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猪”会是年度汉字吗?/锺启章

日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年底提议年度汉字的时季。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字出而知国家事,近年来,东亚汉字文化圈流行在岁末选出一个最能代表大众心情、总结一年经验、象征世态变化的汉字,马来西亚也不例外。

年度汉字道出了各国民众的自我总结和精神共鸣,并已经逐渐演化成一种“文化年俗”。在马来西亚,年度汉字反映了国内广大华裔族群的心声,一字盘点形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国家一年来的政经文教和社会动态。

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主催,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办的马来西亚年度活动,今年已经来到了第12年,也就是一纪。马来西亚年度汉字工委会于本月2日在华总大厦举行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掀开了2022年度汉字的序幕。

80%汉字都很负面

工委会主席吴恒灿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过去11年来有80%提议的汉字都很负面,2016年的“贪”让有关当局满不是滋味,所以他希望今年的汉字,不只是呈现消极的景象,还要能够起着警惕的作用。

且看看历届马来西亚年度汉字及其注解:

2011:“转”,代表着人民对全球气候、国际的局势、国家的政经文教的观点与期许。

2012:“改”,代表社会对个人态度和意识形态的认知和期许。

2013:“涨”,代表百物腾涨,经济不景,民众和商家苦不堪言。

2014:“航”,这是充满揪心、难忘、悲痛的一年,因为马航在这一年发生了两起涉及超过500条宝贵性命的空难事件。

2015:“苦”,代表着国际石油价格暴跌、一马公司丑闻、纳吉接受26亿令吉的“政治捐款”事件、令吉贬值、消费税开始实施、物价上涨,种种事件让民众有一种“哑巴吃黄莲”的无奈和无助感。

2016:“贪”,这一年发生最多与“贪”字相应的事件,如部长怀疑贪污等,甚多与贪污息息相关的事件,重挫国家的清廉形象。因此,“贪”字反映民众对国家充斥着贪污弊端的不满。

2017:“路”,这一年人民感觉前路茫茫,思索未来的出路在何方。而这一年也有很多与铁路、一带一路有关的项目。漫漫长路,国家是否能走出康庄大道?

2018:“变”,这一年马来西亚经历了独立61年来第一次政党交替的变天,人民投选了“变”,就是希望新政府可以变得更好,让生活变得更加安乐。

2019:“骗” 这是全体人民为国家把脉诊断所总结出来的报告,并非针对任何人、团体或政府,看起来负面,但其实从正面的意义来说,早点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020:“疫”, 是困扰全球并带来史无前例的一个代表形象文字,反映出全民对冠病疫情的心声。

2021:“盼” ,此前的年度汉字精准反映了是年马来西亚的普遍民意,这一年的 “盼” 字也不例外,含有三层意思——民众盼望政治稳定,盼望疫情早日消退,盼望经济更快复苏。

去年的“盼”字可说是11年来比较正面的年度汉字,它反映了人民企盼新的一年疫情会消散,一切会恢复常态。但左盼右盼,2022年接踵而来的却是令人发指的事件如“卖猪仔”事件、前首相纳吉挪用资金案罪名成立而瑯铛入狱、前副首相阿末扎希被控数宗贪腐罪、濒海战舰项目被揭涉及数十亿令吉采购丑闻等,伴随而来的是政局不稳、令吉兑美元跌跌不休、通货膨胀百物涨价,可供选择的正面汉字并不多。

年度汉字可能重复

华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对此颇有同感,他在启动仪式上说,过去11年的代表汉字都是负面的,今年国内同样没有传出什么好消息,虽然如此,始终还是要选出一个属意的汉字。

鉴于纳吉和扎希的涉贪案件影响深远,2022年度汉字如果“贪”再度当选并非不可能的事。而物价高涨,“涨”也可能会再次中选,故此今年很可能会首次出现与往年重复的年度汉字。

吴添泉在启动仪式上也针对负面新闻之一的“卖猪仔”课题不厌其烦的提出诸多看法,并打趣地说2022年度汉字也许会是“猪”。然而,倘若国会在10月18日年度汉字提议截止日期过后宣布解散以举行全国大选,那就会给年度汉字带来冲击。

无论是正面或负面、消极或积极,年度汉字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确切反映当前实际的情况而无所畏惧。

(有意参加年度汉字提议者可于2022年10月2日至10月18日期间,登入马来西亚年度汉字官方网址https://hanzi.com.my/suggest/填写及提交表格。)

反应

 

灼见

文化传承·活化新村/锺启章

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其部门辖下的全国新村发展委员会将专注在四大重点,即发展新村基础建设和设备、设计新村好品以推广新村、加强人文元素以促进旅游,以及举办全国新村美化大赛。

根据2015年房屋及地方政府的统计,全国共有613个华人新村,其中包括436个传统新村、134个重组村和43个渔村。随着团结政府成立,华人新村又回归地方政府发展部。

以倪可敏百日新政所展现的能力与魄力,相信必能给全国613个新村带来一番新气象,更何况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拨给新村1亿400万令吉,比去年的拨款增加2000万令吉,是新村历来最大笔的拨款。

日前,我遇见一位从巴生移居仁嘉隆幸福村已经6年多的青年。我很好奇,从来只有新村居民移往城市,可不曾听闻有外人迁居新村,这肯定是一个好兆头。

有丰厚历史积淀

这位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青年是于2015年受邀到东禅寺协助平安灯会展览项目,负责制作仁嘉隆新村模型。后来在仁嘉隆设立艺术馆,并且协助筹设仁嘉隆文化馆,还开设自家茶餐室,成为三大种族所喜爱的打卡地点。最后他索性落户仁嘉隆,目前担任佛光山仁嘉隆幸福村美术分会会长,协助东禅寺新春平安灯会的灯笼设计与制作。

新村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不管是成立的历史背景或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马来西亚华人新村在全球各国当中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

华人社会普遍认为,华文教育、华人社团和华文报章是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而华教、华团和华人新村则是华社的三大堡垒。

今年迈入第74个年头的华人新村,是殖民地时代的产物。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政府为了对抗马来亚共产党的威胁,于1948年颁布紧急法令,翌年设立新村,以切断马共和华人民间的联系。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部分的新村都已经城市化,也有人口外流的现象,但新村作为马来西亚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样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照顾,而且这些新村也不乏当年兴建,至今仍然保留下来的华文学校,它们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华文学校一样,需要政府与华社的协助。

鼓励新村设展馆

《南洋商报》曾于2009年配合新村60周年而主办“我来自新村”嘉年华,主要是为当地的华文学校筹募发展经费。华人向来重视教育,服膺“穷人因书而富,富人因书而贵”的理念,即使是偏远的新村,村民重视教育的程度并不亚于城市地区的华人。

当时我率领报社团队走遍全国各地的新村,记得第一场嘉年华是于2009年4月26日在雪州安邦新村举行,为当地的华小筹款。南洋报业基金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在“我来自新村”活动项目下,总共拨出79万5000令吉给44所新村华小。

当时的新村并没有文化馆或故事馆,这些展馆的设立,乃最近几年的事,这是值得嘉许的现象,它反映了村民对本身文化的爱护和觉醒。

不管是中央、州或地方政府,都应该鼓励和协助新村设立本身的展馆,让新村丰富的文化底蕴得以传承和发扬,进而申请成为文化遗产,激发新村的活力,带动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这与地方政府发展部所倡导的新村发展四大重点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并且有助于实现部长所强调的,即避免新村人才外流,也促进人才回流。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