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锺启章

今年度的“寸草心”双亲节征文比赛于本月23日举行线上新闻发布会,开始征收参赛稿件。上一届“寸草心17”征文比赛颁奖礼在今年6月12日举行,距今只有3个月,便又要为筹划“寸草心18”而忙碌,由此可见妇女组在这个活动上不仅仅是总动员,而且是忙上一整年的。

华堂姐妹坚持到底

“寸草心”一晃就办了18年,尽管一路走来并非完全顺心顺意,毫无阻碍,但联办单位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妇女组姐妹们却始终无怨无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力求把活动办得最好。近两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更增加了“寸草心”团队的工作重担,众人为之心力交瘁,自不待言,个中酸楚,可想而知。

诚如妇女组黄玉珠主席所说,“疫情的蔓延和严重性,许多人和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寸草心’活动也同样受到影响,从第16届开始就被迫舍弃了意义重大的颁奖典礼,第17届更是困难重重,从来稿的数量大大减少到评审到线上颁奖,每一阶段每一个过程对妇女组来说都是战战兢兢,这也包括编辑的工作。当我们完成了校对和排版的工作后却遇上了MCO 3.0,结果是一拖再拖,一直到上个星期《寸草心17》才完成印刷,新鲜出炉的书集也是前几天才送到华堂。”

也是因为妇女组砥砺前行、无私奉献的积极精神,让我从第一届开始参与“寸草心”活动一直坚持到今天,期间虽然妇女组领导层几番更替,但我依然与这个活动难分难舍,每年都参与评审工作,即使退休后依然如此。

2003年10月31日马哈迪医生卸任首相职后,我于2004年初从布城返回《南洋商报》担任总编,《南洋商报》受雪华堂妇女组邀请联办“寸草心”双亲节征文比赛,那是我所接触到的第一项涉外活动。当时妇女组主席郑淑娟还兼任“寸草心”作品集的主编。次年,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即易名为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以因应时代之需求。

李素桦律师于2007年接过妇女组主席的棒子,第三届比赛作品集的编委会联合主席就由她和我担任。李素桦早年当记者时,我们曾一起在吉隆坡初级法庭采访,所以在“寸草心“的筹备工作上合作无间。

2012年的“寸草心8”于5月13日在隆雪中华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颁奖晚宴,帷幕落下后,我也在同年8月31日从报社退休。2013年李素桦卸下妇女组主席职,并由黄玉珠律师接任,尽管我已经退休,但妇女组姐妹们都念旧,委我为“寸草心”顾问,继续担任评审团成员。黄玉珠所展现的领导能力有目共睹,面对疫情的猛烈冲击,她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令人敬佩。

连办18年可谓异数

隆雪华堂妇女组成立于1986年8月,今年欣逢35周年庆。18年来的努力耕耘,已使“寸草心”征文比赛及颁奖晚宴成为妇女组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也带给大会堂无上的荣耀。华人社团所面对的最大威胁往往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讧内耗。我的书架上有一本1992年出版的雪华堂风波论争文集,里头收录了当年这个组织内部斗争的多篇批判文章,这场风波不只是隆雪华堂领导层后继者应引以为戒的历史教训,也是所有华团的后世之师。一项征文比赛能够持续不断地连办18年,可谓近乎异数,这应归功于隆雪华堂妇女组数十年来团结和睦,沆瀣一气。

《华严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段话前面两句是指人在时间的流逝下,都会失去自我,忘记初衷,所以得不到美好的结局。后面两句是说善良真诚的愿望很容易承诺,但难的是坚守承诺。很显然的,妇女组与《南洋商报》,以及从一开始便不曾间断地在背后默默资助支持这项比赛的热心商家,确实已经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且把这种可贵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方始有18年的骄人成绩。参与社团应当如此,个人处世又何尝不应该这样呢?

衷心期盼本届“寸草心18”能够看到一些与冠病疫情有关的感人事迹、激励人心的文章。18年来“寸草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时代的印记,镂刻着每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反映了每一个年代的社会面貌。愿大家都再接再厉,把每一届的“寸草心”办得有声有色,今年更比去年好。

(“寸草心18”参赛详情点这里

反应

 

言论

是时候重启回儒对话/锺启章

岁聿云暮,又是投选年度汉字的时候了。“绿潮”的“绿”入选十大候选年度汉字可说是意料中事,它反映了马来西亚华社对日益汹涌的回教化浪潮感到不安与忧虑。

绿色是回教的传统颜色,伊斯兰党的党旗与标志用的是白色圆月和绿色背景,回教化浪潮在马来西亚也因此被称为“绿潮”。

绿色政党之所以能够掀起浪潮,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因素,当中与回教的全球化复兴思潮有很大关系。

虽然回教世界自18世纪后期以来的颓势,并没有出现逆转迹象,但回教却在个人信仰、社会生活、国家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层面,显现出更大的重要性,全球信仰回教的人数更是以明显高于其他宗教的比例在增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大多数回教国家在国际政治体系中明显处于弱势,但是回教本身却在复兴。实则复兴对于回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回教历史中固有的概念和传统。

在一些非回教徒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看来,所谓“复兴”就等同于回教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

骆驼倒地刀子即来

西方世界的回教恐惧症背后有其更为深层的原因,欧洲需要回教世界和外来劳工维持其社会经济秩序,但本身的低生育率和社会福利体系使它陷入困境。

有句阿拉伯谚语说:“骆驼一倒地,刀子就来了。”

在19世纪的复兴中,回教世界似乎是头倒地的骆驼,竭力想要重新站立。而今天的欧洲,似乎恐惧自己就要变成那倒地的骆驼,人数渐多的回教徒及其影响,已经成了他们所忧心的那把刀子。

全球回教复兴运动是马来西亚回教复兴运动的催化剂,回教约于14世纪传入马来半岛,相对于政变不断,政局动荡的东南亚各国,马来西亚社会和谐稳定,独立后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了保障,进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马来西亚历届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经过几十年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人看来,马来西亚在回教世界当中,属于现代化转型较为成功的回教国家之一。

华人阻绿潮扮要角

然而,去年11月19日举行的第15届全国大选,伊党出乎意料的赢得43个国会议席,成为夺得最多席位的政党,并且是它创党以来取得最多议席的一次,引起国内非回教徒和非土著的震惊,担心伊党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奏效,迟早会入主布城,到时马来西亚世俗国的现状恐将不保。

华人在阻挡回教化浪潮上扮演关键的角色,从大选的投票趋势可见一斑。教育部于今年8月19日为政府学校推介《圣训》鉴赏单元,先在宗教学校试点,明年再扩大至所有学校,跟着又在高等学府推出严格的演唱会指南,引发华社舆论大事抨击。

紧接着教育部也在10月29至11月3日举行“巴勒斯坦团结周”,借以灌输学生和教育部人员人道价值观教育,包括人权、和平与仁善。此项措施也招致华社的强烈挞伐,其中甚至还包括首相安华所属的公正党华裔党要。

为了抗衡国民联盟的影响力,安华接下来可能会出台更多回教化措施,以争取马来人的支持及认同。华社的反应至关重要,它将让安华在推出回教化政策之前深思再三。

极需还原宗教本质

2016年8月14日,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中国禅道商学院与知崇文化联合中华儒士社、马来西亚国际回教大学校友会,以及传承中国游学会,共同主办 “世界青年文明论坛——中马青年儒回交流峰会” ,回教文明著名学者卡马哈山在发言时就表示:“马来西亚禁止极端主义这一点跟儒家的中庸思想很类似。我们一直很尊重持有不同信念的人,我们坚持人人平等,我们是包容忍耐的。部分极端主义分子错误地理解了宗教,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还原宗教本质。”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以文明和文化治国,因而中华大地从未有族群或宗教之间的战争。从人类的起点出发,中华民族的信仰就是祖宗的教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或许这是华社可以通过对话与他族分享的优点。

安华在巫统当政期间担任副首相时,曾经举办回儒对话,目前是重启回儒对话的时候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