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军工产业从这里起步/魏开星

如果说中国雷达、战斗机、预警机、风洞等世界一流的军工产品与产业,和西南偏远省份的偏远山区——贵州省南部一个叫都匀的县级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你相信吗?

中国太大,说实话,我在未到过贵州之前,对该地的了解也只停留在书本上:仅知道云贵高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茅台酒、黄果树瀑布等等。此次五天四夜行程到了贵州的不少地方,通过实地走访及听取当地人的讲解,加上事后资料查证,对每到一处就有较为立体地认识。

黔南重镇 历史悠久

比如,都匀这个地方,原名都云,历史以来一直是贵州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平羌将军何福镇压都云苗民起义后,上奏朝廷,认为“云之为物,变化莫测”,应改为“匀”,取“均匀”之意,皇帝批准,改为都匀。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设置都匀卫;弘治七年(1494年)改设都匀府。1956年建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成为黔南州首府;1958年改设都匀市。

那么,小小的都匀市如何与中国的军工产业扯上关系?原来,该市曾经是中国“三线建设”中的贵州省重点地区之一。从1964年开始,在中国内地省份展开的一场以备战备荒为目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和交通基建为主的“三线建设”,主要在西北与西南地区展开。一时间,数百万有知识有技术、政治可靠的年轻人涌入云贵川大山深处,开启属于贵州等省份的第一个“大基建”时代。交通、钢铁、煤炭工业、国防科工、航空航天等在贵州兴建起来。

1965年6月,都匀“三线建设”第一家军工单位38所动工。1966年2月,久达机械厂开工建设。1966年12月,083基地(振华集团)由贵阳迁入都匀,其所属军工厂、研究所、学校、医院等17家单位相继开工建设。至上世纪80年代初,都匀与成都、重庆并称“三大电子工业基地”,是“西南机械电子工业城”,相关产业的辉煌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军工实物 触手可及

贵州“三线建设”的艰辛历程与辉煌过往,我们可透过设在都匀市环西大道“东方记忆文化园区”内的“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做一个较为全面且生动地掌握。

该博物馆为同类博物馆的全中国首家。博物馆的前身是东方机床厂厂区,这是一座曾为全国重型机床六大骨干厂之一的原机械部重点企业。博物馆的设立活化了东方机床厂工业遗址,使人们到访时可以结合历史资料与现场游览,重现几十年前这座城市如火如荼建设生产时的场景。

博物馆的正门前方摆设一台轮式高射炮,顿时将馆藏文物与军事挂上钩。踏入大堂,只见左中右3幅巨型浮雕映入眼帘,将来访者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沿着博物馆的一个个单元参观,我们先后触摸到作为镇馆之宝的“341”火控雷达实物,人造卫星、战斗机、导弹、潜艇模型;观赏到首次试验成功的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红旗2导弹图片资料……中国的风洞试验如今是独步天下,在60多年前的都匀三线工厂已经起步,博物馆的墙上已有“导弹风洞试验”的图片展示。

馆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的语录“要准备打仗”、“备战备荒为人民”赫然在列。博物馆重点介绍了中国雷达专家、“预警机之父”、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主导研制中国早期雷达的事迹。他是中国雷达及预警机赶超发达国家的功臣之一。逛完一圈后,在出口处还见到老都匀铁路站点及火车头机车在原址被保留下来。

劳力充沛 素质较高

作为“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地区,经过60多年耕耘,贵州已培育聚集100多家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企业。作为中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凭借3600多万常住人口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充沛、劳动者素质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贵州眼下及将来都将成为长三角、大湾区等东部沿海及国外“劳动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国中西部转移的理想选择。

 

 
 

 

反应

 

灼见

【灼见】影视文化城可期/魏开星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房地产行业曾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据统计,房地产作为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7.34%,带动相关产业合计占比高达约17%。

然而,随着冠病疫情的冲击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内地经济加速转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等新质生产力,房地产泡沫被戳破,行业发展逐渐回归理性。2024年,房地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降至6.3%。

房地产曾是各级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

然而,同样是土地开发,一些地方政府在转让土地时跳出传统模式,不再单一依赖住宅开发或工业园区建设,而是另辟蹊径,建设影视文化城。

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这类文化产业的优势愈加凸显。

例如,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许多房地产项目不是“烂尾”,就是空置率极高的“空城”;而位于贵州南部的都匀“秦汉影视城”却是一抹文化亮色。

该影视城规划占地9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集影视拍摄制作、文化旅游互动、古装饰品租赁、休闲观光与度假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文化项目,为西南地区增添一座文化地标。

都匀“秦汉影视城”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主题为“梦回长安”。

一条中轴主线贯穿全城,其中的未央宫为全世界最大的汉代宫殿式建筑,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主殿宣室殿内含国内最长景深,气势磅礴。

“秦汉影视城”是都匀经济开发区三大影视基地之一。该基地原为电视剧《霍去病》的拍摄而建,自2016年启动、2017年建成,包含六大区域、230栋建筑。项目建筑风格、规模布局均依据史料记载与专家考证,尽最大限度还原秦汉皇都的历史风貌。

亲临现场,秦砖汉瓦、墙高院深、气势恢宏,皇家气派一览无遗。热播剧《庆余年》、《陈情令》、《大秦赋》均在此拍摄。

《大秦赋》中,秦王嬴政与吕不韦、李斯等大臣在此共商国是,唇枪舌剑、谋定天下,荆轲刺秦王的惊心动魄亦在此地重现……只可惜我参观当天,宣室殿正为五一活动作准备,暂不对外开放,未能一窥朝堂之威。

综合价值远超一般房地产

然而,在景区游览途中,偶有仿古民间技艺表演穿行其间,恍若“梦回长安”,时光交错,令人流连忘返。

思绪回归现实,我不由自主地为这一文旅项目点赞!与传统房地产相比,文旅项目更需远见卓识与全局意识。

从经济回报来看,文旅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但从社会效益、城市活力和就业带动等方面,其综合价值远非一般房地产可比。

以“秦汉影视城”为例,据经营管理人员介绍,为吸引更多影视制作团队入驻,场地租用不收取费用,当地政府亦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门票方面,对不少地区游客实行免票,以期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联动发展,实现整体就业增长与收入提升的综合效益目标。

都匀“秦汉影视城”作为中国内地同类项目中唯一位于西南地区者,具独特区位优势。

其他十大影视基地大多分布于江浙、华北。而西南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正可利用这一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吸引来自大湾区及海内外游客。

此外,影视创作不应仅限于历史剧题材。都匀可进一步打造少数民族与热带风情场景,为影视制作提供更多元的选项。同时,也应主动对接东南亚市场,推动跨境影视合作。

随着中国影视作品日益“出海”,中外合拍日趋频繁,相信“秦汉影视城”将迎来更多机遇,吸引更多剧组与游客,真正实现“文化及经济”的双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