对民进党的信心外,还想表明民进党已实现了加强台美关系、从而帮助加强台湾安全的承诺。
这显然是“倚美谋独”,是中国大陆所不能容忍的。大陆将如何反制?是否采取类似去年美国参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时分别在6处海域举行实兵演练,对台湾进行围岛,战机飞越海峡中线,军舰抵近台湾的“领海基线”,导弹飞过台湾岛上空的形式?从目前看,此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动武有违和平统一精神
不过,在军事行动之前,大陆已经采取两招应对:一是与洪都拉斯建交,洪国即时与台湾断交,令到台湾的所谓“友邦”只剩13个。蔡英文执政7年多断交国达9个之多。特别是蔡英文要访的正是中美洲两国,而洪都拉斯就是这两国的邻国。你说,蔡英文有多尴尬?
二是蔡英文的政敌、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在蔡启程前两天赴大陆访问,名为清明节“祭祖”,属私人性质;实际上,其政治意涵不言自明。
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处理一些境外议题,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惯性思维;而是根据当地的特点,找出适合当地的方法,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其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外界纷纷拍手叫好。
在对台问题上,武力威吓虽必不可少,但也有其反作用;尤其在台湾选举期间,更是成为某些势力的“助选员”;何况,武力威吓与国家和平统一及中国和平崛起的总体精神并不一致,故而能不用就不用。
法制手段稳定香港局势
此次应对蔡英文与美方的挑衅,中国大陆采取“文攻”而不是“武斗”,颇有点类似于以法制手段处理处处讲法律的香港问题一样。
2019年夏天,香港爆发反修例风波。期间,极端分子暴力倾向不断升级,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市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威胁,政府机构与执法部门遭到侮辱践踏;当时,多数香港民众都盼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出来平息暴乱;西方政府与舆论也等着看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在香港重演。
结果让西方国家大跌眼镜,驻港部队在“有心人”的多次挑衅下依旧“岿然不动”;整个运动硬是在香港警方的文明执法下平息。长达近半年的动乱除了8名警察受伤外,并未出现其他更恶劣的情形,堪称奇迹。事后知晓,当时中央高层下了个死命令,即“不妥协、不流血”。
黑暴事件之后,香港面临如何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课题,社会面临疗伤与弥合的挑战,经济民生面临恢复与改善的压力。有什么办法才能令香港社会短时间内稳定下来?北京想到了法律的手段来强化对香港的治理。
由于受到外国势力及内部反对派的长期污名化,《基本法》第23条规定要针对国家安全进行本地立法的宪政责任,特区政府迟迟未能达成。于是,全国人大制订并于2020年6月30日审议通过了《港区国安法》,且于同日在香港落地实施。由此展开了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新里程。
是否动武看蔡英文表现
从以一纸《港区国安法》令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可知,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用“文攻”而摒弃武力;而台湾问题较香港复杂得多,坚持和平统一而不承诺放弃武力,则是“文武兼备”。此次应对蔡英文外访,所采用的洪都拉斯建交与马英九“祭祖”都是“文戏”;至于大陆会否祭出“武力”,就要看蔡英文返程经过洛杉矶时,是否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见面,及见面谈些什么了!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中国可能会以什么方式因蔡英文这次行程惩罚台湾部分取决于此行的细节,比如她会与哪些人见面、她的活动是否公开。从美国国务院高官康达取消围绕蔡英文过境计划召开的简报会看,美方也不想大陆再来一次“围岛演习”吧!
蔡英文启程赴欧将演说 阐释台湾坚持民主自由

(台北10日讯)台湾前总统蔡英文启程赴欧洲访问立陶宛和丹麦,表示希望此行传达台湾会继续与民主盟友合作,共同确保区域的安全稳定,也向国际阐释台湾民众对自由、民主的坚持。
蔡英文9日晚上启程访问立陶宛和丹麦。她在脸书发文说,将让欧洲的好朋友能对台湾有更深的认识,也让台欧关系更加紧密。访立陶宛期间除了拜会当地好友,也将于维尔纽斯大学发表演说,并与立陶宛前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对谈。
蔡英文还说,她也将应民主联盟基金会邀请,前往丹麦哥本哈根出席第八届哥本哈根民主峰会并发表演说。
她写道,此行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传达台湾会继续与民主盟友合作、共同确保区域的安全稳定,也期盼在台湾与欧洲共同努力下,继续成为经济韧的国际伙伴。她会把台湾人民对自由、民主的坚持,台湾人对守护家园的坚定,带到国际上告诉所有关注台湾的好朋友,让台湾继续走向世界、站稳脚步。
本届哥本哈根民主高峰会将于5月13日至5月14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