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赴文化历史之旅 来森客家博物馆打卡

代表文丁客家村的木屋。
(芙蓉6日讯)农历新年除了可以到庙宇,还可以到访森美兰客家文化博物馆,来一场文化历史之旅。
森州华裔以客家人占多数,而且森州客家人也细分出茶阳(大浦)、梅江、惠州等会馆,客家人在芙蓉的发展与生活气息非常显著,各籍贯的先贤不仅积极推动教育,兴建学校,也投资买店,照顾会馆乡贤的福利。
继去年森美兰中华大会堂成立森州华人文史馆之后,森州再有一间博物馆,是由5年前成立的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森州分会,于今年1月就设立客家文化博物馆,趁着农历新年游子返乡之际,开放及邀请到访,让年轻人了解客家人在森州历史所扮演的角色。

孔菊华
接任主席首个长远目标
孔菊华:次期推客家美食
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森州分会主席孔菊华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表示,客家文化博物馆是她接任主席以来的首个长远目标,充分发挥客家人的刻苦耐劳精神,与众理事会成员一手策划、设计及成立该博物馆。
她表示,客家文化博物馆目前已落成第一期,即一比一复制文丁客家村的木屋环节与生活方式,让游客与观众可以体会到当年客家先贤早年在大马的生活。
“我们第二期会推动客家美食,及第三期为仿制中国客家围龙屋。”
她表示,该会之前租赁芙蓉罗白繁华花园的商店楼上作为会所,及有初步博物院的雏模,无奈疫情及行动管控令,该会失去所有经费来源。
她表示,自去年政府逐步放宽管制,有很多热心的乡贤纷纷把家中有丰富历史价值的文物及古物捐献或惠借给该会,因此该会就有一个设立更大型客家文化博物馆的想法。
在机缘巧合下,该会获得芙蓉华济公会的支持,以非常优惠价格租赁芙蓉沉香会所大厦二楼的庞大活动空间作为该会会所,同时也是该博物院的现址。

芙蓉客家名人榜。
客家人是大马开埠功臣
大马开埠功臣,客家人是大马历史发展不可缺席的籍贯。
孔菊华表示,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南来马来亚时就是在森美兰上岸,在芙蓉逗留一段时间才后到吉隆坡,才有后来开埠吉隆坡的故事,而这些事迹都需要采证、收集、记录及发布。
她以芙蓉市区为例,当年芙蓉时有近60%是由客家人建立,所以客家人在这个城市拥有很珍贵的历史见证。
“我们在博物馆的楼梯处张贴各芙蓉旧街区的照片,让游客及参观者可以来一趟文化历史之旅。”

孔菊华自创客协围龙屋的概念。
计划建客家协会围龙屋
孔菊华表示,仿制文丁客家村是客家人在大马及芙蓉的见证,而客家围龙屋是客家人的历史,客家美食是客家人的现在与未来!
她表示,目前该博物馆只完成约30%,即文丁客家村,至于客家菜则在策划当中,目前正物色适合的业者配合,以预订方式让游客可以到客家文化博物馆品尝倒地客家菜。
她计划兴建一个客家协会围龙屋,因为多数人都兴建客家土楼,很少人会注重围龙屋,其实客家人都是住在围龙屋里,以达到大家互相照应的目的。
最近,她甫设计好百家姓的堂号,以引发年轻人走入堂号去寻根,作进一步的追溯历史。

百家姓的堂号,让后辈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观者乐捐维持开支
博物馆的租金每月700令吉,暂时没有收门票,而且也不定时开放,通过招收新永久会员,入会费120令吉以及参观者的乐捐来维持开支,目前经有90名会员,理事会约有30人。
基于目前无法举办大型的晚宴来筹款,因此馆内的一切设计与开销,都须从俭;整个文物馆的设计与开支,预计需要10万令吉,目前经花费用3万令吉,可说是以尽量节省的方式来经营。
凡是要参观者,可以通过电话预约:019-661 0877。

拥有百年历史的各类古式烫斗。

清朝时代的洋枪。
森客家文化协会 赴砂为歌赛助阵

客家文化协会森美兰分会踊跃参与砂拉越为第二届马印新三邦“客家好声音本曼查刘石星杯”客家歌曲公开赛,左二起为森客协冠军歌手巫凯军、发展主任张婉贞、委员马带娣、砂客家好声音冠军萧靖怡、森歌手代表卜群英、孔菊华、康乐主任李慧瑜及客家好声音比赛竞赛主任黄立达。
(芙蓉15日讯)为了传达客家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使命,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森美兰分会,日前在会长孔菊华的率队下,到砂拉越为第二届马印新三邦“客家好声音本曼查刘石星杯”客家歌曲公开赛助阵。
比赛是由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总会主催、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各州分会协办、由马来西亚客家文化协会砂拉越分会主办。
代表森州出战的唱将包括客协会员卜群英及森客协一曲定江山冠军巫凯军。
森州代表卜群英最终荣获最佳服装奖和台风奖。
一行人也参与第二届马来西亚客家狮王争霸赛。
该会也将于9月25至29日组团“马台文化交流”参观,有兴趣者可以联系Winnie(019-661 0877) 。
森客协将在10月8日(星期日)进行第三期开幕,主题为“客协围龙屋”,呼吁各位民众前来见证全马第一间客协围龙屋的开幕见证。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