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习马二会”的现实昭示/魏开星

在美国一手掌控台湾政坛及台湾各党派政治人物的情势下,中国大陆对台工作明显缺乏抓手,尤其是在岛内。

自台湾迈入选举政治以来,大陆对台统战主要依赖国共合作,也与赞成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人物打交道;国民党执政时,两岸直接官方来往,陆委会、海基会等等都与大陆的国台办、海协会等建立对等沟通管道;至于民间交流更是无甚禁区,商界、学界甚至军界(主要限于退伍军官),几乎畅通无阻。

同时,国共之间还设立了几个定期机制,如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半官方的还有福建厦门的海峡论坛等等。

中国大陆与国民党的交流与合作,在马英九执政8年达到顶峰,两岸的直接大三通、小三通等划时代的突破,都是在马英九执政时期促成的。

这时期的国共合作顶峰是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登场的“习马会”。

大陆对台没了抓手

2016年蔡英文上台,两岸关系从此陷入低谷。民进党第二次执政,台独倾向比陈水扁时代更加明显,以否定九二共识、一中原则为标志;妄图“倚美谋独”、“以武谋独”为特征;加上,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推行印太战略,自接受蔡英文的越洋祝贺电话始;任内通过签署一系列涉台法案,为美台交流大开绿灯;“以台制华”成为白宫对华政策的重要部分。

蔡英文政府有意配合美方,凡是在野期间反对国民党执政时的政策,到了她这里照做不误,比如,进口美猪美牛;以换取美方对其台独“国际化”的支持;充当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一枚棋子。

同时,美台军售在其任内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达到历来之最。

在蔡英文政府的所谓“促进转型正义”中的“处理不当党产”政策之下,国民党的党产被剥离、没收及充公,令到该党从百年老店的大党沦为一个穷党;士气大挫的国民党,在面对民进党及其政府的打压下,在各大选举中鲜有胜绩。

于是,国民党的高层中的不少人对与对岸接触心灰意冷;萌生本土化、充当“小绿”、向美国投靠的念头,并一时上升为党的纲领。这样,在两岸处于“冷和平”状态下,国共交流也遭遇艰难险阻。

2024年1月13日台湾举行大选,国民党的侯友宜与民众党的柯文哲的合作,在美国势力及民众党内部因素干扰下,功亏一篑。

坐收渔翁之利的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以40%的选票险胜,民进党执政得以延续。

赖曾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令外界对其上任后的两岸关系及台海局势的和平稳定没有信心。岛内的不少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就是其中之一。在卸任领导职务六年之后,马英九终于于2023年首次踏上参访大陆、回家省亲之旅。今年4月1日,马英九再次访陆,展开“和平及友谊之旅”。

防赖清德挺而走险

面对拜登政府加紧遏华,赖清德不排除在台独之路上铤而走险。在赖5月20日上台之前,马英九的个人行程,尤其是“习马二会”别有一番意义。

中国大陆对台系统及相关地方政府党政一把手均倾巢而出,给予马英九一行极高的接待规格。

到了北京,习马第二次会晤隆重登场。

岛内因处于民进党政府淫威之下,弥漫着一股台独、反中亲美的气氛,对于马英九这种怀有浓重中华民族情结、有着一颗中国心、致力于民族团结复兴、期望两岸和平的人,自然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岛内个别所谓的名嘴对马英九的人身攻击、冷嘲热讽,其实是自我矮化,是狭洋自重,是数典忘祖。

继马英九之后,还有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副主席郝龙斌、连胜文等政治人物,将陆续“登陆”。

这股旋风对台湾政坛、赖清德政府所产生的效应,将是巨大的;势必对台独政党、政府及势力构成无形的压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台独、谋和平、求发展的正能量。

中国大陆以此为契机,掀起一股和平统一的浪潮,朝兑现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诺言迈进。

外部阻挡不了家国团圆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10日下午4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马英九。习近平致词时强调“两岸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

习近平还称,“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在这语境之下,赖清德的520讲话在两岸关系部分还能说什么呢?

反应

 

灼见

美德高官访华 感受“新质生产力”/魏开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今年1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他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接着,今年北京“两会”总理李强将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时间,“新质生产力”成了中国内地的时髦词汇。实际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政府应对新的产业革命而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构成。

产业政策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政策的特色之一。新中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从1953年到1957年就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这种以五年为周期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延续到现在。“十四五规划”时间跨度从2021年到2025年,就是这个范畴。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苏式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模式;邓小平引领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定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该体制下,中央政府保持了对全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而产业政府被视为宏观调控的策略之一。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国策

中国提出“新质生产力”,引发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应对中国经济崛起,之前是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单方面提高关税、技术封锁等等;当以上种种的效果有限时,美国财长耶伦前一阵子访华又炮制中国“产能过剩”危害美国及世界的新说辞;并说应对中国“产能过剩”,美方不排除采取任何手段。欧盟执行委员会则以“去风险化”为借口,企图为中国出口“新三样”(光伏太阳能、新能源电池及电动汽车)产品进入欧洲市场设置障碍,以此阻止中欧之间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商业合作。

在美国政府及欧盟“敌视”“新质生产力”之下,美欧的产业界,尤其是在华投资的企业,却是另一种态度。近年来,尽管有数据与事例显示美欧等地区有外资流出中国内地,然而更多的却是选择继续留在中国;不少跨国企业还增资扩产。这些在华外企试图对中国“新质生产力”政策进一步的了解,以便有机会参与;并期望在中国的政策红利中分一杯羹。

以上便是德国总理肖尔茨今年再次访华时先到重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访华时先到上海的背景因素。

在华外企关注“新质生产力”

德国总理肖尔茨4月14日抵达重庆,展开访华之旅。在重庆,他的第一个参观地点是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肖尔茨参观了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多款氢动力产品以及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氢动力系统被誉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心脏”。同时,重庆也具有丰厚的氢气资源,优质优价的氢气是氢能源商用车实现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自肖尔茨走后不久,4月23日,习近平也到了重庆视察。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提出西部地区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庆是制造业重镇,正致力于建设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习近平强调,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重庆上海为“中国制造”重镇

无独有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4日下午抵达上海,开启任内的第二次访华行程。25日与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晤。布林肯就中国贸易政策和非市场经济行为对陈吉宁提出关切,强调美国寻求与中国进行健康的经济竞争,并为在华美国工人和企业寻求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布林肯还在上海与美国商界领袖举行会谈。与重庆的博世氢动力系统公司一样,上海拥有世界第一富豪马斯克名下的特斯拉电动车大厂。

陈吉宁是中国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留学英国的环境科学家、工学博士、教授;而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是空间技术专家,曾任神舟飞船工程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不少“封疆大吏”由一些从事科技工作的科学家担任,这与中国目前正在倡导的“新质生产力”对高级干部的要求很契合。这也是肖尔茨与布林肯第二次访华到北京之前,必须先下到地方的主要动力。他们分别选择重庆与上海,虽一西一东,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