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空间到私人住宅 森林苔藓入驻城市?

丘德仁与树脂艺术家合作将森林和海洋结合在一起,视觉效果令人赞叹。
报道|洪诗迪 图片|受访者提供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和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减少,于是亲生物设计(Biophilic Design)便越来越受重视,让越来越多人将大自然的元素引入建成空间,其中较常见的是绿植,而以前常用的几乎都是鲜活和人造植物,最近却可见另一美学趋势正在悄悄崛起,那就是“沉睡的苔藓”。
身处在一个商业空间,你有几何会被周遭的植物吸引,并对它们产生好奇心?正如在森林中的苔藓足迹是无所不在,但会停下来欣赏它们的知音少之又少,邱德仁就是那少数群体中的一员。
生活在脚步急速的大城市中,他始终放不下对绿意的渴望,于是他便辞掉了工程师的工作转而创立自己的工作室Ohsum Mossum。2015年,他从大家都已经很熟识的微景观生态瓶开始,直到2018年才开始钻研永生苔藓艺术装置,用自己的方式让苔藓“沉睡”,好让它能一直保持鲜活,并换来苔藓永恒的美丽。
他说:“以前人们常以鲜活或人造植物来装饰零售空间,之后又有了干燥植物,每种选项都有好有坏,譬如人造植物的视觉效果几乎都很假,若只是装饰在天花板上供远观倒还好,近看一般都不太理想,而干燥植物的考量就是颜色不够鲜艳,再来就是鲜活植物的照护常让业主深感头疼。于是,一直沉睡的永生苔藓(preserved moss)便成了更理想的选择。”

“我原本是一名工程师,微景观生态瓶只是一个闲暇时爱做的事,没想到却越做越喜欢,之后就决定辞掉工作,于2015年创立自己的微景观生态瓶工作室;我是很喜欢植物和大自然的人,基本上不喜欢是很难坚持走这条路的,毕竟工程师的前途会更加稳定,哈哈哈!”——丘德仁(Ronnie Khoo)。
黄金苔藓需补色
可是,为何要让苔藓“沉睡”?为何不像微景观生态瓶般用鲜活的苔藓?
丘德仁解释道:“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它能以更理想的状态去装饰墙面,永生苔藓最大的优势是无需日常照护,只需要一至两年让我们回去补色就好,因为它是人工上色的,所以颜色多少会变淡。”
为何要人工上色?“因为它在加工的过程中会褪色,呈现一种淡金色的状态,我们将之称为黄金苔藓。”
当苔藓呈现淡金色的状态时,基本上要添加任何颜色都行,但邱德仁一般做的都是绿色,因为他的初衷就是要让手中的永生苔藓装置更贴近大自然的原始样貌。

丘德仁不乏餐饮界的客户,而大马名厨拿督旺师傅(Chef Wan)也是其一,餐厅由内到外都能见丘德仁设计的苔藓墙面。
清洁加热兼驱虫
他回忆道:“当我决定要做永生苔藓装置时,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去探索,反复地测试和观察,完全没有人能教我怎么做,毕竟它还是一个挺新兴的行业,所以恕我不能透露太多如何让苔藓沉睡的细节,哈哈哈!但它基本需要经过的繁复过程有清洁、加热、驱虫和上色等。
“虽然可直接购买已经加工的永生苔藓,比自己加工便宜多了,但我都坚持自己做,因品控是真的很重要,特别是驱虫的部分,我们毕竟不懂他们是如何做的加工,我不希望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很喜欢丘德仁为本地餐厅Jibby by the Park设计的永生苔藓墙和桌面,跟周围绿意盎然的社区环境很搭调,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餐非常惬意。
为何不直接放真的植物?
丘德仁坦言,刚开始时能感受到人们的“抗拒”,毕竟是他们所不熟悉的新事物,那时候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从微景观生态瓶中的鲜活苔藓去接触、欣赏和感受大自然,所以他们会觉得“永生苔藓装置确实很美,可惜不是真的”或“为何不直接放真的植物就好?”等等。
可邱德仁却认为,每个人对植物的需求都不同,有人喜欢大自然,同时也享受照护植物的过程,但有人却是单纯喜欢欣赏植物的美,而不享受或没时间照护它们,永生苔藓装置就适合这类人,“而且有很多的商业空间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护,也不会特地请一个园丁去照护,所以即使他们挑选的是标榜容易照护的鲜活植物,基本上都很难持久或长得好看。”

在马来西亚联合利华的大厅中可见丘德仁以生机勃勃的苔藓来点缀我国三大标志性建筑的作品。
价格贵但节省照护
这就是为何永生苔藓装置有它存在的必要,以及近年越来越受商业领域的看重,让邱德仁收获越来越多的合作邀约,从Joon Dining、Coffee Bean和Gigi Coffee等餐厅和咖啡厅,到DHL、Moet Hennessy Diageo和金务大置地(Gamuda Land)等办公空间,再到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广场(Pavilion Bukit Jalil)和康盛医院(Thompson Hospital)等商业空间,就连私人住宅都找上了邱德仁。
那一个永生苔藓装置要价多少钱?对此,邱德仁毫不隐瞒地说道:“其实就跟你买一幅画作来挂墙上差不多,约介于3000至6000令吉,但很多人都是要求覆盖墙面,这种就要1至2万令吉,通常是企业才会要求做,因为他们有较高的预算。另外,我们主要用的是苔藓,并以少量其他的植物来做衬托,客户可以要求苔藓以外的植物,但它的费用就会提高。不否认永生确实较鲜活的植物贵,但在照护上却可以让你节省更多。”

要砌出一个贴近自然的原貌的苔藓艺术装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邱德仁一般需3至6个月去训练新员工,自己也常会到森林去汲取灵感。
模拟真实大自然景观
作为新兴的行业,虽然永生苔藓装置艺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不乏挑战性。
对丘德仁来说,永生苔藓装置的创作本就不容易,但更加剧挑战的是客户给的时间,譬如一个圆形的尺寸,所需的苔藓加工时间是约两星期,堆砌需要约一星期,所以最快要三星期,若客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就会很困难。
也许你会觉得,不就是把苔藓随意摆上去,没有太大难度,实际上看似漫不经心却都是邱德仁精心规划和设计的,他补充道:“因为我想要模拟的是真实的大自然景观,我就需要知道它们真实的样子,所以我经常会去森林里观察真实的苔藓,包括它们的生长模式、分布特征和颜色变化等。

其实不只苔藓墙,丘德仁连苔藓景观都能做!
探索森林带出氛围
“此外,我也会观察流水和石头等,因为它们也会作为衬托出现在我的永生苔藓装置中,那都是我们一手做出来的,因为用真的石头会很重,尤其在商业空间里更需要重视安全性。
“这就是为何有人做的苔藓装置很真,有人做的却很假,因为你不仅需要亲身去观察,还要去感受氛围,再将你所感受到的一切带回来注入作品中。这样的情感传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客户无法亲自到森林中探索,而我的职责就是要将森林中的氛围带给他们。”

目前在丘德仁的作品中最普见的是规模较小的圆形或方形装置。

除了微景观生态瓶,丘德仁还能造花园,大小规模都行哦!
你以为艺术都很抽象?这里的装置却很接地气!

直岛:安藤忠雄和草间弥生合作的Valley Gallery,2022年开幕。
捕风捉景|何凯晶(自由职业设计师)
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不仅是国际上闻名的艺术节,更是旧地新生的成功案例,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吸引了很多著名艺术家或艺术狂热份子前去朝圣或者报名参与创作,更重要的是它如何让当地的岛民社群和艺术经济相结合。
你会很意外,艺术祭上的志愿者大部分是当地居住的岛民,他们看似做着琐碎无聊的事:检票、交通指挥等,可是下一秒当他们凑上前来用马来语跟你问好时,你才发现他们在默默观察访客,并以主人翁姿势亲切招呼你、充满期待地准备告诉你该展览的内容,我却从他们身上看到濑户内海高龄社区的活力。
追溯到90年代还未开展艺术转型计划以前,按当时的说法:是数座等待被遗忘的岛屿。濑户内海介于四国之间,海峡之内,整个海岸线有数百个岛屿分布,它们四周被海水包围,隔绝了外界干扰,也意味着慢慢凋零也不会有人发现。确实如此,有的岛受到原本的铜冶炼工厂污染,有的岛则变成工业废料的丢弃之地,与如今的山明水秀相比,难以想象中间究竟经历了多少修整和改造。

岛上的老人成为艺术节的志愿者。

草间弥生的黄南瓜。
打卡地图盖章集印
第一个被改造的岛是直岛,由倍乐生(Beness)集团主导推动,并同时邀请了日本名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进行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还有无人不晓的波点女王草间弥生(Yayoi Kusama)、James Turrell 等艺术家参与其中。
由前者所设计的“南瓜”风靡全球,甚至前阵子被台风吹去海中的新闻也大受瞩目,其实这个艺术装置正是为濑户内海艺术祭(Setouchi Trinale)而创作。
于是你可以想象,像这样的艺术装置上百个,并遍布在濑户内海数十个不同岛屿上,艺术节将其设计成一个打卡地图,每去一个地点就可以盖章集印。

草间弥生的红南瓜,将波点挖空,就变成小孩嬉闹的游乐场。

丰岛的岛厨房,让艺术创作变成大家日常生活场景。
不惜跋山涉水朝圣
而它的另一个特色在于“跳岛游”,岛屿之间需要乘船才可以抵达,有些岛上交通不便,车子无法通行,只能双脚步行。奇怪的是,每一年它还是吸引了很多人不惜跋山涉水去朝圣,仿佛这就是艺术品自带的魅力和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
而每当谈起地方创生,大家也会特别关注这样的艺术节如何回馈给住在那里的人,还是只是昙花一现的热闹?艺术节当然会为当地餐饮、住宿等观光旅游产业带来人潮。
此外,最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当我们都以为艺术很抽象,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濑户内海上的艺术装置却很接地气、具有公共性,如丰岛上的“岛厨房”,原本只是为观光客而设计的休息场所,如今已是和当地厨房结合,变成他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一;又如草间弥生的“红南瓜”,将波点挖空,就变成小孩嬉闹的游乐场。这些艺术品并不放置在美术馆内,反而与岛屿风光相结合,变成场域的一部分,也是这趟艺术之旅最奇妙的体验。

热情的岛民,在码头欢送访客。