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禄校长辞世 4月17日举殡

李光禄
(芙蓉14日讯)森州华教工作者、大马江门同乡总会前副会长李光禄校长于今早安详辞世,享寿九十有三。
李光禄(1936-2025)是一位将毕生奉献给华文教育的老教育家,用三十三年时光耕耘杏坛,桃李芬芳。
自1959年执起教鞭,从芦骨中华小学起步,历经临教、教师、校长至华小督学,其教育足迹遍布森美兰州多所华校。在芦骨执教期间,他坚持每周五日,无偿为学生补习国语,这份诲人不倦的精神成为其教育生涯的生动注脚。
李光禄校长掌校期间屡开先河:1966年掌校利民济新民华小时,他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幼儿园的教育很重要,因此在董事部的批准下向教育局申请,并获得局长批准在校内创办幼儿园,方便家长将幼小孩子送入幼儿园,也是首位把幼儿园引进小学的校长。
1972年调任知知港群英华小校长,8年时间成功为该校争取到53万1000令吉的拨款,因卓越贡献获森州最高统治者先后颁授PJK及PMC勋衔;1987年升任森州华校督学,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念推动华教发展。
李光禄校长也活跃于社团工作,曾任马来西亚江门同乡总会副会长、马来西亚古冈州六邑联合会总务、森美兰台山会馆会长、森美兰李氏联宗会副会长、马来西亚退休教育服务公务员协会森州分会财政及芙蓉华济公会查账等要职。
这位华教园地的老园丁虽已歇息,但其栽种的桃李早已成荫;有关丧礼安排如下:
丧府:芙蓉督翁姑律永赞花园825号
举殡日:4月17日(星期四),上午11时
面临压力的独中/潘政麟
马来西亚的独立中学(独中)作为华文教育的重要支柱,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下一代的使命。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独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华社生育率下降、国际学校竞争加剧以及多语教育的需求。
近年来,马来西亚整体社会,尤其是华人家庭的生育率持续走低。根据最新国家统计局数据,尽管2023年华裔新生儿比例略微回升至9.8%,但总体生育率仅为0.9,远低于维持人口平衡所需的2.1。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独中的潜在学生数量将显著减少。
此外,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快速发展,为家长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育选择。自2012年马来西亚政府放宽国际学校招生限制以来,国际学校数量从70所增至209所,提供高质量的英文教育和国际课程。这些学校不仅吸引了本地华人家庭,也受到许多外籍家庭的青睐。
相比之下,独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首先,独中文凭在马来西亚公共领域的认可度较低,例如报读国立大学时受限,使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升学和就业前景感到忧虑。

本报档案照
其次,尽管独中学费相较国际学校更为低廉,但对部分家庭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每年仅约十分之一的华小毕业生选择进入独中,大多数则转向国民中学或其他学校。
对于较富裕的家庭而言,独中学费与国际学校相差无几,考虑到语言环境及未来升学规划(如欧美国家),许多家长更倾向选择国际学校。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多语文的国家,马来文和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汇率因素影响,许多大马人选择赴新加坡工作,而英语则是主要工作语文。
家长要孩子掌握英语
因此,家长希望孩子掌握流利英文,以提高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独中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英文学习时间。尽管部分独中开设了英文课程,但由于课时有限,同时需兼顾三种语言及繁重的高中课程,难以与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的全英教学模式相比。这使得越来越多家长倾向选择双语或多语学校,以确保孩子具备更强的语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